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调查与分析——基于CSSCI语言学外语类期刊最近10年的信息研究

2016-04-26赖清燕黄梦琪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言学习

赖清燕,黄梦琪

(1.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 510507;2.中山大学 资讯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调查与分析
——基于CSSCI语言学外语类期刊最近10年的信息研究

赖清燕1,黄梦琪2

(1.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 510507;2.中山大学 资讯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

摘要:对CSSCI语言学外语类期刊最近10年(2005—2014)发表的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46篇文章进行统计和调查,并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类型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结果显示,虽然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在不断发展和成熟,但也存在研究方法不均衡、研究对象范围偏窄、成果应用尚需完善等问题。

关键词:语言学习;英语学习策略;信息研究

引言

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从兴起以来,就一直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普遍关注,虽然迄今为止,由于语言学习策略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其概念和分类等理论问题仍未能达成共识,但相关的探讨一直未停止。国外的学习策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研究语言学习策略的有Rubin,Naiman et al.,Wong-Fillmore以及Stern等[1]。上世纪80—90年代,O’Malley & Chamot以及Oxford等人的研究,发展了该领域的研究。我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了萌芽和启动阶段,现正走向成熟,相关的研究也正方兴未艾,因此,有必要对其适时地总结和回顾。本文分析CSSCI语言学外语类期刊最近10年的相关文献,希望为后继的研究者掌握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1研究设计

笔者首先以最具权威的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为检索工具,统计2005—2014年间收录的相关学术论文。在初次检索后,进行查重与剔除,得出10年间CNKI共收录1 599篇学术论文。在此基础上,笔者对CSSCI中外语类期刊近10年的有关论文进行统计,对其中的46篇学术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以Note-Express为统计工具,从发表年份、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类型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回顾、归纳和总结成果,发现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2信息数据统计

2.1发表时间统计

国内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段(图1):(1)2005—2008年:上升期,表现为文献量逐年增多。(2)2009—2013年:平稳期,期间每年CNKI收录的相关文献数量都保持在170篇以上。(3)2014以后:成熟期。这个时期年发文数量总体会有波动,但数量仍保持在120篇/年。趋势表明,国内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仍然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可见,相关研究仍是二语习得最活跃的领域之一[2]82。2.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表1 论文研究对象统计表

表2 实证研究方法统计表

46篇文章中,33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表1)。其中,有32篇以研究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占近70%。表明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对象以本科大学生为主,其他研究对象,如:高职高专类学生、中小学生等的涉及面都极为有限。

由于46篇文章中,大部分文章(38篇)为实证研究,表明10年来,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占80%)。表2就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统计,问卷调查法用得最多。因部分研究运用了几种研究方法,如:尚晓华、王海华[3]等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所以,统计总数也超过了实证研究总篇数38。

2.3研究类型及内容

根据严明[4]介绍的学习策略研究的类型,根据实际,文本按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成果,划分出7种研究类型:策略介绍/理论探讨、回顾研究、策略调查、对比研究、相关性研究、策略训练研究、混合型研究(见表3)。

表3 研究类型情况统计表

(1)策略介绍/理论探讨:共6篇。是“解释—探索”类研究,以理论探讨、策略介绍和分析为主,如:杨爱英[5]从元认知理论入手,进一步探析元认知策略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证明元认知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回顾研究:有2篇比较有影响的文章,主要归类、分析总结了21世纪以来国内外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3)策略调查:共5篇。主要采用调查问卷、面谈等方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不同的角度,调查了学习者英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或影响策略运用的因素等。

(4)对比研究:共9篇。涉及了高分组/低分组、成功者/不成功者、实验组/控制组等的比较研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视角,如:男女性别、文理科学生之间等的对比。

(5)相关性研究:共12篇,成为本研究的主体。研究者在研究传统的策略与成绩的相关性外,相关因素在不断扩展,出现了一批新的研究领域,如:策略与性格、性别、观念、动机、能力、歧义容忍度等的相关研究。

(6)策略训练研究:共6篇。历时1个学期至2年不等,主要通过实验来检验策略培训的效果和可行性,探索英语学习中使用学习策略的特点,并探讨学习策略培训的方法和途径。

(7)混合型研究:共6篇。指文章中有两种或以上的研究类型,如:宫学军[6]等的研究,既有相关性研究,又有策略调查;在朱忠焰[7]的论文中,出现了对比研究和相关性研究等。

3调查与分析

3.1现有相关研究的成就

3.1.1研究类型、内容和角度多元化

近10年的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研究类型、内容和视角呈多元趋势。其中,相关性研究最充分,共有12篇之多(表3)。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策略与其他因素的相关研究大都从与外语成绩的关系开始,如:Huang和Naerssen[8]发现外语水平与功能操练策略显著相关;文秋芳[9]调查了不同学校策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等。从收集到的12篇相关性文章看,学习策略和英语成绩或水平还在继续,如常海潮[10]等的研究。但除了英语成绩外,其他一些新的因素,也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如:性别(姚芬芳[11]等)、性格(熊苏春、张文华[12])、动机(倪清泉[13])、多元智力理论(马珂[14])、自我效能(刘艳菊[15])等,这些已经组成了相关性研究的多元研究领域,使这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此外,对比研究成果也比较突出,有9篇相关文章。研究切入点丰富。如:吴丽琳[16]主要对比不同性格(内、外向)的优秀语言学习者在运用策略上(如:管理策略、情感策略等)的差异和个性特征;裴正薇[17]考察在英语语音学习中成功者和不成功者使用语音学习策略的差异情况,分析其中的原因;王莉梅[18]探讨了大学EFL学习者交际策略的性别差异和课堂交际策略教学对男女学生的作用,等。这些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二语习得及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也为外语教学带来启迪。

3.1.2策略探讨中相关理论得到发展

调查中,有6篇进行了英语学习策略理论探究。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进行,需要理论支持。早期国外的策略研究,由于缺乏理论指导,虽然数量很多,但并不全面和系统[19]。到了20世纪80年代,Krashen的监控理论、Anderson的认知理论等各种语言学习理论成为了策略研究的理论指导,促使这一时期学习策略研究迅猛发展,并建立了属于这一领域独特的理论基础,如:Oxford,O’Malley & Chamot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现在还被众多研究者接受。

研究发现,在运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不少研究者通过努力,增加了不少新的元素。何莲珍、傅莹等[20]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内在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语言学习策略解构方程模型。王立非、陈功[21]提出从认知的角度构建学习策略模式,对当前策略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以求发展和完善现有的策略理论。这些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中的理论,值得引起重视。

3.1.3实证研究向纵深推进,并与时俱进

实证研究方法更趋成熟,绝大多数都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除了问卷调查外,研究者还采用了观察、访谈、日记或周记等方法于实验中,运用科学的、多样的、可操作的数据采集和统计方法,使研究具有系统性和合理性。如:在高黎、陈堂艳、曾洁[22]历时一年的研究中,采用了4次问卷调查,加上课堂观察和讨论、记录等方法,全面考察学习策略训练研究中因素和变化,对收集的数据采用了F检验和球形检验,进行了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提高了结论的可靠性。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研究,成为了不少研究的新焦点。如:凌茜、杨梅荣[23]等,试图研究网络化多媒体听力学习策略;熊苏春[24]探讨了网络环境下语言学习焦虑和学习策略使用之间的关系,等,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环境正成为新的变量,引起研究者的兴趣。

3.2现有相关研究的缺陷及努力方向

3.2.1研究对象过于集中

近10年来,英语学习策略方面学术论文的研究对象虽然日趋多样,但研究焦点集中在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对高职高专学生研究力缺乏。在文秋芳[25]主编的《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中,收录了近20年我国学者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章,研究对象有研究生、本科生、中小学生,唯独没有高职生。这与目前国家正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趋势不符。另一方面,低龄段学生也是在研究中经常被忽略的群体,尤其是小学生。而低龄段有效的语言策略意识培养有助于好习惯的形成,所以,加强对低龄段学生的策略研究是必然。

3.2.2实证研究方法存在不均衡性

在文秋芳、王立非[26]对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回顾中,分析了38篇文章,其中只有6篇(15.78%)用了实验法。而此研究统计,有11篇,约占24%的文章采用实验法,说明实验法运用呈上升趋势,这是个可喜的进步。但总体而言,研究方法种类还很不均衡,问卷调查仍遥遥领先,访谈、日记等方法稀少,因此,使研究方法既多元又比较均衡也是我们今后在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3.2.3策略培训研究和应用转化有待加强

策略研究方面的共识是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2]87。张殿玉[27]指出,学习策略是可教的。学习策略的培训归根结底是为了内化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为了能使英语学习者最终提高使用策略的能力,我们应该加强其策略培训和研究。但由于需要用时较长,目前研究结果在一线教学中的应用还很有限,也很少有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培训的专著和教材,能有效指导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我们需要提高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研究水平,并努力将成果指导我国学生教材的编写,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作用。

结语

本研究回顾了最近十年来我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发现无论在研究类型、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成绩,可以说我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已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青壮年期”。但成果与问题并存。今后应不断深化研究、拓宽研究思路。将思路延伸到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中,并加强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鼓励学生将其广泛运用于英语学习之中,逐渐形成有策略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改进我国英语教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

[2]郑玉荣.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成就与不足——基于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10年(2000—2009)的统计分析[J].外语界,2011,(3):82—88+96.

[3]尚晓华,王海华.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水平的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2010,(2):54—56+82.

[4]严明.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203—208.

[5]杨爱英.元认知策略与第二语言学习[J].外语学刊,2008,(4):132—134.

[6]宫学军.学生语言学习策略的量化研究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6):38—41.

[7]朱忠焰.普通高师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研究报告[J].中国外语,2006,(4):12—15.

[8]Huang X. H. & Van Naerssen M..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Oral Communica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85,(8):287—307.

[9]文秋芳.传统和非传统学习方法与英语成绩的关系[J].现代外语,1996,(1):37—43.

[10]常海潮.学习策略在歧义容忍度和英语水平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J].外语界,2012,(2):81—88.

[11]姚芬芳,潘衡跃,曹志希.英语直接学习策略与间接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相关性分析[J].外语教学,2010,(3):50—54.

[12]熊苏春,张文华.网络环境下影响学习者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6):57—62.

[13]倪清泉.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0,(3):30—35.

[14]马珂.多元智力理论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倾向性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2,(5):73—76.

[15]刘艳菊.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观念、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相关性的量化研究与分析[J].外语教学,2010,(4):65—69.

[16]吴丽林.内/外性格倾向优秀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运用研究[J].外语学刊,2005,(2):80—87.

[17]裴正薇.英语语音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策略的差异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3):64—70.

[18]王莉梅.EFL学习者习得交际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37—41.

[19]付玉萍,单岩.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回顾与展望[J].科技信息,2010,(1):408+431.

[20]何莲珍,傅莹,方富民,闵尚超.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之探索[J].中国外语,2011,(5):18—24.

[21]王立非,陈功.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认知模式的构建与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6):16—20.

[22]高黎,陈唐艳,曾洁.学习策略培训对学习者元认知水平影响的历时研究[J].外语界,2012,(1):35—43.

[23]凌茜,杨梅荣,杨改学.基于网络的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实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1):63—67.

[24]熊苏春.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语言学习焦虑与学习策略使用之关系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6):66—71.

[2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6]文秋芳,王立非.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外国语言文学,2004,(1):39—45.

[27]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1):49—55.

(责任编辑:刘东旭)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udy on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An Information Research from CSSCI for Foreign Language Periodicals in Recent 10 Years

LAI Qing-yan1, HUANG Meng-qi2

(1.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510507, China;2.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Forty-six articles on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published in CSSCI foreign language periodicals in recent 10 years (2005—2014)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earch types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s. It is found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developments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but problems still exist, such as the imbalanced research methods, the narrow scope of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es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language learning;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informatio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3-0110-04

作者简介:赖清燕(1966—),女,广东梅县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研究;黄梦琪(1992—),女,广东兴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图书馆学教育、信息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07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6.03.045

猜你喜欢

语言学习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扎根语言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让英语教学闪现创新智慧的灵光
改善阅读障碍儿童的英语拼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