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大地,妙笔生花—晓其歌曲艺术解读

2016-04-25王吉利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创作音乐

文/王吉利

扎根大地,妙笔生花—晓其歌曲艺术解读

Root in the earth, write like an angel—— interpretation of Xiao Qi's song art

文/王吉利

晓其 国家一级作曲。祖籍天津宁河,1946年11月生于唐山。原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兼秘书长,《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社长,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协,省文联委员。现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浙江省传媒学院音乐学院,省旅游学院特聘教授,浙江省合唱联盟主席。

2016年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不禁让笔者想到了前不久在网上有一首好评如潮、点击率上万的歌曲作品《扎根大地》及它的曲作者,一位至今活跃在中国乐坛上的杰出作曲家——晓其先生。我国老一代作曲家时乐濛先生曾经在为《晓其歌曲选集》作序时谈到:“观晓其的作品,格调清新、选材宽泛,可以看出他有着较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底蕴,因为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旋律走向”,“晓其可称得上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曲家,他的勤奋和天赋,使他在他所钟爱的事业上倾注着心血”,“在地方乃至全国已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1 作家作品简介

晓其(1946—),男,国家一级作曲家。祖籍天津宁河,生于唐山。原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兼秘书长,《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社长、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曾担任《金钟奖》流行音乐组评委、日本(神户)中国音乐国际比赛评委、21世纪华人艺术节(马来西亚)比赛等国内外多项赛事评委,现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浙江省传媒学院音乐学院、浙江省旅游学院特聘教授,浙江省合唱联盟主席。

晓其先生12岁开始正规学习音乐,先后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附中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徐荣坤、孙云鹰、陈恩光、张国雄、唐朴林教授。著名作曲家唐诃、钟利民先生都曾在专业创作上给予他热情的指导和鼓励。晓其先生曾在黑龙江省虎林市文工团、河北省唐山市歌舞团担任过独奏演员、创作员、乐队指挥,挖掘整理过赫哲族民歌,研究过家乡唐山的皮影戏音乐,参加过民族器乐河北卷的集成工作,河北省文联为表彰他的创作成绩,曾给他记三等功一次。1976年之前,晓其先生创作的全部作品手稿及全部家当,连同他的父母双亲,随着“唐山大地震”——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瞬间全部化为乌有,现有作品都是他1976年之后的创作成果。

1987年,晓其调入浙江杭州工作,受到了浙江老音协主席周大风、沈铁候、马骧、谭丽娟诸位前辈的热忱扶持,在来到南方工作的最初20年间,他足迹遍布江、浙、沪所有的县、市,为长三角一带民间音乐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和传承,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同时,江南的风土人情给了也给了晓其先生丰富生动的艺术体验,其“江南三部曲[1]”:《恋江南》、《问江南》、《我家在江南》被普遍认为是继音乐家周大风先生《采茶舞曲》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江南风格的创作歌曲。波澜壮阔的人生阅历和勤奋严谨的砥砺求索,也使得晓其艺术作品能够兼具北方的大气磅礴与南方的清秀温婉,既有对民族音乐文化精髓的传承,又能够中西合璧、与时俱进,无论是艺术歌曲、民族歌曲、通俗歌曲、儿童歌曲,还是器乐曲创作,都如万花筒一般永有斑斓的色彩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魅力。

其主要声乐作品有《听我唱支抒情的歌》(倪维德词)蒋大为首唱,1980年中央电视台以《中外五首优秀抒情歌曲》作专题介绍,由中国唱片社录制发行。歌曲《妈妈就是全世界》(肖玉琮词)为世界妇女大会而作,应海外华人要求,作品发表于1994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歌曲《祝你幸福》(石顺义词)由歌唱家蒋大为首唱,《长安忆》(李庆文词)由歌唱家纪红老师演唱,《长城相思链》(王和平词,第七届全国电视青年歌手大赛决赛曲目)、《巴黎归来》(邹毅词)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王维平演唱,《好大雪》(幼彤词)、《忠诚》(徐峻松词)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男中音歌唱家马金泉教授演唱,众多作品均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歌曲《舟山渔歌》获全国海洋歌曲创作大赛银奖第一名,歌曲《四季平安》(于江咏词)荣获全国“生命之歌”大赛创作金奖。《扎根大地》(周廷发词)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王丽达首唱。专辑出版有《听我唱支抒情的歌——晓其艺术歌曲15首》、《问江南——晓其民族歌曲15首》均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晓其歌曲选集》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

其器乐作品有交响乐《元·源·圆》为1997香港回归而作,上海交响乐团演奏,由著名指挥家陈燮阳先生担任指挥。民族管弦乐《秦山之光》为我国第一座核电站而作,由浙江歌舞剧院民乐团演奏。交响诗画《钱塘江》,于2010年4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晓其先生曾主编《周大风音乐教育文集》、《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案选编》,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百余期。

2002年4月,晓其个人作品音乐会在杭州成功举行,由陈燮阳先生担任指挥,中国音协主席付庚辰及省委领导、全国各省市代表观看了演出,业内专家学者的贺词纷至沓来,充分肯定了晓其音乐创作的艺术成就。此外,晓其还为电视片《陈云》、《我的同桌在台北》、话剧《周恩来在杭州》、电视系列片《中华传统美德》等电视片作曲、配乐。近40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晓其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创办的《歌曲》、《音乐创作》、《儿童音乐》杂志、《广播歌选》、上海《哆来咪》、《天津歌声》、沈阳《音乐生活》等全国有影响的音乐刊物发表数百件音乐作品,在全国及省内外荣获的各种高奖多达上百次,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都曾为其制作过音乐专题节目,多种报刊、杂志也多次对其作品发表评论文章或作人物专访介绍。如今,晓其先生一边不辍笔耕的创作与学习,一边受聘于多所艺术院校、音乐社会团体进行公开讲学活动,真诚无私的把自己音乐创作的心得和知识经验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2 晓其歌曲创作特点

纵观晓其先生丰硕的音乐创作成果,我国老一辈作曲家时乐濛先生归纳为三个特点,即:强烈的时代精神、浓郁的民族特色、广泛的群众性。下文中,笔者便以时乐濛先生的点评为纲,谨对晓其先生的部分代表性作品进行简短分析,也期望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一)强烈的时代精神

一个作曲家的成长,总是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社会和时代对作曲家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的影响,音乐作品也总是带着时代的烙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歌曲创作进入了“第三次高潮[2]”,特别是在1978年这个富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催开了艺术百花园的春天。全国人民的欣喜若狂和思想解放的潮流,在歌曲创作领域则体现在歌曲的题材和词曲的创作上。例如:晓其先生的歌曲《祝你幸福》(石顺义词,中央民族歌舞团蒋大为首唱)、《听我唱支抒情的歌》(倪维德词,蒋大为首唱)等作品,体现了那个时代对新疆地区民族音乐风格的关注和喜爱,歌词表达含蓄,情感炙热,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赞美,旋律创作的句式结构并不受词的格律限制,衬词、及歌词的反复非常巧妙,节奏的律动灵活自如,对于主题的风格特征,以及民族音乐的旋法把握的准确到位。

八十年代初中国大陆掀起通俗歌曲热的创作风,超过了之前对港台歌星作品的模仿,晓其先生的歌曲《蓝》(施翔词,浙江歌舞团张亚利首唱)、《祝福妈妈》(李红林词,浙江省军区文工团项敏华首唱)等作品,也体现了这个鲜明的时代特色。1987年,晓其先生调入浙江杭州工作,音乐创作的主题与风格也逐渐渗透了江南水乡的迷人神韵。除了上文提到的“江南三部曲”之外,另有《江南小花伞》(朱积聚、王成荣词)、《开满桂花的杭州》(海荣词,浙江大学孔寒冰首唱)、《我心如歌绕杭州》(瞿琮词)等作品,浸透在乐思素材中的江南韵致和流畅自如的衍展手法,书写了人民大众心中对江南的清秀、唯美、旖旎风情的意象。中国老一代作曲家中央民族大学吕绍恩教授曾经高度评价:“晓其、吴小平、崔新、徐湘,你们这四位‘江南四杰’,现在就让我这个81岁的老人刮目相看了”。

近年来,晓其先生的作品内容题材丰富,风格与时俱进,体现了在中国民间音乐与西方创作技法之间寻找平衡的时代主流倾向,例如歌曲《水乡霓裳》(钱建隆词)中对越剧唱腔、及《梁祝》主题的借鉴,五声性的乐句旋法与平行乐句结构原则的结合,强化了主题给人的印象。《飞天的琵琶》是晓其先生去敦煌采风时,目睹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飞天壁画的华夏文明,抚今追昔,内心生发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怀之作。移宫犯调的主题写作方法与刘聪老师卓越的钢琴伴奏编配相得益彰,体现了晓其先生在音乐创作中,将民族旋律的曲调与西方传统和声技法紧密结合的立体思维。沿着历史的长河,我们清晰的看到了一位艺术家从稚嫩走向成熟,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成长足迹,也深刻的感受着他对音乐创作事业的执着探索和不懈追求。

(二)、浓郁的民族特色

为了每一首音乐创作能够贴切的反映民族性、地域性,晓其先生不辞辛劳,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认为音乐创作应当亲自实地考察、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完成前期的情绪酝酿,才能有利于沉淀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的音乐作品。例如歌曲《唢呐朝天吹》(李正身词)描写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蓬勃景象,晓其老师选用河北吹歌的音乐素材,从作品的引子、主题的统一素材中,彰显了唢呐艺术原汁原味的旋律特色,再加上热情豪爽的地方特色的甩腔唱法,使听者眼前浮现出农村唢呐演奏员鼓着腮帮子演奏的生动画面。

类似的作品还有歌曲《阿炳》(冯古今词,阿炳原曲),网上广泛流着一首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老师演唱的歌曲《二泉映月》(阿炳曲,王健填词),这是一首依二胡原曲旋律填词的佳作。晓其先生第一次拿到冯古今老师的词作就被深深地打动。作为音乐家阿炳悲剧性一生的缩影: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在晓其先生的笔下生发出主题素材衍展式的变奏手法,它不是音乐素材的简单拼贴组合,而是一种中国民间音乐的“即兴性[3]”创作,是中国民间音乐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在当今音乐创作中,扎根民族音乐文化,开拓创新的一种重要的创作理念。

交响诗画《钱塘江》(晓其、杜克、孙建国曲)集中了浙江最美的民歌,无论是作为歌曲的主题创作与欣赏,还是配器的缤纷色彩与形象性、以及多声部合唱的写作艺术,都将我们带到一个和谐、纯净的世界,体现的是作曲家们对人间真、善、美的哲学思考和通透豁达的人生境界。《长安忆》(李庆文词)对秦腔、晋剧素材、戏曲垛板的运用、五声性三音列的使用极具特色,还有歌曲《雷峰夕照》(陈道斌词),著名作曲家刘聪盛赞这两首作品:“作曲打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框架但暗藏结构,与歌曲的意境、语气结合到位,语言风格独特,民族味道浓郁,极富创作功底”。

晓其先生的每一首作品都闪耀着他“追求完美,与众不同”的创作理念,也都是他像春蚕一般倾吐的心血之作。晓其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对地域声腔特色的扎实掌握,结合他个人的文学修养、哲学修养,使我们感受到晓其音乐作品,带着一种既熟悉又温暖的感受,每一首作品都有一个跃然纸上的鲜活形象,都是一副可观可感的动态画卷。他的民族风格是浸透在血液中的,他信手拈来的那份从容淡定,正是一位大学者博学勤奋、严谨谦卑的写照。

(三)、广泛的群众性

正如中央音乐学院袁静芳先生所说:“作品的灵魂特别重要,这个灵魂来自作者的心灵,来自作曲家对传统音乐本质的体验、素质修养以及创造精神。”笔者认为,晓其先生歌曲创作的群众性,源自于他的艺术作品中强大的生命张力、功底的娴熟与笔力的苍劲,这是时代和阅历烙在作曲家心中的印记。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亲历过文革时期国家的动荡局势,也遭受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痛失双亲的突然打击、以及创作手稿的全部毁灭,弹指一挥间,人生一切的风风雨雨像尘埃被岁月的风轻轻拂去,带给我们一个从不消沉、宁静淡定的可爱的长者。他把心中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感恩、对故园和亲人的眷恋,化作笔端积极乐观、诗情画意的艺术作品,正是他作品的这种特性,拉近了音乐艺术、传统文化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他是扎根于人民的音乐家,从群众中走来,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又服务于大众,回馈于社会。在我们听者的心中,晓其音乐作品总是余音绕梁,久久缠绕,他把美好的音乐奉献给社会,他把赤诚和大爱通过音乐作品悄然传递。

最难忘2002年4月晓其作品音乐会现场,女高音歌唱家张海女士含泪演唱的歌曲《知青妈妈》(崔增录词)轻抚了多少封尘已久的往事,震撼了多少听众的心灵,《黄河无字碑》(任卫新词)等艺术歌曲,借鉴了西方歌剧咏叹调的发展手法,在表现戏剧性和情感的张力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衬词“啊”(见歌曲《知青妈妈》)、拟声词“呵呵”(见歌曲《黄河无字碑》)都堪称画龙点睛的精妙之笔,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具有卓尔不凡的创新性。在歌曲《扎根大地》、《四季平安》、《舟山渔歌》、《载着梦幻的大海》(芮彭年词)等作品中,则充满了哲理的思考、感恩的情怀,满载着生活的阳光、梦想和希望,无论是创作音调的主题,还是来源于民歌素材的主题,每一首歌都具有强烈的亲和力、感染力,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动。

3 晓其音乐创作理念

晓其先生常怀着感恩的心,感激人生路上对他的成长给予无私诚挚的帮助和关爱的老师们、朋友们、亲人们,他也坦言希望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晓其先生经常鼓励、培养和扶持身边立志求学的年轻人,带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事业上勇往直前,那首《追梦的脚步》(赵国伟词),打破了传统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清苦味道,以一种轻松愉悦、阳光积极的态度,激励青年一代奋发图强,永攀事业高峰。晓其先生认为,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为大众所接受并喜爱的音乐作品,才是成功的创作。他教育青年一代在音乐创作中,应牢记:“有感而发、情贯始终;长歌短曲,量体裁衣;旋律第一,下笔无序;追求完美,与众不同;长期积累,偶尔得之。”五条音乐创作的原则。同时,他又像是一位深沉威严的慈父,从不隐讳对青年一代专业素质的善意批评和建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晓其先生以他谦逊质朴、胸襟宽广的学者风范,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好评和业内人士的敬重。他的音乐作品是对人心灵的抚慰、鼓励、净化,更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自省。这篇短短的文字,不能尽书其音乐作品的全貌、特征和价值,愿本文能为青年一代作曲家的艺术成长略尽微薄之力。“扎根大地,妙笔生花”表达的是笔者对晓其先生音乐创作的深深敬意,感谢他用美妙的音乐传递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西合璧的艺术探索与创新精神,也衷心祝愿晓其先生艺术之树常青!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创作音乐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一墙之隔》创作谈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音乐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