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等戏曲教育一体化实证研究

2016-04-21唐鑫

求知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厌学衔接

唐鑫

摘 要:现今京剧表演专业的基础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即中专和大学。京剧表演专业的中专教育与大学教育两者虽为基础教育,但却是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培养目标、教学规格等,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通过在东北三省戏曲教育范围内的实证分析,将京剧表演专业中的中专教学与大学教学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戏曲教育中中等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更加高效地培养出优秀的戏曲人才。

关键词:京剧表演专业;中高等教育;厌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E 收稿日期:2015-12-15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高等戏曲教育一体化实证研究”(JG14DB378)研究成果;本文系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创业优质信息获取能力培养调查研究”(201410166010)研究成果。

一、京剧表演专业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特点

1.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区别

京剧表演专业中等教育阶段,着重于打基础,以继承传统为主,教师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一招一式地进行讲解,以训练基本功和学习剧目为主。学生以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老师要手把手地教授,无数次地示范,直到学生掌握为止。在实际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完整的艺术形象拆开,先从一字一腔、一颦一笑的动作开始,再将所有熟练掌握的动作拼凑一起,按照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重新组合,打造新的艺术形象。另一种是把京剧表演中的程式化运用规律作为教学的重点。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经过大量的基本功训练,其身体的柔韧度、耐力、气力等方面相对较好,在节奏的控制、身段的掌握、唱腔的运用等方面能力较弱。在学习中经常出现今天说完次日就忘记的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以“抠”戏为主,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反复记忆所教授的内容。所以京剧表演专业由中等教育阶段培养出的是技术型、模仿型的京剧艺术人才。

京剧表演专业高等教育阶段,教师多采用引导的方式,学生的自学时间偏多。京剧表演专业高等教育的教学思维要实现几个转变:由简单继承转变为深入借鉴,由单纯地领会思考辨析能力上升到成熟地探索思考辨析能力,由临摹艺术形象升华到创作艺术形象。从学演能力提高到创新能力,由实习彩排提高到剧目创作。比如,在大学剧目教学的课堂上,“拉”戏的过程中,在不违反京剧表演程式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是不会叫停的,经常是连贯的。一是训练学生对戏路的整体掌握与气力训练,二是给学生自我创作的空间。另外,在大学期间,老师经常启发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大学教师通过启发、示范、指导、研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言传身教”的育人任务。所以京剧表演专业的高等教育阶段,是培养具有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文化型、创造型的京剧表演高等人才。

2.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选才与专业能力培养侧重点

中等教育阶段,在招生过程中,往往将年龄、身材、嗓音、乐感、协调性等自然条件放在第一位,学生进校前大多数是未受过专业训练的;而高等教育阶段招生过程中,所招学生必须是受过本专业训练的,而且对专业要求还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对于唱、念、做、打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中等教育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做好基本功课:训练学生腿的软度,飞脚、扫腿等技术技巧。练好毯子功:学生对京剧中的翻、腾、扑、跌各项技艺应熟练掌握。身段课则是训练学生掌握戏中规定的程式化动作,体会动作中的韵律,熟悉动作的路数,熟练掌握戏中常用的趟马、走边、起霸等程式。把子功:学生对刀、枪、剑、棍等兵器的基本拿法以及实际运用,掌握成套把子的路数。

高等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作也是需要训练的,应从生活出发,遵照戏曲艺术规律,创造出鲜活的艺术形象。从简单的创作开始,熟悉规律,积累经验,由简到繁,以达到能够创作角色的目的。大学阶段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作思维。

二、京剧表演专业中中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通过京剧表演专业中高等教育的对比我们发现,中等京剧表演教学偏重于灌输式、模仿型教学,而高等京剧表演教学则偏重于启发式、创造型教学。而恰恰就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出现厌学、目标盲目等问题。我们发现从中专到大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中专是教师主动给学生知识,而到了大学则变成学生主动向老师要知识,而有些学生却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没有主动意识,从而给高等教育的教学造成了一定阻碍。另外,中等教育阶段课程安排上基本功较多,相对枯燥乏味,学生还要忍受一些软开度训练的痛苦;而高等教育阶段课程安排上,没有这些给学生造成胆怯心理的课程,学生就像笼中的小鸟,放任自己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从而更好地衔接京剧表演专业的中高等教育。

1.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学能力

京剧中等教育是基础阶段,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学习京剧表演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同时,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以及刻苦钻研的能力。本人有切身体会:在京剧表演专业中由中等教育转换到高等教育的阶段,大多数学生会出现厌学情绪迷失方向、自学能力差、不懂得自我钻研等状况,原因在于中高等教学模式的不同。学校以大量专业课程的安排方式,一是保证专业基本功达到质量,二是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起到了帮助作用。但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变强,自学非常困难,不知从何入手,也没有自我钻研的习惯,主观思辨能力较弱,从而失去了自学的能力。

我们通过以上中专与大学的专业课时量对比可以发现,在大学教学模式下,自学所占的比重较大,授课的方式也有所变化,教师主要以启发为主,其余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并在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从这不难发现学生在转换到高等教育的同时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通过实证调查与自我实践总结,首先课堂教学要细致,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记忆上课时的每一个细节,下课时留下作业,仔细地说一下本堂课所讲到的关键点,也是为了加深印象,并强调在下节课的课前检查作业,每节课如此。学生完全可以适应这种教学手段,并能够在课下期间进行探讨课堂上的动作要领。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这样的角度去看中等教育阶段,应适当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刻苦钻研的能力,集思广益定会有很多方法可寻。例如,早功与晚功不采取授课的形式,采用学生自习的形式,前期可配备教师进行观察,教师进行一点点的渗透式教育,慢慢脱离,直到学生能够独立自学,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练功的时间,在自学能力上学生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总之,我认为通过中专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能力,对高等教学一定会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2.重视选才,夯实基础

生源问题已经成为现今各个学校的大问题。在这种形势下,现今国内有些个别的京剧中等专业学校,在选择人才,招生方面理念上出现了偏差,为了达到招生标准,达到预期的目标在选才这一环节适当的宽松,造成了现今一些不适合学习京剧表演的学生进校学习,学生进校以后跟不上学习进度,各门专业课程都无法达到要求,使老师的教学非常困难。

通过在辽宁省范围内调研,某校有一名学生,通过几年的训练在基本功、把子功、毯子功的基础课都无法到达同年龄的相应标准,在剧目课方面教师也多次反映该学生的领悟能力较差,学习进度非常慢。但是该学生在文化课方面非常突出,并在中专毕业以后补习了一年时间的文化课,以将近500分的成绩考到了大连的一所理科类大学。

这种现象属于个例,但值得我们教学工作者反思,京剧表演专业选材仍然是关键。选材不严,带来的是一系列问题,学生专业跟不上,教师没有积极性,家长反映教学不严谨,学校名誉受损直至学校招生困难等,恶性循环。这几年国家各级领导极度重视京剧教育工作,在有些学校已经实施了由当地政府拨款,京剧表演专业学生免交学费的政策,面对这种有利的条件下,招生方面更加应该苛刻地把关,从学苗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考核,如果说招生时观察片面,进校后第一年(甄别期),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身体条件、接受能力以及悟性,试图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能力、自制力等,而不是急于传授技艺,如学生不适合该专业的学习,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中专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是中专教育的巩固与升华。这两个阶段的教学,虽然在教学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培育优秀的京剧演员,这也是作为京剧表演专业教师的最大职责。中专基础扎实的演员,通过与大学学习良好的衔接,会不断逐渐彰显出自己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京剧演员,还需要在大学四年中和进一步深造。通过对中高等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找出现今沈阳师范大学京剧表演专业中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的是使中、高等教育得到更好的衔接,从而为培育出优秀京剧演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 坚.戏曲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2]李鸣春.一代京剧人——陈国卿评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3]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中国京剧史·上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4]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中国京剧史·中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5]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中国京剧史.下卷(第一分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6]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中国京剧史·下卷(第二分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9.

猜你喜欢

厌学衔接
大学生厌学情绪浅论
写给厌学的孩子们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关于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