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画,要静下心来

2016-04-21

老年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陈师曾艾青徐悲鸿

□ 亦 白



画画,要静下心来

□ 亦白

《蜻蜓》 齐白石

白石老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57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初到北京时,他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还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可见,齐白石当时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惨淡!

一天,在一个无人理睬的场合,梅兰芳跟他寒暄了几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点面子。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可见,梅兰芳也并不能改变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

直到齐白石认识了陈师曾后,其艺术生涯才得以转变。陈师曾虽然比齐白石小13岁,但其时已名满天下,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他鼓励齐白石尽快自成一体,走艺术的创新之路。于是,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知了》 齐白石

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自此,他在美术史上亦可以自立门户了。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正像他自己说的:“懂得我的画的,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

陈师曾于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失去唯一知音的齐白石,遭到了同行们的口诛笔伐。北京画坛的保守派们,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极尽攻击之能事。

但绝望中亦孕育着希望。齐白石在 “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1929年,被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鸿慧眼识珠。此时的齐白石年已66岁。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绝对是大师级的画家。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徐悲鸿不仅在展览会上贴条预定齐白石的画以提升其地位,而且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除此以外,徐悲鸿还请齐白石到自己任院长的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并亲自驾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齐白石曾在一封写给比自己小32岁的徐悲鸿的信里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齐白石的成名,主要得益于徐悲鸿的慧识与提携。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并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起来上厕所,发现父亲没在房间。正要四处寻找时,却发现书房里的灯是亮着的,走近一看,原来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儿子不解,便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了,怎么会突然想起来要描红,而且还描这般初级的东西?”

齐白石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有些飘飘然了,无形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重新认真练习,要自己管住自己。”

此后,即便是年龄越来越大,但齐白石却依然坚持每天必画画,从不敢慢怠,甚至有时为了画一幅画,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不被赞誉冲昏头脑,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许正是这位画家成功的原因。

《秋趣》 齐白石

猜你喜欢

陈师曾艾青徐悲鸿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王春书
艾青《我爱这土地》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艾青来了
诗情画意两如何
陈师曾 纳凉图扇 荣宝斋藏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无题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