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与外籍采访对象进行跨文化交流

2016-04-20胡淑玲

活力 2016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有效沟通

胡淑玲

[摘 要]当今是中国与世界密切接轨的时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从四面八方涌入中国,亲眼见证中国这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这一背景下,新闻记者采访外籍人士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那么在采访外籍人士的过程中记者如何做到游刃有余呢?具备基本的外语采访能力外,更重要就是要学会跨文化交流,与外籍采访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

[关键词]外籍采访对象;有效沟通;跨文化交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到中国学习,工作,甚至有的把家安在了中国。这些外国人在中国是怎么工作、生活、学习的,他们又是怎样融入到中国这个大家庭的往往成为电视媒体关注的热点。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地采访外籍人士,让他们成为我们镜头里的新闻人物呢?

一、掌握用外语采访的基本技巧

采访外籍人士的前提基础是语言上的沟通。这就要求记者有一定的外语功底,要善于提问,关注细节。在采访初期,要争得采访对象的同意,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表明自己的身份,采访的意图等等。在给采访对象留下一个不错的第一印象之后,再与其进行有效地交流与沟通。我们曾经做过关于黑龙江印象的街头采访,采访对象主要是在哈尔滨生活、学习的外国人以及外国游客。这样的采访都是随机的采访,我们在人海中寻找上镜率高且能善于表达的潜在采访对象。面对这样的采访,大部分的外国人都能很好地配合我们。这是因为我们的记者具有很好的外语表达能力,在采访过程中能够做到谦虚有礼、举止大方。

二、学会跨文化交流 进行有效沟通

采访外籍人士对新闻记者来说除了语言障碍外,更主要的是要了解外籍采访对象的国籍、民族、文化差异、宗教信仰等。采访时我们都希望采访对象能对我们敞开心扉,无所不谈。但真正采访起来,我们这样理想的采访对象是很少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寻找文化的共通点,尊重采访对象的宗教信仰,不问及年龄、收入等一些隐私问题,让采访对象感到你的真诚友善,尽可能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认真倾听,并适时提出新的问题。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的《你好,俄罗斯》节目中曾多次采访过生活在哈尔滨的外国人,介绍他们在中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专题片《安食英治的中国梦》讲述的是日本前滑雪教练安食英治在哈尔滨义务教授大家学习滑雪的故事。安食英治,64岁,日本人,任日本高山滑雪国家队教练员长达30年。安食英治在日本滑雪界有着非常高的名望,他的队员多次获得日本高山滑雪比赛冠军。2012年,退休后,安食英治放弃了日本舒适安逸的生活,在只会用汉语说“你好”两个字的情况下,自费来到黑龙江大学跟一些不足自己年龄一半的年轻人学习汉语,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如何教授普通的滑雪爱好者掌握专业的滑雪技术。安食英治希望能为中日友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把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授给中国,和更多的中国人一起分享滑雪的乐趣。了解这一故事后,我们的记者与安食英治建立了联系。安食英治是一位做事非常严谨而又低调的人。起初面对我们的镜头,他有些拘谨,和我们的交流也不多,很难捕捉到他精彩的瞬间。这一专题片拍摄了有一年的时间,拍摄过程中,我们一点一滴地了解着安食英治的做事方法和处事态度,同时他也在观察着我们。毕竟中日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他作为一个日本人,对我们这样的陌生人难免有提防的心理。采访过程中我们无意间得知就在签证即将到期需要回国重新办理签证的时候,他不小心把护照弄丢了。就在他焦急万分的时候,我们的记者和摄像员陪同他去公安局立案,去查找可能护照遗失的可能地方,最终一位好心人在路边拣到了他的护照,并送还给了他。就是这样的交往中,采访者与我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话匣子也一点点地打开了。这样的采访故事充分说明,在跨文化采访时,要注重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才能更好地进行新闻传播。

三、尊重外籍采访对象的文化习俗

不同的国度就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在采访外籍人士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要了解他们的历史、生活背景、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比如采访俄罗斯人。采访过程中,对并不熟识的采访对象我们应该称呼“您”,而不是“你”。此外,俄罗斯人的名字相比中国人的名字复杂得多,不仅有姓名,还有父称。在采访时,应该使用全称,或者只使用姓名,可以不使用父称。特别是在电视片上人名字幕的时候,如果只打采访对象的名,而不打姓,是很不礼貌的事情。我们在做一些专题片的时候,经常会请一些俄罗斯人做演员,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就要考虑他们的禁忌。比如需要给俄罗斯朋友赠送鲜花的时候,我们要送单数而不是双数。俄罗斯人不同于中国人,喜欢用单数,送花要送一枝、三枝、五枝等,双数反被认为不吉利。

此外,在采访外籍人士时,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择好报道的切入点。在交流过程中,不能强行让采访对象按照记者是思路回答问题,而是应该加强事先的沟通,让采访对象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

(编辑/周洋)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有效沟通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企业管理中有效沟通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
浅析英语学习中的语用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