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分析

2016-04-21李扬

求知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李扬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的档案工作方法已不再适应目前的社会环境需要,因此,目前的档案工作对高校档案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档案学职业教育是相同系统中的不同教育类型,两者之间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本文根据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中的不同点与相同点,提出了两者共同作用、协调合作的策略。

关键词: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270;G40-0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21

1.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同点

(1)教授主体不同。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学校的档案学专业教育需要配有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职业技能的授课教师。档案学专业高校会不定期或定期邀请一些有影响力的教师或带头人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讲座。而职业教育在教授主体上更加多元化,一些培训学校可能会有一些档案教师,但更多的是邀请档案学专业的学者进行教育工作,偶尔会有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或指导工作。

(2)受教育客体不同。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教育客体主要指受教育的学生。学生通过高中考试报考高校中的档案学专业,在高校中学习三到四年的档案学理论知识后毕业,最后自由选择是否从事与档案学专业有关的工作,具有不确定性。档案学职业教育的受教客体是正在从事档案类工作的工作人员,其接受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学会新的专业技术。

(3)培养层次不同。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主要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本科教育主要学习档案学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前往事业单位或企业单位从事档案类工作。硕士和博士教育主要为学生自主对档案学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毕业后从事档案类工作的人数比例高。档案学职业教育通常根据接受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开展不同的教育工作:初级教育的对象是指从事档案工作的初学者,中级教育对象的是指针对需要提高职业技能的档案工作者,高级教育的对象是从事特殊档案工作的工作人员。

2.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同点

(1)目标相同。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对档案工作的兴趣,让学生完成学业后愿意从事档案工作。职业教育主要满足学员的学习要求。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培养和开发能从事档案工作的人才。

(2)理念相同。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都要遵守国家法律规定进行教育,教育教学的宗旨都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进而培养出能够从事相应工作的专业性人才。在教育教学分工中,高等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档案学的理论知识,教授范围全面;职业教育主要是让工作者掌握档案学的工作技能,教授范围精细。

(3)方法相同。以往的教育中,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采用教师讲课的方法进行教学。其中不同的是,高等教育的理论教学中,学生能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频繁;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中,教师讲完课程后就立即离开了,大部分学员都没有机会与教师进行沟通。而在实践教学中则完全相反,由于职业教育的学员都是在职工作者,所以能更多地进行实践训练;而高等教育的学生缺乏实践的条件,只能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模拟。

3.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合作

以往由于人们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档案工作大多由一些不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来承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档案知识的学习是档案工作者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有效方法。档案学专业教育发展需要教育系统的不断创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高等院校可以与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开展实践性课程,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职业教育可以与高等院校合作完善教育课程,如邀请高校教师成为职业教育机构的会员,定期开展知识讲座。

综上所述,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虽然两者在教授主体、受教客体和培养层次上各有不同,但都具有相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最终的教育目标都一致。如果两者在档案学业教育中能协调合作,就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任 越.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面临的危机[J].黑龙江档案, 2005,(6):48-50.

[2]蒋 冠,桑毓域.关于全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调查的统计与分析(上)[J].档案学通讯, 2010,(1):69-72.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