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人民服务 行业使命所在

2016-04-26

纺织服装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服装行业线下文明

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看国家大小,不看历史悠久,不看城市建设,不看富裕与否,而看人民风貌,人民风貌的重要体现之一是衣着。一部服饰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因人而变,缘人而居,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是纺织服装行业的使命所在。

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一个拥有14亿人口、7亿城镇人口、3亿中产阶级的市场没有支撑起一个世界级服装品牌?有人会争辩说,假以时日、水到渠成。事实可能是,我们会变得更大、更有实力,但是没有商业文明、消费文明做支撑,我们的品牌能走多远?

所以,在谈论价值回归、产品为本时,在追求“做的好”与“卖的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构建商业文明与引导消费文明。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以人为本、环境友好、公平竞争、消费安全,那么社会的企业责任就是政策公平、环境稳定、人民文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的企业责任相辅相成,才能造就伟大的行业、伟大的品牌,我们不妨如此定义纺织服装行业——为人民服务的行业。

服装,应时而生、随心而动,它是人类文明的投影,是人性情感的写照。服装,它服务的是中国和中华民族从物理表象到灵魂颜值的综合素质和系统风貌。

挑战与责任

从现阶段的挑战与责任来看,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为人民服务,意味着创造美。行业层面要肩负起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引导消费文明的重任,创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的新时尚生态。中国时尚话语权的背后一定是强大的文化、文明的民众、品牌的集聚。

第二,为人民服务,意味着降成本。企业层面要推动技术进步与模式创新,对冲要素成本上涨压力,在要素绝对成本提高的同时降低要素相对成本;政府层面要以政策措施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第三,为人民服务,意味着补短板。最重要的是补农村与贫困人口就业与消费的短板。在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纺织服装行业吸纳2000万人以上就业,占中国工业就业10%以上;“十三五”期间,一亿农村居民将转变为城镇居民,以2015年城镇居民衣着消费(1705元/人)是农村居民(574元/人)三倍的差距来考量,仅此一项将形成1600亿元的衣着消费增量;2015年,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164元,按照6.5%的年均增长率,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将带来整体衣着消费增量6600亿元。

为人民服务,还要与时俱进。新常态下,纺织服装行业在向生产性服务业和时尚产业递进,服务客体的内涵已发生变化。我们不妨把“为人民服务”进一步聚焦为“为新人类服务”、“为新世界服务”、“为新未来服务”。

遵从新时代观念、誓为理想出头、充满活力和变数的新人类,永远是最庞大、最活跃的消费群体;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共生共融的新世界,将催生新的渠道增生与价值裂变;多变的风险、多元行业生态、多重发展可能性的新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那么,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让服务特色化

服务特色化其实就是“痛点营销”。在服装行业,这个痛点是回归产品,生产出让人日思夜想、欲罢不能、欲罢不忍的一件衣服。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服装行业随着消费审美的个性化和细分化,都将迎来新的部落经济。尤其是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网络社群越来越像互联网上的家,有稳定的居住人群、沟通机制、社交场景、商业交易。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消费方式,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一刀切、一锅端、一招鲜”的传统服务模式,把最适合的产品推送到最对的人面前,这才是细腻、细致的精细化营销思路。

寻找价值创新的消费痛点,这与国家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需要我们分析、定位、锁定有效需求,建立起有质量的生产与有质量的消费之间的价值链接,把品牌的产品价值与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分类与链接。

让服务人格化

服务人格化的最好实现途径是体验式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线下品牌不等于线上吸引力,线上好销售不等于线下好产品,线下会员不等于线上粉丝,线上流量不等于线下客户。线上线下看似两个不同的商业世界里,物理空间的不同将导致心理空间的不同,存在着许多断层与分裂的可能性。一方面,需要我们积极促进融合,实现渠道的差异化设计和消费资源互补;另一方面,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需要纵深体验式服务,转变单纯重视产品商品属性的传统思维,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重新定义。

体验式服务的本质是要求服装生产制造商能够成为生活方式的内容供应商。我们要在内容生产商的春天里,学会花开与绽放。

比如,我们能否用打造超级IP的逻辑去进行运维管理,炼成现象级产品?可以看到,在时尚界,超级IP的合作由来已久。能让消费者通宵达旦等待首发的除了苹果系列产品,还有各大品牌的联名系列。比如Nike旗下的高端品牌AirIordan,Adidas的Stan Smith小白鞋、NMD系列、与Raf Simons的合作,Puma与Alexander McQueen,H&M;与Jimmy Choo、Alexander Wang、Balmain的合作,优衣库与设计师LeMaire和品牌的联名款等。

让服务生态化

不管消费需求如何细分,如何裂变,如何延伸,依然需要我们共同致力于共性化服务的转型升级。这也是政府、行业机构、商界、企业界、以及传媒界需要共同营造的发展生态。

从产品的角度,应致力于产业链上下游共性关键技术的协同攻关,致力于建立本土流行趋势的研究、发布与运用的科学传导机制与联动开发模式;

从营销的角度,传统的商业基础设施需要融入更鲜明的体验文化基因,品牌商与渠道商之间的合作模式需要持续升级,O2O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跨界力量更系统的支持;

从传播的角度,如何利用传媒与行业平台的话语权优势,打造本土品牌的公众形象,提升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文化自信力,仍然需要进一步强化渗透。

共性化服务升级并非单个企业能力所及,需要集约集成系统的平台力量,需要国家、行业与企业“三位一体”的战略观,需要细水长流的打磨与责任担当的付出。

猜你喜欢

服装行业线下文明
重回线下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浅析服装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服装行业高库存,如何应对
文明歌
ONE⁃M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