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产融合,托起农业现代化之路

2016-04-29潘瑞冬通讯员彭金福

长江蔬菜 2016年7期
关键词:蔬菜农业

本刊记者 潘瑞冬 通讯员彭金福



三产融合,托起农业现代化之路

本刊记者潘瑞冬通讯员彭金福

编者按: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国家不断出台文件,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政策支持、财政倾斜和项目扶持,吸引了不少农民、合作社、业外人士对蔬菜产业的资金投入。但如何成功地做大、做好蔬菜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产、增收、增效呢?《长江蔬菜》记者深入生产一线,聆听业内成功人士的实践经验、记录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分享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图文并茂、以飨读者。

驱车进入武汉东西湖区东山农场,映入眼帘的是宽阔马路两边含苞欲放的油菜花,虽然身上冬衣未脱,但春意已经绽放在这片大地上。这里土地肥沃,“上山下乡”时期,这片黄色的土地上曾跃动着成千上万青年怀揣希望的心。现如今,北依宽广辽阔的府河,东山再次成为国家农业发展的聚焦点。生态农场依次坐落在马路两边,千亩以上规模的农业合作社比比皆是。2016年2月记者走访了4家具有典型特征的农业合作社和公司,分别是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武汉禾香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湖北鑫三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北风正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汇春:革故鼎新,汇融三产

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自2011年成立至今,已成为集无公害设施蔬菜种植、收购、加工、配送、社区直销于一体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此过程可谓翻天覆地。

基地已形成田块成方、路网通畅、水电便利、排灌齐全的规范局面,从整体上形成了五大功能区——快生菜功能区、反季节瓜果区、休闲观光采摘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区和综合服务区。

对于传统农业的日渐式微,合作社意识到必须跟上形势才有发展新空间,为此汇春将于2016年展开多番变革:第一,创建武汉市第一个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器,做成武汉市第一个淘宝村——“五一淘宝村”;第二,通过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合作,把玉米汁、芹菜汁做成功能型、营养型产品,拓展产品的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第三,实现蔬菜物联网系统,建设蔬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平台,推动“菜夫人生活”APP的研发上线;第四,在基地示范应用6项新技术,即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绿色防控、熊蜂授粉、防虫网覆盖、遮阳网覆盖等技术,除此还重点引进日本的芹菜、番茄无土栽培技术。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加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提升合作社的核心竞争力,为合作社日后腾飞助力。

禾香园:种植为本,唱响品牌

“我们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合作社,不搞花架子,没有高楼大厦,看起来也不气派,大家的心思都用在种地上了。”从合作社理事长孙信齐的口中我们得知,合作社目前已发展了90多户社员,其中有近半数核心社员吃住都在基地,甚至春节都没回家。

武汉禾香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始终践行着农民合作社的主题——以种植为本,以社员利益为先。为了提高社员的生活水平,走共同致富之路,孙信齐多次带社员远赴上海寻找新优品种、学习种植新模式,还挖掘引进了27家技术成熟的黄瓜种植专业户。

如今在武汉各大批发市场,禾香园的黄瓜可谓人尽皆知,合作社黄瓜再也未出现滞销的情况。2015年,合作社的黄瓜、豇豆、番茄、辣椒等6种蔬菜已申报绿色食品认证,还成功注册了“武禾”商标。

为了让“武禾”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合作社制定了绿色食品种植管理制度,实施了二维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让蔬菜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的舌尖的信息流程变得透明。孙信齐对记者说,现如今蔬菜品种更新换代太快,禾香园必须在种植技术和水平上下功夫,种出品牌,才能一直占领市场。

鑫三江:拥抱三产,破局农业

春赏樱花夏看荷,秋闻桂香冬踏梅,蔬菜采摘、垂钓、农耕文化体验、大学生试验基地、五星级宾馆等,这将是湖北省鑫三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园区内一年四季的景色变换。据了解,园区将在2016年5 月1日盛大开园,届时花海簇拥、人流如织,既可欣赏美丽的风景,又能体验一把农业的魅力。

鑫三江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建成以设施蔬菜为主的集运输、仓储、加工、交易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构建高效物流运作组织及服务网络,形成东西湖区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加工中心,可辐射周边万亩设施蔬菜基地。

为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公司将农业与观光旅游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向服务业领域延伸,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以“一产三产化”的思路谋篇布局。不难看出,鑫三江的现代农业之路与传统农业最大的区别是引入了农业观光旅游等三产元素,通过产业融合,创新农业盈利模式。

风正顺:盆栽蔬菜,赢在生态

湖北风正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文杰对《长江蔬菜》记者介绍说:“2016年大年初二,江汉大学一位老师慕名公司的生态蔬菜种植,驱车数十公里来买盆栽小白菜,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这里的有机蔬菜没有农药残留,生长环境让人放心。”

据了解,风正顺的阳台蔬菜种植领先同行,在武汉种植规模最大。盆栽的小白菜种植技术要求很高,首先是选择优良品种;其次种植过程使用有机肥,做到绿色环保;最后,蔬菜生长过程不施用任何农药,保证蔬菜的食用安全。

“消费者将种苗买回去后,看着他们逐渐成熟,生长环境全程可视,安全放心。盆栽还可以放在阳台上,或者小院内作为观赏植物,一盆植物,既赏心悦目,又秀色可餐。”孙文杰说起盆栽蔬菜的实用效果和观赏效果,显得十分自豪。

同时,风正顺也在将传统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将第一产业与服务业相结合,实施一产三产化。未来,公司除了要将农业做出品牌、保障蔬菜生产过程的安全绿色外,更重要的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的优势,唯有这样才能革新传统农业存在的弊端,提升公司的竞争力,走出一条现代化农业之路。

特约栏目主持:李崇光

男,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与岗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农业部软科学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整合》专著及国家规划教材《农产品营销学》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70多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猜你喜欢

蔬菜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蔬菜“涨疯”,咋了?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