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诗词中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016-04-29杨忠华

当代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鹿群志趣高雅

杨忠华

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诗词鉴赏中的一个常考知识点。诗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很多,鉴赏的方法也很多。比如,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来把握形象;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抓住反映感情的词语来鉴赏形象等。但是,古人表达情感比较含蓄内敛,直接描写的太少,往往通过写它物来达到抒情言志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其中,环境描写就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通过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比如岑参的《高冠谷口招郑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这首诗除了标题告诉我们作者要去拜访郑鄂之外,诗句中只字未提到郑鄂,也没有相应的背景材料,如果要赏析人物形象,我们就只能通过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入手了。

作者到谷口来拜访主人,只见书斋而不见人。作者不说空屋却说空斋,可见他的朋友是一个志趣高雅的读书人。颈联和颔联直接写主人所居住的周边环境: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春云笼罩、拥抱着潭边树木,为它们送去温暖,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绘形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了朋友居住之地的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此处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与鹿为友,何其高雅;白云缭绕,和衣而睡,何其飘逸。畅神,怡情悦性,物我统一,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过的也是神仙般的日子。

通过对“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温馨而富有生机、高雅,虽对人物描写不着一字,但一个悠闲自在、远离尘嚣、志趣高雅的人物形象已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一形象的展现,就是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的。

二、通过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处境和心情

环境描写有烘托气氛的作用,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情。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环境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而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环境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则内在形象情感就是低沉伤感的。

比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画面充满生机,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希望。再结合当时的背景: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由此可知,他写这首诗是要表现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的精神和追求

诗词还往往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来强调、凸显人物的精神和追求。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第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描写出空旷而又略带凄清的场景。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通过这个场景的描写,一个想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的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

又如周朴的《塞上曲》;“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这首诗是描写边塞的巡逻兵的,但是诗中并未对他们进行半句正面描写,全诗都在写边塞的环境:漫天飞砂,杳无人烟,气候寒冷,景物单调。作者正是通过这恶劣环境的描写来凸显巡逻兵恪尽职守,忠君爱国的高尚品格。

猜你喜欢

鹿群志趣高雅
高雅艺术下沉,营销搅动市场
张姝钰、高雅萍作品
重阳有感
夕阳晚秋
“沪港通”机制能够降低企业盈余管理吗?
残酷的默契
“zhi”趣盎然话数学
浅谈儿童钢琴弹奏“三趣”
鹿群赛跑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