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6-04-20闫柏超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重要性策略

闫柏超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观察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之一。在《物理课程标准》中,对观察能力有着明确的要求,因此物理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物理;观察能力培养;重要性;策略

初中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是我们学习物理时获得感性知识的来源,也是学习物理学科的重要手段之一。初中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变化的过程,观察物理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及其操作过程,观察各种物理图表以及教师板书等等。在物理学习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观察能力就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观察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具有敏锐、深刻观察能力的人,能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性。在物理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实例。例如: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依靠的就是偶然的机会加上他敏锐的观察力。

什么是观察呢?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观察能力是指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表现在物理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物理现象的变化。

很多老师在初三的最后阶段,仍然发现学生不会审题;到了实验室做实验很盲目,不断需要老师提醒看哪里,看什么。其实,这就是在初中阶段没有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所留下的“后遗症”。我们的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的高峰期,各门功课的学习压力都很大,一个具有敏锐、精细观察能力的学生在探究知识、掌握技能和接受方法上都会先人一步。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他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更容易从被观察对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无疑也是为学生减负创造了一条捷径。长远看: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文学和艺术创作、社交活动等等各种职业所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对于人终身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物理学正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习和物理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研究物理现象、探讨物理规律也必须从观察和实验做起。科学的学习要从观察入手,观察是获取知识、技能的门户。

因此,将初中物理教学与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是每个物理老师必须负担起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策略

1.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青少年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它能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研究探索。在新课程体系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观察活动开始时,往往带有一种很强的诱惑感和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恰恰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有趣的科学实验等,在学生刚接触实验课时,我就给大家介绍了从苹果落地的启示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水壶中的蒸汽不停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十六世纪,年仅十八岁的伽利略从吊灯的摆动现象,发现吊灯向两边摆动的幅度虽然逐渐减小,但是每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都相等。伽利略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制造了很多医用测脉器。科学家们正是从这些最简单的最微不足道的物理现象的观察中,作出了震撼世界的发明和创造,由此大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加懂得观察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观察物理实验。各种典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学生的感知并纠正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概念、定律和定理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的,而实验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仪器设备人为的控制和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研究自然规律。因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1)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学生的观察兴趣最初往往是出于好奇,遇到新鲜东西、新奇现象总想看个究竟,这种出于好奇的观察兴趣是不稳定的,只满足于对表面现象的了解,因此教师在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不只是让学生明确具体的观察对象和要求,还要使学生懂得观察是人类研究客观规律的基本方法。例如:我们在讲分子热运动时,分别给临座位的两个学生每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他俩同时往杯里的水中注入红墨水,让他们观察两杯水中现象的不同,并指出不同的原因。即观察到热水中红墨水很快地散开,而冷水中红墨水却仍聚集一团扩散缓慢,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有目的地观察,分析、总结出物理规律。

(2)实验观察要全面。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即对物理现象的变化及变化规律、仪器装置等的全面观察。全面观察有助于获得完整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从中找出物理规律和本质特点。例如: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成像特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用玻璃板代替了平面镜,并让学生分析其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习惯能使学生置身于物理情境之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产生良好的情绪和学习动机,同时通过做有趣的物理实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学习了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了解了高压锅的原理后,让学生们观察实际的高压锅,计算锅内能达到的最大气压。在学习“浮力的应用”一节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橡皮泥拧成团是沉入水中的,而做成碗状却漂浮在水面上,分析得出“比水密度大的物质制成空心后可以增大浮力”的结论。

4.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物理知识的认识是一个渐进过程,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途径。很大程度上,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而且,学生的观察认识也是先从生活中开始的。所以,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在进行《平面镜》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家里的穿衣镜,讨论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在讲述《摩擦力》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看哪些部位利用了摩擦,哪些部位的摩擦又是对我们无益的;在讲述《球面镜》时,让学生观察汽车的观后镜、手电筒的应用;《惯性》学习中,让学生亲自体验汽车突然启动和刹车时人的反映(这里一定要注意安全)……不仅如此,还可以在某项知识的教授之前,就可以有针对性的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在《杠杆的应用》教学之前,我曾让学生先找生活中的杠杆,观察分析它在这里的作用。

三、结语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作为物理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宏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探析》《数理化学习·综合版》,2008年第12期.

[2] 李佳.《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教师版)》,2005年第1期.

[3] 胡赟科.《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甘肃教育》,201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重要性策略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