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课后复习中应用及效果研究

2016-04-20谢建霞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生字词语

谢建霞

提到教材,执教者往往想到的是课文。其实,微课在课后复习中应用练习也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整体。它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思路,研究课后练习就是与编者对话。省小语特级教师李勤在《教材解读与处理》中写道:“读懂课后练习中渗透的训练点,更好地落实教材承载的学习任务。”这就告诉我们课后习题的重要性。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题既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又暗含了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提炼了教学的重难点。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教学时,忽视了课后练习的重要性。上完课匆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后,说出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是把课后练习当做书面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很少去钻研课后练习中隐藏着的价值。使课后练习形同虚设。如果我们能准确把握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使课后练习充分发挥它的效用,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微课在课后复习中应用练习为预习呈现了内容

用微课在课后来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为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课前预习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进行预习呢?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查阅资料,熟读课文。苏教版小学语文的每篇课后都有生字描红、常用词语理解运用、朗读、背诵和复述等常规训练,为课前预习呈现了内容。首先可让学生根据生字表认读生字、描红,正确书写生字,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为熟读创造条件。然后把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以待解决。完成了这些任务,就为教学时深入理解课文,品悟文字,积累运用,复述背诵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任务的完成就迎刃而解了。

二、课后练习为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了依据

拿到一篇教材,我们首先考虑教什么?也就是确立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其实,用微课在课后只要认真对照课后练习,就不难发现,每篇课文所要教的重点大都隐含在课后练习中。

如《钱学森》一文的课后练习有:1.用钢笔描红;2.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3.画出课文中钱学森的话,体会这些话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4.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呢?依据这几项课后练习,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些目标的确定与课后练习是相对应的,紧扣课文,简洁明了,易于实施。再如《桂花雨》一文设计了这样几个练习题:1.朗读课文;2.用钢笔描红;3.读一读,抄一抄‘再听写;4.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认真研读这些练习之后,我确定了这样几个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想象一下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子的阅读感受。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的课后练习,你会发现习题的编排,都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是每课需掌握的重点。

三、微课为教学设计打开了思路

用微课来指导课文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而课后练习则是编排者着眼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据课后练习的内容,钻研教材,确立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把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后练习作为课堂的一根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培养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阵地,而课后练习则为课堂听、说、读、写的训练提供了丰富的演练内容。因此,必须把课后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根主线,融于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有效的展开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还以《钱学森》这课为例。在设计第二课时教案时,首先以课后第二题复习导入,既复习了课文中的词语,又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认识。接着,导入本课的重点环节,也就是目标2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这节课我们就通读人物的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接着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钱学森所说的话,并想一想是在么情况下说的。2、细细读一读,体会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这样的设计,其实就把课后练习3的内容融于教学之中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写感受、谈体会,眼、耳、手、脑并用,使听、说、读、写等技能得到了训练,也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四、微课为课堂练笔创造了机会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课堂练笔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笔者认为,微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后练习”进行课堂练笔,学生不但对文章的内容好章法加深了理解好运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苏教版小学语文的许多课文后面都安排了“写的”训练。如《庐山的云雾》一文后练习5: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文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普罗米修斯盗火》练习中设计了这样的练笔: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些练习的设计,为学生的练写创造了机会,提供了现成的素材。把课后练习中的练笔放到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有材可依,有法可循,有话可说,让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形式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当然,微课在课后练习的效用不止于此,如:依据课后练习理清脉络,概括主要内容,落实朗读训练等等。总之,课后练习不容忽视,它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有着无穷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不仅重视对课文的解读,也要充分挖掘课后练习中蕴藏的教学资源。准确把握编排者的意图,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发现课后练习的价值,用足,用好,用到位。让课后练习为我们的课堂增光添彩,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功效。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生字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一枚词语一门静
小学音乐教材课后练习使用方法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