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复配对辣椒炭疽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

2016-04-21陈娟芳任佐华刘翔彭伟业陈劲刘二明

中国蔬菜 2016年11期
关键词:吡唑炭疽病混合物

陈娟芳任佐华刘 翔彭伟业陈 劲刘二明*

(1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2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128;3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 410128)

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复配对辣椒炭疽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

陈娟芳1,2,3任佐华1,2,3刘 翔1,2,3彭伟业1陈 劲1刘二明1,2,3*

(1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2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128;3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 410128)

采用胶孢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1×105个·mL-1)针刺接种辣椒感病品种福湘5号的成熟果实,对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两种单剂及其复配混合物(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质量比为1︰2,1︰4,1︰8,1︰16 和 1︰32)的保护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浓度≥3.00 mg·L-1时,它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在接种前和接种后施药的平均防治效果能达到81.82%以上;甲基硫菌灵浓度≥16.67 mg·L-1时,它的保护和治疗平均防治效果也在81.82%以上;在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的5个不同配比中,质量比为1∶8的混合物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平均防效最好,当浓度≥3.33 mg·L-1时,其平均保护效果达83.12%以上,平均治疗效果在77.92%以上。

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辣椒炭疽病;保护效果;治疗效果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栽培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由Colletotrichum spp.引起,其中最主要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辣椒炭疽病发生后往往造成大面积减产减收,通常减产20%~30%,严重地可减产50%以上,导致菜农经济效益下降,严重挫伤菜农的积极性(林琳 等,2011;Ramdial & Rampersad,2015)。该病菌主要从寄主伤口侵入,发病后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昆虫等进行再侵染(王晓鸣和李建义,1987)。温度25~28 ℃、相对湿度90%以上的环境最适宜发病,潜育期仅3 d左右,侵染次数频繁,病原积累快,在短期内可以造成大流行。夏季干旱、持续高温,日灼严重,有利于后期病害的流行。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既能抑制菌丝生长,又能抑制孢子形成和萌发,不仅杀菌谱广,还兼有对靶标生物和环境安全的优点(赵平 等,2011),主要作用于真菌线粒体,阻止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抑制ATP合成(思彬彬和杨卓,2007;范子耀 等,2011)。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nthyl)是一种高效、低毒杀菌剂,药剂进入植物体内后转化成多菌灵,可广泛用于粮、棉、油、蔬菜、果树等多种病害(王招程和李春曦,2013;赵俊侠,2013;王成德和成文荣,2014)。它的作用机理是干扰真菌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病菌不能正常生长达到杀菌效果。但是杀菌剂长期单一连续使用,易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药剂混用是降低杀菌剂抗性风险的重要措施(韩丽娟 等,1994)。时春喜等(2003)研究证明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增效效果明显。陈小飞等(2013)的研究表明,两种药剂科学混用能有效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并提高防治效果。

从20世纪80 年代初期开始,复配药剂(complex pesticide)逐渐应用于田间。近20 a来,复配药剂在农药中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登记药剂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复配类型。作为杀菌剂复配剂的开发,最基础的工作需要了解化合物有效成分不同质量配比混合物的协同作用(王赛格 等,2015;赵建江 等,2015)。为了明确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不同质量配比混合物对防治辣椒胶孢炭疽菌是否有增效作用,本试验用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对辣椒的保护与治疗效果进行测定,为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的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菌株和辣椒品种 供试菌株来自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已鉴定的辣椒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编号C-02-1。供试感炭疽病辣椒品种为福湘5号,由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提供。

1.1.2 供试药剂 98%吡唑醚菌酯原药、97%甲基硫菌灵原药均由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药剂配制 将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的原药分别用1 mL丙酮(分析纯)溶解后加水配成有效成分分别为900 mg·L-1和3 000 mg·L-1的母液。综合预备试验的测试结果以及张帅等(2013)、刘妤玲等(2015)的研究结果,将两种药剂的浓度设计如下:98%的吡唑醚菌酯原药9.00、3.00、1.00、0.33、0.11 mg·L-1,97%的甲基硫菌灵原药50.00、16.67、5.56、1.85、0.68 mg·L-1。根据单剂的试验结果,配制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为1∶2、1∶4、1∶8、1∶16和1∶32的不同原药有效成分质量比混合物,该不同比例混合物与无菌水按1∶9的体积比配制成含药量30.00 mg·L-1,再逐级3倍稀释,最终配成含药量为30.00、10.00、3.33、1.11、0.37 mg·L-1。

1.2.2 表面消毒 将辣椒果实用清水洗净,晾干或在超净工作台上吹干,放入75%的酒精中浸泡2 min,再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 min(1 000 mL烧杯),用无菌水洗3次(500 mL烧杯),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中晾干。

1.2.3 孢子悬浮液的配制 从预培养的辣椒胶孢炭疽菌的平板上收集分生孢子,用无菌水配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mL-1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前在配制好的孢子悬浮液中加入0.05%吐温20,供接种使用。

1.2.4 测定方法 药剂保护效果测定:先用混有0.05%吐温20的不同浓度药液喷洒红熟辣椒果实表面,24、72、120 h后分别针刺辣椒果实表皮,以形成直线形排列的圆形伤口,再将浸泡在辣椒胶孢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中10 min的滤纸碟贴附在伤口上;治疗效果测定:先针刺红熟辣椒果实,再用上述滤纸碟贴附在伤口上的接种方法接种孢子悬浮液,然后于接种后24、72、120 h后用混有0.05%吐温20的不同浓度药液喷洒辣椒果实表面。每处理3个红熟辣椒果实,每个辣椒上接种3个点,接种后24 h黑暗处理,然后12 h光暗交替,温度设定为28 ℃,相对湿度85%以上。

保护和治疗效果测定,均于接种后9 d调查发病情况,病情分级标准按方中达(1979)的方法:0级,无病斑;1级,0.10 cm≤病斑直径≤0.40 cm;3级,0.41 cm≤病斑直径≤0.70 cm;5级,0.71 cm≤病斑直径≤1.00 cm,病斑上无霉或有少量霉层;7级,1.01 cm≤病斑直径≤1.50 cm,病斑上霉层较多;9级,病斑直径>1.50 cm,病斑上有大量霉层。

病情指数=∑(各级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吡唑醚菌酯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吡唑醚菌酯对辣椒炭疽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在接种前24、72 h和120 h施用浓度为3.00 mg·L-1的吡唑醚菌酯,平均保护效果分别为100.00%、94.80%、87.01%;当吡唑醚菌酯浓度低于3.00 mg·L-1时,随着施用浓度的降低保护效果明显下降;接种辣椒炭疽病菌后24、72 h和120 h再施用3.00 mg·L-1吡唑醚菌酯,平均治疗效果分别为98.71%、87.01%、81.82%;当其浓度低于3.00 mg·L-1时,亦随着施用浓度的降低治疗效果显著或极显著下降。由此可见,吡唑醚菌酯浓度在3.00 mg·L-1时对防治辣椒炭疽病既有好的保护作用,又有好的治疗效果。

2.2 甲基硫菌灵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在接种前24、72 h和120 h施用浓度为16.67 mg·L-1的甲基硫菌灵,平均保护效果分别为98.71%、97.40%和87.01%,防效表现优越;当甲基硫菌灵浓度为5.56 mg·L-1时,平均防效分别为92.20%、75.32%和72.72%,保护效果表现较好;施用浓度低于5.56 mg·L-1时,其保护效果明显下降(表3);在接种后24、72 h和120 h施用浓度为16.67 mg·L-1的甲基硫菌灵,平均治疗效果分别为93.51%、89.61%、81.82%,随着施用浓度的降低治疗效果明显下降(表4)。表明浓度为16.67 mg·L-1的甲基硫菌灵对辣椒炭疽病亦有好的保护作用和治疗效果。

2.3 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的混合物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按不同质量比复配的混合物对辣椒炭疽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如表5、6所示。用相同浓度的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混合物处理辣椒,从保护效果来看,接种前24 h施药的效果最佳,接种前72 h次之,接种前120 h的效果最弱。从治疗效果而言,接种后24 h施药,药剂的治疗效果最佳,接种后72 h次之,接种后120 h效果最弱。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的混合物总体表现为保护效果优于治疗效果。在5个配比中,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按质量比1∶8混合,浓度≥3.33 mg·L-1时,平均保护效果在83.12%以上,平均治疗效果在77.92%以上,说明该配比混合物既有好的保护作用,又有好的治疗效果。

表1 接种前不同时间施用吡唑醚菌酯对辣椒炭疽病的保护效果

表2 接种后不同时间施用吡唑醚菌酯对辣椒炭疽病的治疗效果

表3 接种前不同时间施用甲基硫菌灵对辣椒炭疽病的保护效果

表4 接种后不同时间施用甲基硫菌灵对辣椒炭疽病的治疗效果

表5 接种前不同时间施用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的混合物对辣椒炭疽病的保护效果

表6 接种后不同时间施用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的混合物对辣椒炭疽病的治疗效果

(续表)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中,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的单剂及其混合物,在接种辣椒胶孢炭疽菌孢子悬浮液前后24、72、120 h处理辣椒,得到的结果是保护作用优于治疗效果。根据平均防治效果可以看出:浓度为3.00~9.00 mg·L-1的吡唑醚菌酯,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平均防效好;甲基硫菌灵浓度为16.67~50.00 mg·L-1时,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平均防效较好;在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的不同配比中,质量比为1∶8,浓度为3.33 mg·L-1的混合物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平均防效相对为优。

已有研究报道,在辣椒炭疽病发生前后,施用嘧菌酯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用嘧菌酯处理后间隔24 h接种,10 μg·mL-1嘧菌酯的防治效果达到95.5%;接种病菌孢子24 h后药剂处理,防效为85%(金丽华,2007)。智亚楠等(2014)的研究指出,25%的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防治辣椒炭疽病效果较好,防效在80%以上,且持效期长。在辣椒炭疽病发生初期,每隔7 d施药1次,共喷药3次,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田间防治辣椒炭疽病时,建议保护性施用质量比为1∶8的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且浓度为3.33 mg·L-1的混合物。然而病害一旦发生或流行,补救性施用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的混合物仍有一定的效果。但其联合作用的增效机理以及田间药效试验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小飞,黄敏,胡守林,万素梅.2013.10种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对骏枣黑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中国农学通报,29(4):200-205.

范子耀,王文桥,孟润杰,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刘颖超.2011.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对茄链格孢的联合毒力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农药学学报,13(6):591-596.

方中达.1979.植病研究方法.北京:农业出版社:6-7.

韩丽娟,顾中言,黄祥麟.1994.农药复配与复配农药.南京:南京科学出版社.

金丽华.2007.嘧菌酯对辣椒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capsici)的毒力及分子毒理学研究〔硕士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36-40.

刘妤玲,高亚楠,冯岗.2015.吡唑醚菌酯和氟菌唑对番茄灰霉病菌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热带农业科学,35(4):51-54.

林琳,高同春,张勇.2011.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对2种辣椒炭疽病联合毒力的测定.安徽农业科学,39(14):8517-8519.

时春喜,李恩才,祈志军,马小锋,张书翔.2003.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增效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31(4):131-134.

思彬彬,杨卓.2007.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世界农药,(6):5-9.

王成德,成文荣.2014.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防效试验.青海农林科技,(2):65-66,77.

王赛格,蒲金基,杨永利,张贺,韦运谢,刘晓妹.2015.芒果新病害露水斑病病菌9种单剂间复配增效配比筛选.江苏农业科学,43(10):191-193.

王晓鸣,李建义.1987.陕西省炭疽病的研究.真菌学报,6(4):211-218.

王招程,李春曦.2013.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西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简报.上海农业科技,(6):133-134.

张帅,李世雄,杨太新,刘颖超.2013.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混合物对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及药效.植物保护,(6):160-163.

赵建江,陈治芳,韩秀英,孟润杰,马志强,王文桥,毕秋艳.2015.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毒力的增效作用.农药学学报,17(4):417-424.

赵俊侠.2013.70 %甲基硫菌灵·硫磺WP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黑龙江农业科学,(12):47-49.

赵平,严秋旭,李新,张敏恒.2011.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开发及抗性发展现状.农药,(8):547-551,572.

智亚楠,陈利军,王国君.2014.几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浙江农业科学,(6):889-890.

Ramdial H,Rampersad S N.2015.Characterization of Colletotrichum spp.causing anthracnose of bell pepper(Capsicum annuum L.) in Trinidad.Phytoparasitica,43:37-49.

· 会讯 ·

“中国园艺学会茄子分会2016年学术研讨暨新品种展示会”通知

为了总结和交流近年来我国茄子科研、生产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推动茄子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中国园艺学会茄子分会将于2016年12月14~16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中国园艺学会茄子分会2016年学术研讨暨新品种展示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园艺学会茄子分会主办,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西园艺学会、广西大宗蔬菜创新团队、南宁市泰德会务服务中心承办。

一、参会人员

中国园艺学会茄子分会理事,全国广大从事茄子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科技产业管理有关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

二、会议内容

1. 大会特约专家学术报告。

2. 茄子遗传育种、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学术交流。

3. 中国园艺学会茄子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4. 全国茄子新品种展示现场及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观摩交流。

三、会议时间

2016年12月14~16日,12月14日报到。

四、会议地点

南宁市相思湖大酒店(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88号)。

五、会议注册与费用

1. 参会代表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住宿由会议统一安排。

2. 参会代表会务费每人1 000元(学生每人800元)。

六、其他事项

1. 会议学术交流。入选会议学术交流的代表,请提前做好PPT演示文稿,报告时间10~15 min。

2. 会议不安排接送站。南宁火车站打车到相思湖大酒店10公里左右(约需30元),南宁火车东站打车到相思湖大酒店25公里左右(约需75元);乘飞机到南宁吴圩机场(T2航站楼)的代表,从机场直接打车到相思湖大酒店40公里左右(约需120元),或在吴圩机场乘大巴(3号线)至西乡塘动物园(维也纳酒店)下,转乘222路/207路/204路公交车(动物园站—大学相思湖西路口站)。

3. 请参会代表于2016年12月1日前将参会回执反馈至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

王益奎 13481070619 eggplant2016@163.com

蒋雅琴 15878753349 jiangyaqin@gxaas.net

李文嘉 13907714662 lwj3386@163.com

Protective and Curative Effect of Pyraclostrobin and Thiophanate-methyl Mixed Formulation on Chilli Anthracnose

CHEN Juan-fang1,2,3,REN Zuo-hua1,2,3,LIU Xiang1,2,3,PENG Wei-ye1,CHEN Jing1,LIU Er-ming1,2,3*
(1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Hunan,China;2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Changsha 410128,Hunan,China;3Southern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Grain and Oil Crops in China,Changsha 410128,Hunan,China)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protective and curative effects of 2 single dosages and different mixed formulation of pyraclostrobin︰thiophanate-methyl at 1︰2,1︰4,1︰8,1︰16 and 1︰32 on chilli fruits anthracnose in ‘Fuxiang No.5’ by needle puncture method with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pore suspension(1×105per m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concentration of pyraclostrobin was ≥3.00 mg·L-1,its average protective and curative effect applied before inoculation and after inoculation could be over 81.82%;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iophanate-menthyl was≥16.67 mg·L-1,its average protective and curative effect could also be over 81.82%.Moreover,the mixture of pyraclostrobin︰thiophanate-methyl was at the ratio of 1︰8,and the concentration was ≥3.33 mg·L-1,its average protective and curative effect was the best:the average protective effect was over 83.12%,and the average curative effect was over 77.92%.

Pyraclostrobin;Thiophanate-menthyl;Chilli anthracnose;Protection effect;Curative effect

陈娟芳,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植物与病原物互作,E-mail:970031163@qq.com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刘二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植物与病原物互作,E-mail:ermingliu@163.com

2016-01-24;接受日期:2016-03-11

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项目(MCSMP20120802),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课题(XCX1591)

猜你喜欢

吡唑炭疽病混合物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多组分纤维混合物定量分析通用计算模型研制
正丁醇和松节油混合物对组织脱水不良的补救应用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联吡唑含能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多吡唑胺与金属络合的研究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