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

2016-04-20陆秋春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用性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陆秋春

[摘 要]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很强的重要性。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应用文教学方面却差强人意,严重制约了“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效果。笔者从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资建设、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应用文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用性;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一、关键在于教育思想的转变,更新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课程,加强师资建设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应彻底清除,应实现“讲”变“导”,学、导交融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追求自我发展。

1.重新定位课程,提高认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应用文写作课程定位在公共课或选修课,其课时也远远低于其他基础课程,大部分设置为30学时,而在这样短短的时间内,教师既要讲述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应用文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掌握,又要增加实践写作训练,使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较少的课时安排,势必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练的少,增加写作练习必然要缩减基本理论的授课时间。两难的教学,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树立大语文的写作观的理念。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仅是一个文体格式的问题,还涉及到语法基础知识、写作思维、写作策略等深层次问题。因此,在教学计划和教学理念上,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同基础写作相结合,树立一种大语文的写作观,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出的“大语文写作观”,并不是说把应用写作课设计成语文课,二者在教学目标上有着区别,语文课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其“写”强调的是“有感而发”;而应用文写作教学则注重的是学生对各类应用文体的目的、程式、写作方法的训练,强调的是“因事而写、因用而写”,突出的是“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是应用写作的基础,应用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性技能学科。因此,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写作基础薄弱等问题,可通过培养学生广泛获得阅读、写作、鉴赏的能力,以弥补基础写作知识的不足。

3.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加强专业师资建设。目前,各高职院校从事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教师往往都是中文学科背景,而自身并未接受过专门的应用文写作教育,更缺乏应有的应用文写作实践经验,使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大多根据书面的材料进行宣讲,讲讲写作格式和注意事项,给学生归纳几个条条框框,然后提供几篇范文,让学生生搬硬套,缺少鲜活的贴近实际的教学素材,这样不但扼杀了高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也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对此,教师应进行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积极创作实践条件,不断在实践中丰富自我,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效果。

二、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积极运用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引入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一本书、一支笔”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方式,其效果枯燥无味、单一,往往老师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哈气连天,所获得的也仅是一些理论知识。在电脑技术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传统教学手段已无法适应新形式下应用写作教学的需要。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教学之中,而且还要加大力度开发科学实用、高水平的应用写作教学课件,开发更多优质的无纸化教材。只有这样,才会为应用写作教学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应用写作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高。同时,利用多媒体能够快速展示形象教材的多种信息传播手段,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演讲词时,我们可以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选取一些国内外著名演讲者精彩的演讲片段,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讨论来鉴赏该演讲词写作上的技巧和方法,让他们感受演讲词的无穷魅力。

2.运用情景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运用语言描述或者其他的一些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由于应用文写作课程更多地是从宏观上阐述文体的写法,注重格式的应用,对于如何写作,内容上的把握涉及较少,这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觉得条理化、理论化,也就失去了兴趣。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可以一方面避免长篇的、枯燥的说教,另一方面能最大程度地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练习中去。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训练。应用文写作强调其实践性,如缺少实践环节,只能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必不可少。学生即使系统的学习了应用文写作知识,并不一定能写好应用文,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社会现象深层次的了解,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学生写出的东西常常是只摆表面现象,缺乏对事物的深刻分析;或者是有所分析,但又不能综合概括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有所认识,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改变授课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实际的写作训练,这是学生学以致用最好的方式。如在讲授调查报告时,以“项目教学”为引导,理论先行的原则,在校内讲授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以及调查问卷的设计,分小组进行,选定项目开展实践写作。以某产品调研为例,引导学生组成调查小组,群策群力设计问卷,深入到超市、商场发放问卷等流程,掌握调查报告的基本文种材料,最后根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从实践中获得写作的能力。这种实践中的写作尝试真正将写作与应用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应用文在工作中的活力与魅力,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写作动力与写作能力。

4.多种形式的综合考核,综合考评学生的成绩。提到大学生的考试,更多的人想到的是一张考卷定成绩。考试内容主要以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为主,过于重视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忽视了知识的运用,存在着明显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死记硬背一些书本知识及范文格式,难于将所学知识真正理解,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而不是记忆力。因此,在考试改革中,除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应重点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可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试题问答与例文分析、课堂作业与阶段性考试相结合、引入过程性考核等方式综合考评学生的成绩。其具体分配将学生考核总成绩进行比重划分,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以作业实践为主,如案例分析、计划制定、调查讨论、求职实训等等,主要目的为了巩固文种的基础写作。期末考试分为理论知识和综合写作。理论知识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全面、系统的掌握了各文种的基本知识;综合写作能力测试以开卷形式,教师选定文种,学生自定内容,通过搜集资料、文字撰写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变终结性考核为多种形式的综合考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最终学好应用文这一实用性的文体,为学生学习、生活、就业乃至以后的工作铺下一块重要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吴群力.高职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模块化与多样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8).

[2]辛宏悦.应用文教学要以“应需”为首务[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13,(5).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萧紫嫣.情景法在高职应用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J].出国与就业,201l,(7):108.

猜你喜欢

实用性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