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2016-04-20李军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改知识点

李军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倡导,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从根本上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让小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要及时转变,把主体地位交给学生。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新新课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其实就是让学生亲自经历一些特定情景,通过这些活动获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逐步的理解、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与方法。要达到课改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应改变教学理念,以课标的精神为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学习转为主动爱学,要做到这些绝非易事,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关于新模式下的数学教学。

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在传统模式下,学生学习新知识是通过被动的接收,这种方式学习不可能理解深刻,更不用说实际运用了,数学学习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发现或者创造出来。作为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培养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创造的学习方式,而不应该填鸭式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二、注重实际应用

一件事情,只有亲自操作过才会深刻理解,就好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对于初学者,讲解一百遍也不如他自己实际练习几遍效果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课堂上的讲解,但是教师讲解得再详细、透彻,也不是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学生理解不会太深刻。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应用中体验数学的魅力,通过实际操作,能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问题的成功感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这要求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研究新教材,指引学生完成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在学习时间的有关知识准备阶段,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表盘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先了解有关时间的概念,通过咨询家长或者教师,制作一个表盘模型,这其实在老师讲授相关知识之前,自己已经对有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的教学效果远比教师在课堂上口干舌燥的效果要好很多。

对于生活实践较少的小学生,很难理解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时候教师不妨通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对知识有个真实、形象的印象,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尤其是对于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听的时候可能理解了知识点,但做题的时候又忘记了,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给讲过后又明白了,等到考试的社时候又不知所措了。对于这样的小学生我们只有让他们动手做过,才会加深印象,从根本上理解相关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巧妙的运用实践来讲解知识点,争取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说数学”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要积极构建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活跃地进行“说数学”,让学生们的思想不断碰撞出火花,让他们都有一定的成长。

例如,在学生“圆”的知识时,我让学生站在一排,在这排队伍的中间正前方2米处放了一个小玩具,让大家套圈,这时候学生纷纷说了起来,“老师,这样不公平!”“中间的人占便宜啦,他离着近!”“我要和中间的同学换位置!”,这时候我问学生:“为什么不公平啦?怎样做才公平呢?”这时候他们说应该围着这个玩具连成一个圈,这样就公平了。我追问:“为什么这样就公平了?”他们回答到:“因为这样我们距离玩具的距离就相等了呀!”这时我向大家讲到“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的知识点。这样一来,我们在师生、生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更好的完成了“圆”的知识点的学习。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出生活性,让学生学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将数学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便于我们的生活,让学生成为生活的小主人。

五、优化课堂提问,注重课堂反思

教师在提问时要注重自身语言的表达。好的提问方式要做到语言生动、幽默,有吸引力。另外,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该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要通过提问让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概念。论文写作,数学教学。提问时候切记问题枯燥,问题点零碎,重点不清。论文写作,数学教学。

许多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人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需要一种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这种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滋长起来的,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教师设计教学不能局限于引领学生经历知识探究发现过程,更要注重设计组织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在教学中,可以主动的对探究方法进行调整、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平行线的知识”时,老师提出:根据学习垂线的过程,你打算怎样研究平行线呢?学生提出“从身边找实例、在纸上画一画、用小棍摆一摆”等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就通过在纸上画一画、摆一摆展示出自己初步认识的平行线。又通过在长方体上摆小棍,突破了“在同一平面上”这一难点,自主地完成对平行线的认识过程。

通过研究发现,反思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同时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反思活动还培养了学生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学生主动评价、调整自己的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设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岳真.辽宁师范大学.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M].2009,(5).

[2]孙国选.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创新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

[3]吕玉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26).

猜你喜欢

新课标新课改知识点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