APP下载

音乐教育 智尚志远

2016-04-29金莉

当代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国歌音乐课课程标准

金莉

刚从音乐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无论是师范类还是非师范类毕业生,只要你从事了音乐教育这个职业,对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都是从理论到实践跨越的一个阶段。在大学里学习到的各种音乐素养要恰当地用在音乐教学中,这是一门学问。在备学生、备教材这些应有的程序外,还有许多教学细节值得我们去探讨。在此,本人就从事音乐教育以来的感受,提出八点心得体会。

一、《音乐课程标准》是一本很好的职前培训

刚到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音乐教师,应好好学习《音乐新课程标准》这本仅有30页的书,因为它是新时代音乐教育的风向标。书里把音乐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与价值,做了完美诠释,把音乐课所包含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都表述得非常清楚。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引音乐教师们围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层面去设计音乐课程,其内容细致到教学上的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学龄特征,分成一至二年级、三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三个学段进行讲解。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终生学习音乐的新课改理念。

二、音乐基础知识不能少

音乐教师都知道,现在的学生模仿唱歌曲的能力特强,一首校园歌曲,学生听上一至两遍就会唱,比教识谱再教唱要来得快。所以,在歌唱教学中,教师们就会避重就轻,用模仿歌唱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对基础视谱的训练,更别说会对节拍、节奏、速度、力度这些音乐元素的了解和感悟了。

这类情况属于音乐中的盲学,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无益处。所以,识谱和课本涉及的音乐知识,老师一定要穿插在我们的教学环节里进行教授。

三、了解学生的身心,设计多彩的教学形式

得人心者得天下,音乐课堂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授课,才能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音乐作品的印象。

比如,对于新生的第一堂音乐课,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记忆七个基本音,感受节奏特点,达成一些简单的音乐目标。在唱歌时,与学生来接歌,既增添了乐趣,又能帮助学生记忆歌曲。在音乐欣赏中,通过讲故事、绘画等,加大反复聆听作品的力度,让学生加深印象。

此外,还可以拓展课外内容,例如把单一的音乐课变为一种音乐实践的小尝试,可以开展班级音乐会,或课间听音乐等,多让学生与老师进行音乐交流,这样能在玩乐的时间里学习知识,学生们会很乐意。

四、珍惜每一堂音乐课

学生是教师的平台,不要放弃任何一个40分钟,把你的课堂课改理念多多地投入到一节课中,通过实践才有经验。

有些年轻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想到的一些新方法、新观点要放到课堂教学中,殊不知第一次尝试学生反应平平。经历一次失败后就放弃,不愿意找到失败的原因再去尝试,而是又绞尽脑子再重新想方法。也有的老师,把在大学里老师教学的一套方法搬到中学生的课堂上来,往往也得不到学生的良好反馈,还一度抱怨“那么容易的方法,他们怎么就做不到?”其实,他们忽略了学生年龄和认知的跨度而盲目套用教学手段。

要想把握音乐教学,我们音乐老师就要珍惜每一个40分钟的课堂,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别得过且过。

五、提高自己对音乐的素养

有些新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经常将其上成了历史课、语文课,要不就是词穷,不知道说什么。作为学生,可能他会因为自己对作品的年代背景、作品元素、作品创意的不理解而因个人喜好去“讨厌”我们教课书上的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老师,就要解决这个难题,要抓住作品的亮点,找到突破口,真正使学生懂得作品的价值。这需要音乐老师成为一个说客去说服我们的学生。而不是把自己熟知的多讲点,而自己都不喜欢的作品干脆忽略。这样长期下去,音乐课的价值会逐渐贬值。

所以,作为一名音乐老师,首先自己要喜爱音乐,平时多深入了解教材,多学习多交流,多听多分析,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有感悟。因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语言会吸引学生们去欣赏你的课堂。

六、注重课堂语言艺术与评价

教师应多赞美学生,鼓励他们自信地展示自我,这既体现了一名教师的素养,又展示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亮点,如赞美学生的个人演唱、赞美学生回答的问题、赞美学生能完成的一个舞蹈动作等。对那些不能很好完成音乐体验的同学,要用美的语言去鼓励他,激励他经过大胆尝试,就会做得到,因为音乐课本身就是一种体现审美的课堂。作为音乐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要呈示一种美的态度,才能让音乐课堂熠熠生辉。

七、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时尚的元素每天都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接触新时代的信息,而对中国近代的血泪史,对当年革命先烈的奉献,他们的感触浅之又浅。音乐教材中,有些是歌颂祖国、赞美故乡作品,但是学生对这样的作品觉得老套,不爱听。因此,教师就要把对祖国、家乡的热爱渗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价值所在。

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虽然教学大纲里都有提,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契机去渗透,但我觉得音乐课是一门德育渗透最理想的课程。

我的感悟最初来自一堂平时的《国歌》欣赏课,发现中学生居然不能背唱《中华人们共和国国歌》。之后又在一次关于“文科知识生活化”课题的结题活动中,我选择《国歌》来结题,课题组的某位教师居然认为《国歌》一课与生活无关而让我改课。人人都知道“艺术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在我的坚持下,还是以《国歌》一课作为结题汇报。作品中革命的号角声、战士的怒吼声,表现枪淋弹雨的三连音的使用,把当时人们处于水生火热的生活境况和要翻身做主人的一种爱国豪情,通过音乐完美地进行了诠释。在座的各位如身临其境般,与战士们同仇敌忾,为祖国今天的强大而感到自豪!以至于课堂最后,在场听课的所有老师自觉起立,与我们的学生一同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专家组课后一致给予该课好评,我们的课题顺利结题。由此可见,音乐在思想传承上是一种最深刻、最美好、最高尚的方式,作为音乐教师有职责传承这样的精神。

八、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来自于老师态度的端正

中小学生会习惯于一个老师的教学理念,当然也包括学习的态度。如果,老师自身上课就很随意,那么学生也不会重视音乐的学习。教他人,老师要自己先做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从事音乐教育是一种幸福,能成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感到骄傲。

猜你喜欢

国歌音乐课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喜欢的课
国歌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当国歌响起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嫌短,捷克奥委会要求修改国歌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