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促进非公经济企业发展的思考

2016-04-21集宁区委统战部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非公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 文/集宁区委统战部 武 强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推出了一大批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的改革举措,陆续出台了一大批相关政策措施,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习总书记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党寄予了他们新希望和新要求。在12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上,李纪恒书记强调,实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必须扛大梁、挑重担、作贡献。在一定意义上,经济发展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动力在民资。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稳定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社会就业、繁荣城乡市场、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集宁区作为偏远欠发达地区,现有非公经济企业虽然也有较好较快发展,但与兄弟县市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要撑起大梁、挑起重担还需要继续发展,通过多项措施激活非公经济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集宁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发展现状良好,区委区政府制定出一系列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对财政的贡献逐年提高。特别是2016年,我区又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的扶持。

(一)非公有制企业发展速度快,已成为新形势下经济新的增长点。2016年,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为98.4亿元,同比增长6.3%,占GDP得比重达54.2%。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我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活跃程度要高于第一、第二产业。集宁区现有非公经济企业4500多家,第一产业有290家,第二产业有760多家,第三产业有3450多家。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有181多家,其中房地产企业41家,工业30家,运输业24家,商贸服务业86家。2016年,我区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4.4亿元,同比增长1.8%,占我区GDP的比重达2.4%;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49.5亿元,同比增长7%,占我区GDP的比重达25.5%;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50.7亿元,同比增长9.0%,占我区GDP的比重达26.3%。这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区的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是我区经济社会继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和催化剂。

(三)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为社会提供了大部分的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我区从强化领导、政策扶持、营造氛围、解决困难等多方入手,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非公有制经济遍及我区各行各业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16年,全区新增私营企业618户,个体工商户6000户,分别达到了4300户和24000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1万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48000人。个体经营经济已遍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高科技产业、商业餐饮业、服务业十多个行业,有效的容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缓解了就业压力,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帮扶救助困难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万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加快了非公经济发展步伐。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是新形势下推动非公经济企业的发展的必然条件。

一、坚持创新发展,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和市场经济理念,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把蕴藏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要以技术创新突破成长瓶颈。如民丰种业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占地面积3500亩,是中国最大的集马铃薯研发、种子生产、分级加工、物流仓储、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之一,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马铃薯种薯种植与储运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注册有种薯“草原民丰”、鲜薯“敕勒川”和“塞宜德”、燕麦加工系列“阴山优麦”等品牌商标。其中“草原民丰”2013年被授予“内蒙古著名商标”。“草原民丰”牌马铃薯系列产品2013年被授信为“中国著名品牌”,并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自主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民丰红”,被评定为内蒙古“名优特”产品,2010年获“中国民营科技创新成果金奖”,2015年正式通过自治区认定。应大力提倡他们的做法,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大力引进科技人才,以“品质革命”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加强名牌产品培育,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要以产业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二、坚持协调发展,提升非公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坚持协调发展,优化非公经济发展公平环境。李纪恒指出:良好政商关系是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阳光”和“土壤”。习近平总书记用“亲”“清”二字深刻阐述了新型政商关系,言简意赅切中了当前政商关系的要害,指明了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家的相处之道,立下了严守法纪的规矩,划定了权力行使的边界,明确了勤政善为的标尺,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铺就了“阳光大道”。我们要认真贯彻“亲”“清”要求,做到交而有“法”、交而有“方”、交而有“界”,以“亲”来密切政商关系,用“清”来规范政商关系。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在不断完善,关键还是要看落实。要加强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提高政策的含金量、执行力,解决“政出多门”“政策打架”问题,更要杜绝“中梗阻”和权力寻租,只有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才能增强发展的信心,才能在发展新常态下,培育发展新动力、厚植发展新优势,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健康发展。

三、坚持绿色发展,推动非公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要守住“绿色”底线。非公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守住绿色门槛和生态红线,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充分发挥非公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发绿色生物技术和绿色新能源技术、污染物清除和不产生新污染物的技术、传统产业高能耗改造技术、废弃物再利用技术。要让新能源、新环保等绿色产业成为非公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如三信实业有限公司是从事新型锂电池材料和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一家民营集团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离子负极材料实现了年产1.5万吨的产业化规模;自主研发的“一种磷酸铁锂材料正极片体制备方法”,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了发明专利,现以年产1万吨的能力规模化生产。同时,具有年加工石墨电极4万吨和年产5000吨锂离子负极材料纯化的生产能力。

四、坚持开放发展,拓宽非公经济发展市场空间

要着力放开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凡是我国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该向国内民间资本开放。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组合民间资本,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要大规模“走出去”,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如马志全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始是集牛、羊屠宰加工、分割冷藏及熟制品为一体的清真食品肉类联合加工企业,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南京、青岛等三十多个大中城市及香港和中东阿拉伯国家。乌兰察布市雪原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乳制品销售的公司。公司位于优质的奶源产地的内蒙大草原中部。目前拥有员工233人,“做放心优质奶,服务人类健康”是雪原发展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文化特色体系。2008年,雪原乳业在区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建立起了总投资1.2亿元占地800亩雪原奶牛生态牧场奶牛养殖基地,通过托管形式与奶农合作,将奶牛进行集中饲养托管,从源头上保证了鲜牛奶的质量,正逐步打造起奶农+合作社+企业的乳品产业链。依靠自主创新,研制开发了酸奶、鲜牛奶和乳饮料三大系列30多个品种,并建立了以“雪原情”为核心品牌,“优美滋”、“优菌家园”等辅助品牌的全系列品牌战略。依靠国际领先的自主乳品发酵技术,雪原公司旗下的产品不但在乌兰察布市场中占据主导份额,在山西、陕西、山东、内蒙等多个地区的市场也有一定的份额,更远销到蒙古国,打开了国际市场。要发挥各类行业商协会和异地商会作用,支持非公企业开展国际化投资与经营。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区委政府做好扶持工作,加快推进农畜产品加工、皮革加工等优势产业的健康发展,让本地区的好产品好企业好品牌在全国和其他国家都占有市场份额,发展出享誉世界的本土国际品牌。例如蒙牛、伊利、鄂热多斯等,这样才能吸引、鼓励全国各地非公企业来我区发展。

五、坚持共享发展,优化非公经济发展公平环境

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务。要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加强非公经济产权保护,积极破解非公经济产权保护领域法律规定不完善、司法行为不规范、行政干预过多、行政不作为和诚信缺失等突出问题。区分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违反财经纪律与经济犯罪的界限,杜绝乱收费、乱处罚等行为。积极推进税收营改增步伐,强化测算评估,确保各行业税负合理化,努力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实施“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以及招商兴业等专项行动,吸收更多新的理念、项目、技术、信息以及资本、人才,并要平等对待、全力支持,不能“开门招商关门宰客”,也不能“招来女婿挤走儿子”。切实加强企业家和工匠队伍培养,精心制定培养规划,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和工匠队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增强非公企业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投身精准扶贫、光彩公益等事业,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集宁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鄂金三角的结合部,东临京津,南连晋、冀,西接呼、包,北通二连、蒙古、俄罗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在市区两级的政策扶持下,也应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才能,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企业不断取得更新更好发展,提高非公经济在集宁区的经济比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饶美丽的集宁区而奋斗。

猜你喜欢

非公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榜单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改革创新 营造环境 推动鹤壁非公经济发展提升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上半年陕西省非公经济占全省GDP比重52.4%
考选领导干部案例分析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