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者往来

2016-04-20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链家贩子独家

封面反馈

@南平里小王子:楼市疯涨得让人害怕,在燕郊准备买房,一个月前还是95万,一个月后涨到120万,30天涨了近30万。所以,观望者永远都希望再等等,房价能不能降一降,而买了房的人,永远想的是,再涨涨,以后卖个好价格。

@浦江一梦:链家这种全国性的中介巨头,更应该成为业界表率,直面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消费者信赖。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去房产大厅办个过户手续都要托号贩子,而且一个号炒到3000,先不说这房市有多热,对于主管部门而言,如果合理安排,精心布置,那号贩子还有可乘之机吗?与医院的号贩子不同,房产号贩子更简单,只需要相关部门增加服务窗口,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即可,这也是如今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的题中之义。

(小胖在桃花岛)

记者手记 链家的逻辑和现实

链家的这篇报道,虽然在采访过程中有暗访的行动,为了核实事实和观点,也进行了多方求证,采到了事件的核心人物——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但对于一篇操作周期只有一周的文章,在只进行了问题的梳理、观点的求证和最容易操作的暗访后,距离真正的调查还有很远的距离。比如,或许可以对上海的两个案例进行更深入的采访,去探查“先造成信息失实,继而提供贷款解决方案”到底是个别行为还是普遍现象。或许可以暗访更多门店,判断独家房源模式在逻辑层面和实操层面的不一致到底原因何在?或许可以进一步深挖链家的房屋托管资金和理财资金之间是否有关联。

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我会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来自于链家的竞争对手和在链家买过房的消费者,他们会告诉我,链家模式中有各种“原罪”,造成链家必然要对市场进行垄断,抢占更多独家房源,也必然会利用更多金融工具,在得不到监管的情况下,会产生各种风险隐患。还有的朋友,会讲述很多在链家买房过程中,遇到的陷阱和服务的不公。

另一种声音,来自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他给出了很多关于链家模式的逻辑:比如签独家房源并不是为了垄断市场,是为了将有限的经纪人资源投入到更好的服务中去,链家早就不再赚“信息不对称的钱”;比如,面对同行的质疑,他认为那是同行太不了解链家管理的细节,甚至认为竞争不在一个层面上。

对于不同的声音,从某种层面上,我都愿意相信:在各自的视角上,都有合理性。很多人在链家买房卖房的经历并不愉快,甚至上过当、受过骗。但我并不武断地认为,链家的大部分员工会刻意隐瞒房屋的真实信息从而推销链家的金融产品。也不能简单地判断链家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挪用客户的存管资金。相比很多同行,链家的服务一定不是最差的那个。

我也认同左晖所说的,因为二手房交易比新房要复杂十倍,在目前交易生态很不完善的情况下,交易的风险一定会存在。但不能否认,链家的二手房服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至于链家模式是否推高了房价,我也只能效仿左晖:从逻辑上讲,一个完善的二手房交易市场是有利于稳定房价的,但在野蛮生长的格局中,现实有时并不按逻辑出牌。

猜你喜欢

链家贩子独家
弦高:牛贩子也能保家卫国
链家,莫拿“个案”当说辞
弦高: 牛贩子也能保家卫国
医院“人脸识别”号贩子
“巨怪”链家牺牲毛利率疯狂扩张 万科30亿买张合作券是否值得
“号贩子”怎么“打”
最好的自己
《独家星劫》首发记者招待会
打造独家品牌凝聚营销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