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用车对农业的影响

2016-04-29文/王

北极光 2016年2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劳动力影响因素

文/王 龙 周 莹



浅谈农用车对农业的影响

文/王 龙 周 莹

摘 要:本文深入了解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文化程度、农业劳动力转移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是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导因子,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直接作用较小,但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文化程度的间接影响比较大,这对于制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提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劳动力;发展对象;影响因素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则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因此,确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关键影响因素对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农业机械化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农业系统的子系统。农业机械化系统内部各要素与其外部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就必然受到系统内外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

1.发展阶段(建国初期~1978年)

在此期间,农业生产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主要由政府制定政策,指导农业发展,同时注意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改良农机具与推广新式农机具。除少数国有农场开始实行一定规模的机械作业,耕整地农业机械在少数农村试行推广应用外,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人畜力耕作。此阶段农业机械化的作业程度和水平不高,但农业机械服务农业生产的保障体系得到了建立。

2.自主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农村经过几轮的变革,第二、三产业迅速兴起,使得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民的收入增加;城市工业的变革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一部分农民外出经商,开始了农村劳动力的大转移。农民有了一定的积蓄,他们便追求个人劳动利益的最大化、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体能上的舒服,导致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地的自由流转与调整;农机生产厂家顺势将与农业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各种小型农业机械投放市场,引发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等生产设备的购置,以从事代耕、代整和农田作业运输为主的农机作业专业户初见端倪。农业机械服务农业生产的程度有所提高。

3.完善与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农村经济基础的不断加强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深化调整,农业机械的应用已经由单纯的为粮食作物生产服务向其它行业延伸;农业机械适宜的、使用和维修方便的新型机具进入市场;国外农业机械的引进,促进农机制造工业在产品的型号、性能等方面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农业机械的投入已呈现出以个人、农户联合为主的多元化格局,作业方式已由小范围内的无序状态向大范围内有序的规模化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民收入主要包括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国家对农户的政策性补贴等,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5%~90%。现阶段,由于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以家庭为主导的农业生产规模小、规模效益差,导致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低;同时,农民受教育程度也比较低,缺乏基本技能,务工的工资性收入也很低;加上农民财产有限,并且国家对农业的补贴刚刚起步等原因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过低,影响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投入。

农机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农机产品使用成本的降低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农业机械化就是用现代化的生产力来改造农业,尤其是农机制造业来武装农业,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农机工业水平提高还可以降低农机的生产成本,降低农机产品的使用价格,使农机产品的使用在经济上可行,能够被农民所接受,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的普及率,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与劳动力价格的提高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前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机械对人畜力的替代,除了依靠高质量的农业机械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劳动力价格的高低,即取决于劳动力的稀缺程度。也就是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是以

农村劳动力的相对稀缺为前提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农村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使得采用机器在经济上更可行,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通过系统研究,确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作用、探讨其解决办法,有利于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业机械化的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功能多、能耗低、效益好、适应性强的农业机械的大规模应用,必将极大地改善农业劳动生产条件和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能力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0-02-01(01).

[2]朱迎春,周志刚,王大鹏.江苏省农机化水平与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9,224(4):12-14.

[3]赵纪昌,张勋,康海燕.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J].农机化研究,2002,(1):1-5.

[4]徐润禾,王吉华,孙少红.加强农机管理标准化工作,提高田间作业水平[J].农机化研究,2002,(4):38.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化劳动力影响因素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