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幼儿园有效班级常规管理的实践方法

2016-04-20万静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意义幼儿园方法

万静

[摘 要]幼儿园各班级是基本的团体,班级常规管理影响着幼儿良好素质形成。班主任作为管理者须努力用爱营造班级氛围,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尽力以情凝聚教师力量,打造高效团队;全力用心与家长达成共识,实现家园共育,形成合力,全方位促进班级常规管理。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意义;方法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的教育。在幼儿园中,班级是孩子们的基本活动场所,幼儿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快乐地生活、学习、游戏。要想科学合理地开展班级各项活动,保教并重是原则,常规管理是关键,常规管理应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但由于受幼儿园文化氛围,带班教师自身素质、教育理念和管理策略,以及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个性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的常态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所以如何有效的实施班级常规管理,是幼儿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得以顺利开展。

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意义

1.保证幼儿在园安全的前提。保证幼儿生命安全是幼儿园工作是首要任务。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探索,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欠佳,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能够帮助幼儿了解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怎样做才能保证安全,从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幼儿形成良好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基础。良好的习惯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学前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常规要求需要幼儿反复实践,并不断对正确的行为加以强化,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

3.班级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幼儿园是集体活动的场所,为了保证集体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需要制定一定的常规来维持秩序。良好的班级常规又有助于形成宽松、和谐、温馨的心理氛围,使幼儿在这个集体里感觉到轻松、快乐,更有利于班级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对新鲜事物的掌握。

4.幼儿自律能力发展的关键。学前阶段是培养幼儿自律品质的最佳时期。幼儿的情感、行为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能帮助幼儿逐渐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适应集体的要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形成自律品质。

三、有效班级常规管理的实践方法

1.建立良好的班规,形成优良班风。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教师应从幼儿一日生活基本要求入手,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有计划有目的地抓好班级常规培养工作。在制定班级常规时,应注意: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所选定的规则必须是在幼儿现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规则的内容不应一人包办,对于大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有些规则可以让他们共同参与制定,以便使更多的人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领。规则制定后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懂得规则执行的意义;在订立班规时应注意项目不要太多,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在平时的活动中对幼儿提出的常规要求要明确到位。例如:在操作活动之前,教师就应该先明确的提出操作要求后再让幼儿操作,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活动常规,给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2.创设温馨的家庭式环境,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的环境能使幼儿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刚入小班的幼儿离开关心、呵护他们的父母,情感特别脆弱,容易产生情感缺乏感,创设一种家庭式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化的环境更有助于增进他们对环境的亲切感和信任度,并促进幼儿在获得良好情感体验的同时学会生活。"家"是温馨的港湾,我们营造家庭式的氛围,给每个孩子"家"的感觉。如: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可以把活动室里的高柜子更换成了色彩鲜艳的小矮柜,既方便幼儿活动又及富温馨感。在"娃娃家"的布局中,有宝宝餐厅、宝宝卧室、宝宝厨房、宝宝客厅。挂上卡通小壁毯、鲜艳的窗帘、贴一张"宝宝全家福"的照片;摆几处小方桌、小床,再放上几只柔软的小靠垫……孩子们在小厨房里"洗菜、做饭";在小卧室里抱抱、哄哄"宝宝";在客厅里"看看电视",累了在小靠垫上休息休息,乏了在地毯上躺一躺……一个个俨然像小爸爸、小妈妈,一副悠闲、自在的画面,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幼儿园像我家"。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就会慢慢适应教室环境融入班集体,有了主人翁的感受,他们的家庭生活经验也得以拓展和整合。

3.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当我们发现班级中有朋友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就要利用这位幼儿的闪光点,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折叠毛巾,并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自觉地折毛巾。幼儿都很喜欢模仿,也特别容易受到鼓舞,所以在几次鼓励后幼儿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榜样的行为不仅要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的是反映到幼儿的行为中去。所以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做出良好的表现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4.与家庭教育融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环境、氛围给了幼儿很大的影响。那么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时,教师不能忽视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只有家园同步,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我们发现幼儿在假期回园后,常规方面出现了倒退现象,这都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目标不一致造成的。为此教师可以与家长个别交谈,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家长放手让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和孩子们共同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共同遵守生活规则等。只有幼儿园教育合理利用家庭及社会教育资源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为幼儿终身发展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教师应为幼儿营造肯定、激励、民主、宽松的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我们要既用心又用脑,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这样才能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晓林.不可不知的“幼儿秩序感”[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0(01).

[2]白国宁.我要给你一个惊喜[J].初中生之友,2010(Z2).

[3]豫妹.让孩子在提醒中成长[J].妇女生活,2010(01).

猜你喜欢

意义幼儿园方法
爱“上”幼儿园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