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业困难生的成因分析

2016-04-21肖艳群

求知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成因高职院校

肖艳群

摘 要:本文以高职院校学业困难生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从学生个体因素、家庭方面、学校管理及社会等层面, 分析高职学业困难生的现状,探索其形成的原因,以期促进对学困生的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业困难生;成因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2-03

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学困生不存在智力上的问题,只是在学习方面相对劣于其他学生。笔者认为,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只是在学业和学习任务上存在一定困难,学习成绩长期不稳定,达不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学业成就与潜在能力目标不一致且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特定教育和帮助的部分学生。

一、自身非智力因素是学业困难生形成的根本原因

“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现实”,这个在职场普遍认同的观念也同样适用于学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态度的好坏,对学习效率和质量会产生很大影响。学业困难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懒散、不努力、意志薄弱等方面。如64.08%的学生在上课时做其他事情,上课发表意见时,只有4.23%的学生会主动发言,从不发言的竟然达到72.29%之多。

部分学业困难生对自己缺乏正确评价,导致自信心不足及低自尊。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38.64%的学生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学习能力如何,54.66%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上课时听不懂,学生均普遍认为自己基础差,也不会学,学了也是白费功夫。

与中小学生不同,高职院校学业困难生很大一部分刚脱离父母和家庭,虽然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但是相对中小学学习环境而言,高职学生学习环境宽松得多。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但同时也给学业困难生提供了松懈的机会。据笔者调查和访谈得知,只有6.99%的学生会在没人督促的情况下主动去学习,76.54%的学生在没人督促的情况下不会主动学习,69.46%的学生课余时间从不自觉上晚自习。由于约束减少,对于正处青春发育期的高职学生,其自我管理和控制力弱,导致部分学生自我放纵,不能合理安排好时间。

二、家庭教育失衡是学业困难生形成的直接原因

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习惯及个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留守儿童、单亲或有问题家庭。对于孩子所选专业,不论孩子喜欢与否,家长一切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家长要么大声呵斥,要么说“我这样做完全是对你的将来负责”,往往是以各种理由加以制止,在这样压抑专制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完全没有自我,更不用谈民主意识,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个性发展也受到影响。经调查,40.10%的学生其对志愿的选择都是由父母决定的,50.67%的学生从来不对父母诉说学习上遇到过困难,25.55%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无所谓,15.48%的父母从不询问子女在学校的生活和表现,40.90%的父母对子女处于不良的学习状态时,表现出无所谓。可见,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给青春期的学生会带来严重的伤害。

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家长还是无法从心理上坦然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也是因为觉得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才让他们进入职业院校学习。这种心理状况导致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大幅下降,对孩子的未来也不再抱有大的期望,因而平时对子女的学习督促和关爱作用明显弱化。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家长错误认为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学校的责任,能不能教育好全取决于学校,而不明白孩子的教育既依赖于学校教育,也依赖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职业院校的教育特征又决定了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无法像初高中老师那样对学生进行极其严厉的管束,在缺少家长约束的情况下,不少学生更加贪玩、懒散,不求上进。

在现代社会,有的家长不了解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不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一味地认为教育就是教知识;同时他们认为世上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于是认为孩子的好坏、孩子是否成才都是老师的事或责任,与他们自己无关。因此一看到孩子的成绩差,就认为其“朽木不可雕”,给孩子贴上“反应慢”“学不会”的标签,为自己对孩子的漠不关心、教育方法不当寻找借口,推脱责任,同时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使其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不求上进,成为学业困难生。

三、学校教育环境欠佳是学业困难生形成的重要因素

校风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和学管人员对学生基本上是粗线条管理,他们关心的问题不是学生的专业成绩,不在乎学生学什么,更多的是关心学生是否违反纪律等问题,学生在校不出事就是他们的职责。高职院校由于规模的扩大和人数的剧增,硬件设施往往很难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需求,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变得单一和枯燥无味,导致一些学生业余时间不能有效管理,要么无所事事,要么沉浸在游戏和聊天之中不能自拔。虽然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管理出台了很多规章制度,但没有针对性,尤其没有专门针对学业困难生的干预制度,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完全凭借经验,而不是因人而异或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据调查,54.68%的学生经常逃课,41.81%的学生逃课就是因为不想上课,77.80%的学生上课经常玩手机,35.39%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打游戏、看电影。由此可以看出,高职学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基本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风,这也是形成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质量的好坏,教风可以说是关键环节。但高职院校的教师,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很少参加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对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不甚了解,对应用情况更知之甚少。这导致教师的知识结构较陈旧。同时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知道照本宣科,教学过程简单枯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沦为学业困难生。

四、社会风气侵蚀是学业困难生形成的诱发因素

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社会弥漫的“浮躁”心态对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潜在的影响。如“有钱就有一切”、盲目攀比、急于求成、“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错误观念,这些浮躁的心态影响学生学习。“官本位”思想的盛行,使得更多的人认为读高职院校没出息。在这些思想和错误观念的影响下,那些学习成绩本来就不好的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以此提升自身素质,用知识改变命运。笔者在调查访谈中发现,有部分学生谈到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一定能够用上,没文化的人照样当大老板,赚的钱没有比研究生、博士生少,学不学都一个样。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虽然有目标,但当身边的朋友都在玩时,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网络游戏等这种看似消遣娱乐实则是玩物丧志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总之,学业困难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共同努力,以营造风清气正的学业环境助学困生走出误区。

参考文献:

[1]周 敏.独立学院学困生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11.

[2]张 勇.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成因高职院校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