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导学问题设计策略

2016-04-20张冬梅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高年级小学数学

张冬梅

[摘 要]“问题导学”指的是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包括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探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学习起点指的是了解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储备,通常包括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只有对学生这些情况有基本了解之后,才能综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更为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作者主要分析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导学问题的设计策略,旨在为促进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年级;导学问题;设计策略

“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初步了解——发现问题——探讨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思考与小组团队交流协作的过程中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第一次学习和第二次学习,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熟练掌握知识内容。导学案的设计是一个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的综合体验,是让学生思考深度得到充分加强的重要教学策略。

一、“问题导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问题导学的教学设计要求对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来辅助学生在课前对教学知识进行梳理,并且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应当给予正确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二适当的学习方案和学习策略;此外,设计时还要扩展教学的资料范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料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成果检测,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1.基本环节。导学案教学设计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设计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对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学技能是一个考验,对学生要符合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因此设计内容将数学课堂与课外内在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的关系、师生学习的全面过程等都充分体现出来,其基本设计环节主要由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会——自我检测及评价——应用拓展(学习延伸)等环节构成。

2.设计意图。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课前预习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教学的问题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掌握,并且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测试效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对学生发现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针对性的教案设计,从而确保了问题导学教学设计的有效运行。

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促使学生自身知识体系再构建的一个循环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学习促使了知识点的整合优化,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不断的交流合作中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并交流彼此间学习经验,在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作风,为课堂教学创造出一个积极有效的教学环境。

学习体会:学习体会环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的知识梳理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反思,要以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对自己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说出自己收获了什么,明确了怎样的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在内部形成优化的系统性知识。

自我检测及评价:自我检测与评价过程是针对教学效果反馈来设计的,通过有效的、针对性的测试训练来检验教学设计的效果,通过对效果进行分析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案。检测时要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要通过变换的训练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例举生活案例来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拓展(学习延伸):作为学习的延伸和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应用拓展环节的设计要立足教学本身,结合课内外相关知识,并适当以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并且确保了教学课堂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二、导学问题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运用

1.新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的重要方式,也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辅助学习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导学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关注新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点,并以新知识点为基础,在解答不同问题的过程中提炼出创造性的解题思路,最终有利于学生顺利展开新知识迁移,在面对更多新知识点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以往学习经验,掌握更多解题思路,等等。

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导学问题实现新知识迁移,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具体可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小数乘法实际转化成为整数乘法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小数乘法的技巧。首先,教师可出题整数计算:301×15=?学生快速计算出答案为4515。接着出题:3.01×15=?在引导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有学生认为其计算方式很简单,就是讲其中一个因数直接缩小100倍,因此其乘积也应该随之缩小100倍,得到的答案是45.15。在教师巧妙进行问题设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思维,实现新知识的迁移,利用整数乘法的知识达到小数乘法的学习目标,是导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作用的体现。

2.关注生活。很多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找到原形,小学数学也是如此。发现并理解生活中的很多场景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感性层次的经验,进而在解决一些生活实例问题的时候实践以往积累的感性经验,最后将其转变为自身学习的优势和工具。因此,笔者认为在导学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践,培养发现不同生活场景的习惯和意识,优化学习效果。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设置以下导学问题,并在课程刚开始阶段提出。1.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2.运用一个长方形的纸片剪出三角形的形状,并说出其各个部位的名字。3.在认真阅读数学教材之后,怎样形容一个三角形?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外形是三角形的物体,能够改变学生以往不关注生活琐事的现象。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动手剪出三角形,能够鼓励学生亲身实践,体会三角形的特点。第三个问题能够让学生将生活和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经验结合书本知识,综合得出三角形的外形特征,并在课堂上展现出来。

3.突出重点。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应该迅速掌握所教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并适当给予学生提示,引导学生解决学习难点和重点,进而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导学问题设计中,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师应在问题中突出重点部分,通过层次性问题将学生引入学习重点中。

例如,六年级百分数应用的学习中,教师可设计问题:小明的爸爸在2012年5月2日在银行存入1000块钱,整存整取,那年的年利率是3%,但是小明爸爸忘记了存款的到期日,到了2014年的10月2日取出,那么这时小明的爸爸能够取到多少钱?到期之后,年利率应为0.35%。学生刚接触这个问题的时候难免迷茫,教师可适当提示学生发现定期和活期之间的区别,以及其到期之后本金进行转存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应该先计算出本息之和,进而一步一步顺利解决问题。

三、结语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关系到其向初中数学学习能否顺利过渡,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笔者主要分析如何运用问题导学提高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的有效性,希望为促进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高年级小学数学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