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2016-04-20刘敏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有效性

刘敏

[摘 要]由于多种原因,在初中多个学科中初中生物被大家忽视,但生物对整个社会和学生来说却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条件。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产生最大的教学效果。就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本文作了浅谈。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提高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其有效性呢?

一、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教学计划靠每一节课去落实,教师没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就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完善地备课,可以说是教学过程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把一堂课备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要查阅大量的优秀教案,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因为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变化着的有差异的学生,而不是死板的被灌输知识的学习机器。

备课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法和突破重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多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还有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每堂生物课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丰富自己的见闻,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就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在学的方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此外,教师要积极地习读课标,研发教材。课标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教材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要求,反映生物学科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初中生物课标分成十个一级主题对本学科双基的上限下限进行分析,每个一级子课题又不同情况分散到教材各单元中,因此以人为本,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就体现学科情感发展战略,也是国家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文化渗透。

二、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生物思考。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意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首先,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其次,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再次,问题情境要紧扣有关的生物学习内容。生物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生物思考的能力。最后,问题要有趣味性即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如在讲线性规划之前,先引入如何在给定的资金下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样学生会觉得更有趣。此外,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高中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

2.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

具体做法是:首先,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其次,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组合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班级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再次,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最后,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第一,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第二,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第三,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交流中共同学习。

三、注重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

1.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生物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的生物内容实际上是从现实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生物模型,它是现实材料的形式化,它与自然、生活密不可分。对学生生物学习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描述性知识的检测上,在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都应成为评价的重点。同时,对学生生物能力的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

2.加强对学生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生物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生物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生物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3.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之中。

4.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自我评价,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的能力,为组织有效的生物教学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袁艳华.优化指导,提高观察实验的教学有效性[J].中学生物教学.2011.05.

[2]郭亮.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5.26期.

[3]周密 刘刚.细节决定成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1期.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提高有效性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