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梦大银幕——电影《下丁家大队》创作感言

2016-04-26由喜梅祝志强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队创作精神

◎由喜梅祝志强



圆梦大银幕——电影《下丁家大队》创作感言

◎由喜梅祝志强

下丁家人当年的梦想就是吃饱饭

将下丁家大队的事迹搬上银幕,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夙愿。早在20世纪6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就曾计划筹拍这一题材,甚至已派出演员到下丁家大队体验生活,后因形势变化不得不放弃了拍摄计划。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在此背景下,龙口市委组织部旧事重提,开始策划筹拍纪实电影《下丁家大队》。

探寻——下丁家精神是什么?

艺术创作实质上是对现实认识与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所以说,认识是创作的第一步。要创作这部电影,首先必须知道下丁家精神是什么。

下丁家大队是我国在20世纪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其事迹不断出现在当时的报纸、电台等媒体以及宣传画、连环画等宣传品中。不过,时过境迁,在龙口年轻一辈人的见闻中,下丁家大队是祖辈父辈们的故事,离他们很是遥远。精神文化遗产就是这样,不继承发扬,就难免被历史湮没。所以在2012年,下丁家镇党委建设了下丁家精神展馆。可是仍有年轻人参观了展馆后表现得不以为然:不就是整了几块田、修了个水库,有那么了不起吗?在当年“浮夸风”的影响下,下丁家究竟有几许含金量?

所以,本片的创作必须由对历史的寻根和对精神的探寻开始,这是时代变迁决定的,也是传播正能量的必由之径。我们深入下丁家展开了大量调查采访。第一站我们去了高山水库,也就是电影中被称为“两层楼”的地方。盘山路九曲十八弯,一边靠山,一边是几十米高的山崖,再加上三四十度的坡度,乘车而上真像坐过山车般刺激。有同事说:“空手走一趟都受不了。”下丁家大队的精神何在?看看这条“天路”就能知道。第二站是下丁家精神展馆,也许是实地走了一趟的原因,这次我们一下子就被展馆中的一座沙盘吸引住了。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制作的沙盘,全部由水泥制成,完整地将下丁家人的梦想蓝图描绘了出来。而下丁家人当时靠什么实现他们的梦想呢?靠的就是展室里陈列的抬筐、镢头、犁、肩垫、马灯、木制独轮车等一系列简陋的工具。将这一切联系在一起,我们眼前呈现出的画面是何等震撼人心!

年逾古稀的老人战德禄说,在他年轻的时候,下丁家是揭开地皮见石头、庄稼见种不见收。下丁家人的梦想,其实就是能吃饱饭,不去逃荒。要实现梦想,就要跟党走,响应号召,战天斗地,自力更生。

几天的调研下来,我们创作组达成共识:下丁家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一种敢于担当的历史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严”“实”精神。

创作——为历史插上想象的翅膀

我们从当地老人的讲述中一点点厘清着人物和故事脉络。不过由于年代过久,有人语焉不详,有人因年事已高无法清晰叙述,这给我们的故事化还原造成了一点困难。为了将下丁家大队的故事真实而完整地搬上银幕,我们在坚持求真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艺术手段来克服困难。

将一段真实的历史进行故事化银幕再现,我们最应该注意的就是再现的真实。电影的主线是“战天斗地”,我们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劳动和奋斗的故事,推车、打夯、砸石头等。虽然我们搭建不出完全真实的场景,但尽可能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尽可能贴近原貌,忠实地再现劳动的热火朝天和群众的乐观向上。同时,在服务主线的基础上,既突出了劳动这条明线,又兼顾了思想改造这条暗线,还尊重了当时的政治环境。

在无害真实的前提下展开对细节的合理想象。在采访中,战德禄老人说过一段话:“那时的人都不偷懒,偷懒连媳妇也讨不上。媒人一打听,(这小子)在工地上耍懒,谁还给你说媒?”这本是一段“假设”,属于创作中“虚”的线索,我们却灵机一动,化虚为实,创作了一个“劳动竞赛选丈夫”的桥段。这个桥段属于当时未必有其人却完全可能有其事的“纯创作”,但却无害于电影的艺术真实,反而在紧张的情节中添加了轻松元素,也体现出了当时下丁家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追求。

电影必须制造足够的戏剧冲突。对于这样一部正剧,如何设计冲突是我们考虑得最多的。采访中有老人说,当时在工地上,遇到困难,大家踊跃出主意想办法,产生了不少的小发明小创造,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于是,我们把群众参与作为戏剧冲突的载体,来表现当时群众的智慧与热情,就有了黑儿爹和常胜、连成冲突,“打”出高山水库的戏,也有了王铁柱与严实冲突,“辩”出实事求是的戏。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电影这种体裁赋予我们这些创作者的一项权力。不过,权力并不是滥用的,我们创作的“桥段”,无害并且有助于真实的下丁家精神屹立而起。

演绎——感动是创作的源泉

“感动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本片导演孙宏建如是说。当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之所以要派演员杨在葆来下丁家体验生活,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让演员了解实际情况,受现场精神感染,从而能在表演中更精准地表达人物情感。对于老一代电影人的认真务实作风,我们由衷地钦佩,并在本片的制作中贯彻了下来。

我们并不急于开机,而是在开机前带领所有创作人员和演职人员,一起到下丁家参观,一起阅读和讨论当年见诸报端的报道材料,一起与下丁家的老人们谈心交流。时间一长,大家除了了解了剧本上的下丁家之后,每个人心里也都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下丁家”。大家看着当年的资料,听着老人们的讲述,都被下丁家战天斗地的精神深深打动。被故事打动,才是创作情感趋于饱满的开端,无论对于创作人员还是演员来说都是如此。男一号赵岩松接到本片剧本后十分激动,多次给导演打电话,恨不能一头扎进下丁家,把下丁家的领头人形象塑造好。在下丁家精神展厅里,赵岩松看到了一个主角生前用过的军用水壶,水壶磕碰得坑坑洼洼。赵岩松看着这个水壶,想象着主人公背着它爬山过坎、挥锹抬土的场面,不能自已。后来他向导演提了一个要求:“除了开会等场景,我要一直背着这个水壶。”

被下丁家精神感动的,还有剧组的每一个人。影片拍摄时正值农历腊月,寒风刺骨,万木萧疏。片子设计的外景戏很多,同时为了提前杀青,很多白天的戏都挪到晚上拍摄,所以每天夜里拍摄到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下午,我们正在拍一场戏,四周鞭炮声开始此起彼伏,使我们无法现场录音。我们只好停下来,等到家家户户都放完鞭炮再继续拍摄,结束时已是午夜时分。但所有演职人员都无怨无悔,大家都说:“想想下丁家人和下丁家精神,我们吃这点苦算什么!”没想到的是,我们的拍摄也感动了不少下丁家群众。有一天的拍摄中,服装师突然发现一位看热闹的大娘头上围着一方样式陈旧的头巾,便向她求借,准备用在下一场拍摄中。大娘立即扯下头巾来说:“给你了。”服装师表示要给钱,大娘说:“拍我们村的事,我还能要你们钱?”剧组人都感慨:“真是下丁家人。”这连绵不断的感动,应该也是这部电影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龙口市委组织部)

(《下丁家大队》一片获2015年度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和十佳摄像作品奖)

猜你喜欢

大队创作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一墙之隔》创作谈
拿出精神
驱猴大队
大队委竞选记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