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2016-04-20古丽娜尔·哈山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数学概念小学高年级

古丽娜尔·哈山

[摘 要]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抓好审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审题能力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有效的审题方法为保证。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审题能力;数学概念;图中会意

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学生“一听就懂,一点就会,一做就错”。我们给这些学生的评价就是粗心、马虎。殊不知,这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所导致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好数学的关键环节。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水平。审题能力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有效的审题方法为保证。但是审题又是学生在数学解题中易被忽视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对审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经常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的审题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怎样培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一、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一些概念的含义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及反映。它是数学学科的精髓、灵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素材,同时是小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小学生难以正确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理解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继续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它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基础。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概念含义。

1.在开展活动中理解概念

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应尽可能地利用恰当的演示或操作使其转化为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圆的周长转化成为长方形的两条长,圆的半径转化成长方形的宽。”这一知识点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没有贪图时间节奏的畅快,而是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先用不同的彩笔分别画出圆的周长和半径,再剪圆,拼长方形,观察,学生们一下子就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2.在体验活动中理解概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如学习克与千克时,书上说1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1包盐重1千克。教师可以留出时间,用实物让学生去感受,加强认识。

3.在辨析活动中理解概念

真理越辨越明。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辨析,帮助学生逐步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便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如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两句话学生往往会弄不清:“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只能作两条高”。学生在理解时会想:明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怎么就变成只能画两条了。我们就要帮助学生来理解“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这一个特定条件了。

二、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如果说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是学生审题的基石,那么,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就是审题的核心。综合是指从条件推出问题,即从因到果;分析是指从问题追溯到条件,即问果索因。随着学生思维自觉性的增强,在审题时,不仅读懂题意,而且在头脑中通过分析综合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桥梁,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审题的核心,也是解题思维过程的核心环节。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过程中的分析综合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尝试:

1.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每一个合理的问题都必然有其突破口,只是有的数量关系被叙述的情节所掩盖;学生一下子无法找到,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学生提炼数量关系,寻找突破口就成了关键,如平均数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题:小明、小军和小红练写毛笔字,平均每人写20个,其中小明写24个,小军写18个,小红写了多少个?这道题目与例题及基本练习在结构上相反,解题思路互逆,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能发现该题与例题的相通性。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点明平均数怎样求,反之根据平均数可求得什么,这样也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

2.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平时教学中常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的训练。其实数学问题的解答方法很多,关键是学生能否感受到,并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摆脱习惯方法的干扰;引导学生跳出原来的解题模式。

3.培养学生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

解答数学问题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出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解题策略的回顾和总结,经常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解决了什么样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进行思考?要引用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解答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

三、提点学生图中会意,灵活巧妙的利用信息

如果说,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基础,分析综合能力是关键,那么图中会意就是学生审题的突破口。

实际问题呈现的问题情境总是精炼、概括、抽象的数学语言,像工程问题、相遇问题等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专用词语或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给题意的理解带来困难。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将题目包含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直观形象,依靠对直观的感知来支持抽象思维,使审题有所突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图这一具体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观地揭示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有些学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关系了,审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培养学生画图能力,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学时,既要着眼于能够使学生解答现在所学习的应用题,又要着眼于将来能够解答更难一些的题目。培养学生画图能力,要有所安排,并且坚持不懈。由于图形直观,用图来表示已知和所求,有助于思考,易于引出解题的线索。但是,画图是个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我们的着眼点不能停留在画图上,而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但是数学的教学,需要以知识的理解为基础。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抓好审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数学概念小学高年级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