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初探

2016-04-20张桂芳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兴趣语文课堂

张桂芳

[摘 要]学习语文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方面,应注重激发求知欲; 实施鼓励;巧妙设置疑问;创设阅读写作情境, 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趣味写作等方法,寓教于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兴趣

小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全靠兴趣,有兴趣就学,没兴趣就玩。他们对哪一学科产生兴趣将会影响到其一生,因此,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那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就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诱导”求知欲 ,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例如:教学《趵突泉》一课时,我在教学课文内容之前先有目的地简要介绍作家老舍的创作生涯、文学成就,让学生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同时把大泉晶莹活泼,不知疲倦;小泉多姿多彩,有如珍珠摇曳凸现出来,知识点具体而鲜明,制造了悬念,激发了求知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当然,激发求知兴趣,决不等于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用知识点燃的兴趣之火,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发现,去获得知识,那样的兴趣才是深沉的、持久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恰当鼓励,引发学习兴趣

在平常语文学习中,一名男生记忆很好,对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也比较牢固。就是懒得做语文练习册上那些作业,只对阅读感兴趣。当老师走到他旁边检查他的作业时,他就感到紧张和害怕。老师并不对他大发脾气,而是对他说:“你喜欢阅读这个习惯真好!如果你平时再对基础知识这类题训练一下,你的语文成绩就会更好!”这名学生听了之后,马上开始做题。按时完成了作业,并且全部正确。老师针对他每一次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慢慢地这名学生语文的成绩大大提高了。

三、巧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不想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的设置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如:教《猫》这一课时,可以针对课题提出这样四个疑问:(1)猫是个什么动物?(2)课文写了大花猫什么特点?(3)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4)《猫》这篇课文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尝试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

四、创设情境,增加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初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及根据课文的特点,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能探究课文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执教《林海》、《草原》等课文时,教师利用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及歌曲等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及时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能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也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领悟真谛。如:教学《赵州桥》一课,课始教师出示一幅“赵州桥”图,学生边看图教师边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坚固的石拱桥。1300多年来,它经受风吹雨打、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辆重压等种种考验,仍毅力不倒。”通过教师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学生睁着好奇的眼睛,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呢?”教师在学生亢奋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刻体会到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独创性和设计者李春的聪明才智。

创设情境有很多的方式,如: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片,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录音、录像来渲染气氛,还有教师或学生生动的语言描述和表演。教师要使学生大脑高级精神活动的兴奋,固然与学习内容的刺激有关,同时也是与环境条件的刺激有关。新颖生动富于变化的刺激,才能收到理想的兴奋效果,才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五、多彩活动,提升学习兴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上的30分钟、40分钟,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最好延伸。另外,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搞好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很有利的。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让学生办手抄报,制作卡片,开办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总有一种是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会受到熏陶,语文素养自然也会得到提高。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中,他把这称为“蓝天下快乐的学校”。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进而产生积极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六、趣味写作,升华学习兴趣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小学生喜欢得到表扬,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写作文,然后对他们进行激励性评价,使他们爱写、乐写作文。其次,趣味性的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排除作文的消极心理,激励他们随时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从而使他们养成细致观察、勤奋写作的良好习惯。再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述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这样,他们会对写作产生兴趣。“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对一些社会生活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一篇文章,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无不在作文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指导,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我手”写“我心”,进而使他们爱写、乐写作文。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只有培养起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2]苏霍姆林斯基:《慷慨一点,学生会更快乐》.

[3]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

[4]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

猜你喜欢

兴趣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