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僵尸还会有春天么?

2016-04-26

汽车之友 2016年8期
关键词:工信部资质僵尸

曾经有一阵,植物大战僵尸在手机界很流行。在汽车世界里,也不乏各种形式的僵尸。卖不动的车型,不出车的车厂,都属于僵尸之列。

在2016这个春天里,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81批)》目录,有35家车企相关生产资质被撤销,其中包括13家乘用车生产企业、9家多用途货车企业、13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企业。截至目前,已经有140多家车企被“劝退”。这是继去年年底,首批14家 “僵尸车企”被劝退后,第二批被撤销的车企。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以前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僵尸车企”,此次被撤销的不乏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如庆铃集团(庆铃汽车股份不受影响)、石家庄双环汽车及江淮安驰汽车。据了解,我国有各类车企1000多家,为全球最多。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市场上90%的汽车,集中在10多家企业上。但是,对于很多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来说,这依然有点多,它们只存在3到5家大型汽车集团。

剩下1000来家企业在做些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可以知道的是,它们跟前十家企业一样,占据着生产资格的名额,里面不乏长期亏损,依靠银行贷款和地方充血生存的;还有名存实亡,成为僵尸企业的。这对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

在这批车企里面,有的是典型的僵尸车企,有的则是某个类型的车的生产资质被取消。还有一种,则是被大型国企收编,比如双环。对于后者,其实类似于股市的借壳重组,获得了“重新做车”的新生。

在经过最近十几年的井喷式发展之后,汽车行业大而不强已经成为共识,也是产业界亟需解决的最大难题。这次大战僵尸企业,对于行业发展来说肯定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第三次劝退是什么时候呢?劝退的顺序是遵循什么规律?数量是否也有一定指标?

在2013年底,工信部向国内48家车企发出公告,如果这些企业在两年内依然无法通过相关考核,将被暂停汽车产品的生产资质,退出汽车行业。在这个通知里面,“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指的是“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其中规定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 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

这个劝退标准严格么?可以看看正常的主流汽车生产线规模:平均几分钟就下线一辆车。

其实早在2012年7月,工信部就下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为什么要劝退呢?逻辑上来说,最直接的原因是里面呆着的不愿意退。为什么要通知呢?因为不是行业规范,而是有针对性的。

供给侧改革如今进行得如火如荼,工信部的这个举措自然属于响应之举。劝退僵尸企业,不能直接提高我国的汽车工业实力。要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除了既有的汽车品牌,也需要更多新鲜血液向汽车产业流入。与此同时,汽车工业又是讲究积淀的产业,鲜活的思想和陈年的工艺缺一不可。在回收生产资质的同时,可不可以允许更多有活力的新生力量加入到汽车行业来?既能避免产能过度集中形成垄断,又能对现行主流车企起到鞭策作用。希望春天不属于僵尸,而是植物。

猜你喜欢

工信部资质僵尸
2017年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备案申请名单
僵大变尸身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工程转包给别人出了事故我承担多少责任?
工信部开油耗超标罚单 自主车企备战6.9升红线
僵尸来袭
对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