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反思地理教学

2016-04-20杨东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指导高中地理

杨东

[摘 要]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分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新课标高中地理改革中的实践,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指导

教学效果的好坏,诚然与教师的“教”有着重要关系,但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能否发挥学习的内在主动性并通过相关的自主行为形成良好的课程氛围,是影响地理课堂实效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此,制定针对学生行为的观察表格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一、定量观察

从课堂教学行为时间上看,两个课例课堂上教师展示、讲解时间分别占60%、13%,课堂上学生小组活动的时间分别占总教学时间的22.2%、54.4%。可见,课例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小组活动,而且在小组活动前创设了较开放的情境(如果你是衢州的政府官员或当地农民,该如何发展衢江流域的农业?请说出理由),给学生留出比较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学生可以自主支配时间,在合作交流中解决课堂的重难点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符合新课程要求,属于“学生自主取向”的课堂。而课例一教师一个人围绕课本唱“独角戏”,虽然有小组活动,呈现的问题也具有一定探究性,但是问题开放性较差,给小组活动的时间较少,学生完全没有自主取向,也没有实验、合作交流与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与机会。这样的课堂教学,属于“教师主导取向”的课堂。可以看出课例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少,且不主动回答问题。对于课堂重难点知识,仍靠教师讲解,并不能自主生成,属于被动式学习。课例二中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回答问题人数多,且回答有创意,如政府方面可以像田纳西河流域一样充分利用衢江的水资源,建设一些水利工程,从而发展渔业、养殖业等农业;农民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流域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如茶园、橘园、水稻种植、渔业等,追求经济效益;不管是政府还是农民,在发展农业时都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有学生主动提问:随着气候变暖,衢江流域是否可以种植些热带水果,从而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 流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矛盾吗?其中,学生的第二个问题本来是教师想追问的,可是没想到学生自主提问。教师便抓住学生提问展开讨论。

二、从女学生角度看真的不容易

经历第一学期的学习,不少高一女生发现原来地理并非如初中时那样,学学地区、看看国家,好像走马观花;上课走神也能在考试前翻翻书就能一切搞定,哪怕不看书,只要一本地图册在手便能轻易在考场上过关斩将,因为考试是可以查阅地图册的;日常的地理作业只是偶尔为之,且易如反掌。而现在上课稍不留神便“肠梗阻”,不仅每一篇目的知识环环相扣,而且地理课仿佛随时会考察数理化、检测政史地,而作业与试卷上时时出现“生活物语”、“时事热点”,眼熟手生是常事。

分析上述现象,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1.与初中地理以简单的人文内容为主的特点相比,高一地理更体现出了综合性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在学习时文理相通,综合运用才能学好地理。其中上册凸显理科综合,下册显现文科综合的特点。因此高一女生常常纠结于地理究竟是属理还是归文的问题。

2.高一地理更追根溯源,要求把握地理事象的前因后果,因此对学生的分析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高一女生在经历初中尤其是中考时高密度、专题性的应试训练后,比较习惯采用识记的学习方式而疏于理解,因此常常出现难于举一反三的问题。

3.教材内容的系统性更强,因此知识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哪一处学习中小洞未及时缝补,很可能导致下阶段的大洞补不了的现象。此外,高一地理课堂的教学容量与知识难度均大幅提升,且与初中地理知识并非一一衔接,更有不少学习内容是属于零起步。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毅力是一次较大的挑战。而不少高一女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思想准备往往不足,仍停留于初中时地理简单易学的印记中,上课可听可不听,考试前突击背记一下即可。

4.生活即知识,知识即生活。高一地理更关注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考察学生能否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这与初中地理教学思想应是一脉相承,但是涉及领域更宽更深,这要求学生善于发现日常生活、时事热点中的地理信息,善于联系、思考和运用。这些不仅是地理教材所无法呈现的,也并非能在现实课堂中逐一讲解的。而女生相比男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关注点却大相径庭,她们对人文话题更感兴趣,而比较疏于关注身边的科学与社会时政,因此试卷中诸如此类的习题往往会困扰女生们。

5.自然地理更体现理科综合,不仅讲究事物分布的空间感,而且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多元;不仅要求善于捕捉各类图表中的信息,而且能分析解读各种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这对于高一女生来说无疑又是一种挑战。她们相对男生虽更擅长表达,但较弱于空间思维;虽观察细致,但较弱于推理与归纳,因此图表阅读与分析也是高一女生需要努力迈过的一道坎。

综上,高一女生在地理学习中由于自身的兴趣指向、学习基础、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等等特点会导致学习初期即遭遇地理内容综合性强、理解与运用要求高的困扰。不少女生表示:课堂似乎听懂了,回家看书做题头又晕了,面对作业常常会无从下笔,但课间请教老师又似乎能一语惊醒梦中人。

三、痛并快乐着教学反思

1.研读《高一地理学科基本要求》,甄选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节奏在《高一地理学科基本要求》中罗列出了识记、理解、简单运用与综合运用的四级层次。对于教学专题中主要属于识记或简单理解层面的内容,课内选择少讲甚至不讲,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要求理解与简单运用,尤其是综合运用层面的知识点,课内安排相对较多的学时,并在教学中注意适当融入经典的案例分析或例题解析,以便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或时政中的地理,如何进行解题。在40分钟的一堂课中,通过图表阅读、例题讲解、热点探讨等教学活动鼓励女生积极投入课堂,热情参与学习活动,让多维互动打破教室的沉闷,使教学节奏能张弛有度。

2.关注生活,以案例或热点话题增添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与实用性 教材中原有的教学内容因教材篇幅、教材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在表述知识点时往往言简意赅,缺少实例与热点,因此内容稍显枯燥,但内涵深刻。于是在解读教材中投其所好,寻找社会热点话题,通过增补实例以丰富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有效拉近了教材与女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课堂的亲和力与学习的有效性。譬如在《工业区位》一课中,我从展现轻薄精巧的IPAD2与百变女郎芭比娃娃入手,提问“假如你有一笔充足的资金,想开办一家工厂,或加工生产“芭比娃娃”?或研发生产“IPAD”?建厂之前,你会作哪些方面的考虑?”,顿时,果粉与芭粉自然分成两派,各自为阵各抒己见,最终共同得出了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条件。相比教材中的“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IPAD与芭比的话题相对女生更具吸引力,因为它们就存在于女生的生活中。

在新课伊始或结束前,教师也可以设计或甄选一两题既能承上启下又能体现课堂知识综合化的例题,这有助于学生巩固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学会知识迁移,教学需要教师的耐心、恒心、专心和不断的反思。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指导高中地理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