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教与学视野下的初中学困生转化研究

2016-04-20黄翠花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黄翠花

[摘 要]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家长和社会都关注的问题。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或着一劳永逸的,只有更进一步的深入实践,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笔者为此进行了初中学困生的个性化教与学实践研究,采取了积极推动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举措,并取得了成效。

[关键词]初中学困生;个性化教与学;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由于经济、家庭和社会等环境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学习基础薄弱,人格心理、学习习惯和方法等方面有欠缺,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的差异,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会越来越明显,最终产生一群学习差异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这一特殊群体称之为学困生。学困生作为普遍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也是课程教学中研究的主要课题,做好学困生的转化,便成了教师肩负的重任。那么,要采取什么方法才能解决学困生问题呢?笔者为此进行了初中学困生的个性化教与学实践研究。

个性化教与学是指在班集体教育教学的条件下,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殊需求,教师从学生的不同水平、兴趣和性格出发来设计具有个性的教与学内容,因材施教,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合格的目标,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最终“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

一、筛选学困生,制定出符合他们实际的学习计划

选取学习差异与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试卷错误类型分析,将他们进行分类;同时收集学困生的学业成绩,根据考试成绩,建立学困生档案;与他们进行座谈,沟通了解他们学习的薄弱环节,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力求找到提高学困生学业水平的突破口,制定出符合他们实际的学习计划。主要是从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与情绪以及教育的管理制度和教师的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个性化教与学干预,对学困生进行综合矫正,改进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成绩,达到让每个学困生都能合格的目标。

二、尊重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对教师天生有一种信赖与依恋心理的学生,会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教师。当他们得到教师真挚的爱与关怀,得到理解与重视的时候,心里就会感到快慰与满足,同时产生乐于学习,愿意听从教诲的倾向,就会把对教师的爱移情至教师所教科目。与此同时,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也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强化与升华。因此,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才能准确及时地把握学困生的思想心理动向,进而及时和他们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这样深入他们之中,与之谈话、对话,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弄清他们心理: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想要什么。都要作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和学困生打成一片,不要有距离。学困生也只有切实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教师就在他身边,是他的靠山,和他是一伙的,明白了教师是真的理解、尊重、关心他,是在帮助他。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劲头,此乃“亲其师信其道”也。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建立了。

三、共同关心帮助学困生,构建家校联合网络

教师要多与其家长交流和沟通,进行家访、电话联系、网上家长学校或QQ联系,了解学困生在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同家长彼此及时反馈学困生在校、在家的表现,以便及时对症下药,排除心理顾虑,同时有利于采取正确方式来引导激励他们,使他们体会到学校、家庭的期盼,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同时也让家长感受到学校老师的关怀;感受到孩子在学校没有受到歧视;感受到教育的公平,并进一步影响孩子,使孩子明了老师有信心,家长不放弃,最终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克服学困的自卑心理,自己就会想方设法迎头赶上。这样,一个良好的家校网络联系就形成了。

四、推进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导学课堂模式包括预习、讨论、展示、测试、点评和小结六个环节。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提前半个月编写“导学案”,预设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按要求发放给学生。教师(或调动小组长)在新课学习前检查学生是否落实“导学案”设置的预习内容,检查学生是否结合课本预习;明确课时学习目标、课题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对即将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心中有数。教师让学生适当展现和交流预习达成的目标,或让学生当堂提出预习自学或小组预习探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好引导和记录,为课堂讨论和点评做准备。根据“导学案”设置的情境问题,或结合学生预习提出的问题,口述将本课时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各小组;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合作探究。倡导学生对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强调学生做好讨论笔记,发挥小组长的带领和辐射作用。引导学生不做与课题讨论不相关的事,或交代小组长注意矫正同伴行为(如打瞌睡、开小差、开玩笑等),让学生切实融入讨论,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做准备。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回顾预习和讨论情况,开展组内或班上的展示和交流,以拓展、演绎、提升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发言、表述、演说、辩论、实验操作、类推论证、上台解题、投影展示等形式展现学生的自主发现与合作探究成果,引导学生人人大胆参与课堂展示。通过抽查以检查学生对任务学习的掌握情况、学习效果,通过学生互评让学生相互发现问题或相互借鉴方法思路。

学习小组的组建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每个小组4人,两个小组组成一大组。课桌摆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田字型摆放,便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每个小组都有学习优秀生和学困生,让优秀生或尝试学困生当小组长。一般按学习成绩编号排序,让学困生尽量靠前而坐。展示时可让学困生上黑板表现或首先发言,由学习较好的前几位学生(或其他学生)进行订正和评价。在交流展示中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充分让他们展示、暴露,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这样,以学带教,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教师只是承担引导和解答疑惑的角色,打破传统的传授灌输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更提高得快了。

五、课后个别辅导学困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个别辅导是教育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手段。对学困生来说,学习上的失败主要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经常课后把他们叫来,询问本节课或本单元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还有什么困惑,需要时把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等对他们再重新梳理一次,尽量不形成新的知识断层;对于作业练习,必是有做必改,而且常常要面批面改;对某些典型题型,更要手把手地教他们答题思路,答题规范,直到他们掌握为止。家教式的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持之以恒,勤抓不懈,因势利导,使其始终维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总之,初中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较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才能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得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