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物理学史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积极影响

2016-04-20马永平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物理学史物理教学关系

[摘 要]物理学史作为一门研究物理学发生、发展以及变革的学科,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物理学史,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梳理、理解和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物理学史对中学生物理知识的系统性、深入性和实用性的积极影响,并研究了它们相互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物理学史;物理教学;影响;关系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经常问学生这样一些问题,“中学物理学习了什么?中学物理你学会了什么?中学物理知识能够帮助你干什么?”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隐含了这样一些概念,即中学物理知识的系统性、深入性和实用性。其实,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知识的系统性、深入性和实用性,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等等。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三个角度阐述物理学史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物理学史对中学物理知识的系统性的影响

有很多同学感觉中学物理很难、很枯燥,具体来说就是物理概念和公式抽象、繁多,物理意义难以理解、很难记忆。是的,这就是导致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主要原因。那么,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其实,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众所周知,人的认知应该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连续过程,应该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发现到发展。而我们中学物理课程没有,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学习和研究每一个物理知识的发展过程。在有限的课时和能力下,学生只能选择某一部分内容进行学习。学习物理内容的不完整性和物理知识的间断性就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大脑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从而导致他们不能深入的理解物理概念、公式和意义,更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记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物理学史,进而系统、完整地阐述一个物理学知识点。其实,它是对物理知识的一个非常清楚地梳理过程。例如,在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丹麦物理学家第谷、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和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进而系统地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发展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形成系统、深刻的物理知识。学生也能够比较“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并且很好地理解和记忆两个定律的内容和关系。当然,在讲述物理学史的过程中,我们不一定要讲多么深入,教师要学会取舍,尽量讲述我们学生能用得上的、能听得懂的。但是,我们应尽量保证这个知识点的完整地发展过程。

二、物理学史对中学物理知识的深入性的影响

有的学生在中学物理学习过程中可能有这样的困惑,他明明记住了许多物理公式、背会了许多物理概念,但是在学习和考试中仍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我想这可能是由于学生根本没有深入理解该物理知识的内涵,他们只是记住了物理概念和公式本身。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欠缺,这就使得他们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无法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升华。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帮助他们加深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就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例如,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牛顿三定律”可谓是重中之重了。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物理学史上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物理学家,诸如:伽利略、笛卡尔、惠更斯、牛顿等,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不要让表象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牛顿三定律”是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加速度”在研究力和运动过程中的重要性。另外,在学生学习电磁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确和理解电和磁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位著名物理学家的介绍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例如,通过介绍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学生可以理解原来“电可以生磁”。同样,我们可以通过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让学生知道其实“磁也可以生电”。最后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让学生把整个电磁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加深对中学物理教材及大纲的理解。

三、物理学史对中学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的影响

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知识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学习本身不是单单为了考试,知识更重要的是改造生活和创造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样知识也可以指导生活,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而我们的学生往往很难将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这就使得我们所学的知识变的苍白无力,并且无法实现实践促进理论的飞跃过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能或不敢将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呢?学生的知识都来源于书本,有的甚至仅仅来源于老师的课堂。如果教师不能把我们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这就导致学生的物理知识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这也就是说这些知识只能用来处理习题或考试,却无法用它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究竟怎样才能促进和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呢?我想物理学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们知道,但凡是某个重要的物理知识或内容的发现都是源于物理学家对生活的观察与研究。所以,对物理学史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将物理知识和概念与生活实践再次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令人激动的,又是让学生受益良多的。例如,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恒定电流”的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学生却很难将其应用到我们实际生活中去。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物理学史中的安培、伏特、欧姆、焦耳等物理学家的故事,并结合实际生活来讲述。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理解整个电路的基本构造和它们所对应的物理意义。这样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才能够和敢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四、物理知识的系统性、深入性和实用性的关系

物理学史对物理教学的积极影响不仅局限于物理知识的系统性、深入性以及实用性,还有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正确的引导作用等等。并且,它们三者也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拥有系统完善的物理知识,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才能在生活实践中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当然,深入的物理知识也能有效促进知识的分类和汇总,也能更好的将其应用于生活当中。同样,生活实践能够进一步加强我们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其实,在这些复杂的过程中物理学史充当着无法取代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也是物理知识系统性、深入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的粘合剂。

参考文献:

[1]杜丽梅,浅议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中国校外教育,2015(07).

[2]沙兴群,浅谈物理学史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学科建设,2013(12).

[3]李慧,试论物理学史对物理教学的作用,科技创新导报,2012(03).

[4]罗元辉,浅谈对中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的必要性,科技信息,2010(1).

作者简介:马永平(1989-2-14),男,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硕士研究生,研究反向:中学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物理学史物理教学关系
谈物理学史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作用
谈物理学史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作用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