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016-04-20张海滨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师生教师

张海滨

[摘 要]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引导他们爱上地理这门学科,对地理的学习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理学科;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现在,中学地理却出现了学生不愿学的状况。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让学生喜欢地理,自觉地学好地理。学生只有对地理学科感兴趣,才能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部动力,才能变被动接受地理知识为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才会让他们认识到地理有趣、有用,从而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引导他们爱上地理这门学科,对地理的学习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改进授课模式,增加特色活动

1.以学生主持节目、游戏的形式授课。即每个学生准备某方面的地理知识,每堂地理课轮流主持3—5分钟节目,学生参与性强,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增加了学生上台演讲的机会,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会得到提高。

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地理课上运用游戏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通过拼板游戏,能让学生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形状;让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世界,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方位的记忆;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增强了学生“参与环保,爱我家园”的环保意识。

2.以开放式教学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如讲“天气预报”可在气象台上;学习地图知识,可带学生去野外,指导他们实际运用;可去环境监测站学习“环保知识”,并了解本地污染及治理情况。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听觉来接受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的授课无论如何生动、形象,也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全方位、多感官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能把大量的形声教材转化为形声影像,呈现在学生视野中,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更富真实感,加强了教师的讲授效果,让学生形象化地学习地理知识。

三、多错并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仅靠先进的电教手段,是很难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的。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地理知识。

如在进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教学时,教师可事先将学生分组,让各组依次代表不同的自然带。学生预习课文,熟悉各自所代表自然带的名称、气候特点和代表性动植物。老师再指导各组同学分任务,提前准备好本自然带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的教具。教学过程中,安排几名导游,先后沿着事先定好的几条路线缓步前进,要求“导游”走到哪一个自然带时,该区同学依次说出该带名称、代表性动植物、分布地区等内容,并举起事先准备好的有关教具,同时要求其它同学掌握该自然带内容。教师再集中播放几个自然带及其典型植物的影片,要求学生能熟练说出其名称。这样,一节课从头至尾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学以致用,以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己动手,联系实际,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地图知识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重难点,但又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基础。所以要让学生学完这一章后,要结合课本上“动物园导游图”和“某村平面图”,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让学生结合实际去解决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最终全面掌握地图知识,出色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模型的制作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组织学生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明信片、邮票等;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行野外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体验,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感情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心灵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建立友好、亲近、信赖的师生关系,真挚的师生情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学生会在友好、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六、加强语言教学,以优美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以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如在讲述《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时,为提高学生兴趣,在概述部分可进行这样的描叙:“我国有许多大江大河,渊源流长,浩浩荡荡,注入海洋;更有许多小溪小河,穿过原野,绕过山岗,一路欢歌,悠悠流淌。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颗明珠。有的湖面广阔,烟波浩淼,水天一色,蔚为壮观;有的群山环绕,湖水如镜,山水相映,景色秀丽。”通过贴形象描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当然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使学生急于想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具体情况,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在地理教学中,还可根据具体内容引用一些富有地理特色的诗、词、民谣来配合教学。如在讲述长江三峡时可引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配合有轻有重、抑扬顿挫的语调,展示三峡图片,这样就形象生动、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三峡滩险、流急、景美的特点,把学生引入兴趣盎然的境地。

又如为描述横断山区,为了说明其岭谷相间、交通困难,可引用“上山云里钻,下山走河边,对面喊得应,走路要一天”的民谣;对其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则可引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进行形象的描绘。无论生动的描述,还是引用诗句、民谣,都应注意其语言的准确性和地理特点,因时而异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部动力。地理名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教学中“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享受,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过宝兴. 地理调查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邓云. 创设情境 巧妙导入[J]. 西江教育论丛. 2005.

[3]潘裕生. 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罗中琼.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 青海教育. 2006.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师生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圆我教师梦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