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网络资源开发建设校本课程探索

2016-04-21张鑫

求知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网络资源校本课程

张鑫

摘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建设校本课程,使网络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载体,突破文本、时空的限制,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形成教师的科研合力,促进校本课程的优化,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

关键词:校本课程;网络资源;开发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2-04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放开了课程编制主体,建立起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位一体”的梯级课程模式,此举使校本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根据校本课程的独特性,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中,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将校本课程资源网络化,使网络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载体,可以完全突破文本、时空的限制。同时,这也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教师、学生、家长引领互动、展示交流的广阔空间。

一、建设校本课程研修网络,优化校本课程开发氛围

自1989年开始,从最初的兴趣活动到现在的校本课程,胜利实验小学经历了二十余年时间教育实践与研究,通过不断修改、调整,日趋完善,建立起以培养学生才智能力为目标和以培养学生人格发展为目标的两个方面的校本课程,即兴趣类系列课程、主题系列课程。

在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初期,学校本着人性化的管理思想,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充分利用网络,通过网上论坛、座谈讨论等方式,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应着眼于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着眼于资源现状与学校软硬件设备要求,着眼于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能力,同时学校通过网络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修,让教师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同时解决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逐步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能力,使教师全面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促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研究者和创生者,不断满足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需要,使广大教师在课程决策、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尤其是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能力,发挥了教师的个性专长,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

二、建立校本课程网络资源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网络在信息传送的数量、速度与及时性上有很大优势,教师既是网络资源的受益者,又是网络资源的提供者。网络恰到好处地解决了教师继续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的矛盾,能灵活有效地保证教师的学习总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胜利实验小学的老师运用网络资源建立校园论坛,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通过论坛,上传、下载资源,展开交流,不断完善自我。同时,教师运用网络资源建立博客,记录进步,激发潜能,能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能交流经验,完善自我,能资源共享,共同发展,能为学校发展和进步提供帮助。

另外,学校为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校园网上建立资源库,学校除每学期购买教育教学软件、教师外出学习带回的资料外,还重视挖掘学校教师自身资源,把教师的获奖论文、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设计、反思日记、教育故事等上传到学校的网站上,形成学校自己的校本培训教材,激励教师注重学习、反思、交流,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依托网络平台,让校本课堂更加丰富、精彩

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网络平台走进校本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知识的构建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充足的网络资料进行有效思考与学习,通过有意义地建构而获得的。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等非常丰富的交互界面及交互操作,便于教师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通过各种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来自主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平台让班与班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跨越时间、地点的局限,通过网络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将宝贵的资源共享,让他们体验网上学习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获得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讲授校本课程选修课《小油娃走油城》时,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把网络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再现了湿地博物馆、天鹅湖、黄河入海口、胜利油田的壮观景象。在进行油城名片设计前学生使利用网络下载自己需要的图片,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在设计过程中,教师任意调取学生的作品,实现实时互评、点拨,加强了学习的指导性;在设计完名片后,教师利用网络随时调取学生作品,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行赏析的目的,高效完成检测,提升学生水平。在这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 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四、完善课程资源,让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国家统一课程在编制过程中,可能考虑的是作为哪一个学段的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本领,所以它更多的是以成人的看法来设置学习目标和内容,而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课程完全是为学生的需要而开设,校本课程就如同是把课程放在超市,学生可以自由挑选,各年龄段学校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形成了不同体系,这样满足了各种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校本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开放的、连续的、动态的建设过程,是随着开发实施而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对课程内容实行动态化的管理、开发,适时对本校的现行校本课程内容进行增减,不断完善。我们多次对网页内容进行修改,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增加了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地方性强的内容,如各班“小油娃走油城”小组将录制的有关家乡风俗的视频资料放到网页上,利用网络链接有关家乡的文化信息、近期发展规划等。删除那些过于专业、繁难、乏味的内容,并扩大信息量,吸引学生浏览、发表意见,提供学生交流与学习的空间。这样让校本课程更具校本性、时代性、人文性、科学性,与时俱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

借助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丰富了校本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突破了教学内容及形式的空间束缚,形成了教师的科研合力,促进了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使学生个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培养及发挥,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廷凯,丰 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何世冰,张建梅.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J].教育探索,2005,(12).

[3]高 兵.网络环境下教学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4).

猜你喜欢

网络资源校本课程
Algoblu发布NEV网络资源虚拟化平台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日语的现状及分析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建设研究
基于网络资源的《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