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分析都梁小说《亮剑》的创作风格

2016-04-20洪小丽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亮剑

[摘 要]都梁在小说《亮剑》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经历、性格、人生追求的描写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本文从作品的创作风格入手,解读“亮剑”精神给予读者精神层面的洗涤,有利于正确、客观的认识都梁,了解《亮剑》这部作品,也有利于引导读者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亮剑》;都梁小说;创作风格

纵观都梁的文学作品,《亮剑》是都梁投入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通读《亮剑》全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恢弘大气的战争场面,以及处处不在又不失夸张的英雄主义色彩。除此之外,细细品读每一个情节,每一个段落,有种莫名的悲伤掺杂在整部作品中间,使读者在感慨战争场面恢弘的同时又隐隐感觉到一种悲凉,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本论文将通过对文学作品《亮剑》在精神层面和语言风格层面的解读,以及《亮剑》中英雄形象的塑造等几方面来研究都梁小说的创作风格。从多角度、全方位揭示都梁小说《亮剑》创作风格产生的原因,并综合叙述都梁小说的创作风格对中国文学创作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最后,简述《亮剑》创作风格的定义。

一、“亮剑精神”——《亮剑》的思想内蕴展示及体现

何为亮剑精神?“亮剑”从字面上看,“亮”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敢不敢“亮出来”;二是“如何亮出来”。前者代表的是勇气、是态度;而后者则代表的是能力,行动。因此“亮剑精神”是一种勇气和能力的统一体,是态度和行动的高度统一。正如小说中李云龙所说的:“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跪地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了。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从李云龙这段话中,认识到面对战争,要有战斗的勇气,要有敢于迎敌的气势,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有这股勇气,也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同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面对残酷现实,我们同样要有这种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和魄力,面对生活,敢于亮剑。

都梁小说中处处体现着“亮剑”这一关键性词语,当面对久攻不下的高地时,李云龙的回答是:“就是用锹挖,用手刨也要给老子把这个阵地给夺下来!”李云龙身上的亮剑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勇气,一种魄力,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逢敌必亮剑,当以一比一的比例迎战堪称日本侵略者精锐的日本关东军时的“亮剑”,那是一种血性;在战争中失控对敌人出兵时的“亮剑”,那是一种责任。面对惺惺相惜的楚云飞,对抗外敌时他们携手抗战,而在内战相遇时,他们都毫不犹豫的给对方致命一击,这时的“亮剑”则是一种胸怀,一种性格。在碰见心爱的女人田雨时,李云龙的回答更是肯定:“你是我的,谁也抢不走!”这时的亮剑是一种气概。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个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李云龙身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亮剑精神在作品中的体现

逢敌必亮剑!这句话伴随这位不平凡的将军走过了坎坷的一生。这句话在都梁《亮剑》这一整部文学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品题目定为《亮剑》标志着“亮剑”即为作品的主题和中心。通读小说《亮剑》,我们发现主人公李云龙是一个正直刚烈、不谄媚,不墨守成规,敢想敢做的平民英雄,同时,他也是一个典型偏执狂,正如楚云飞说他,“李云龙是一个不拘一格的人才”,日本侵略者说他,“李云龙是一个桀骜不驯胆识过人,意志坚毅,多采用逆向思维,处事从不拘泥于形式,不按常理出脾的人,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纪律性差,常做离经叛道之事”。然而,正是由于李云龙这种与众不同的偏执,使他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打出了他的独特风格。在战争中,形势瞬息万变,只有不拘泥于形式,敢于打破成规,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亮剑这一主题,贯穿全文,成为全文唯一一条延续性的线索。“亮剑”不仅是追求胜利者心中唯一的念想,更是一种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全篇文章追求的就是将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现给广大读者,都梁的《亮剑》是一种敢于直面现实,勇往直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更是一种人性的升华,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悲剧,要敢于直面;面对人生中的失意和绝望,要敢于亮剑;面对人生的理想信念受到挑战时,要敢于迎难而上。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升华,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敢于直面现实,让“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永驻心中,人生多一点勇气,少一点退缩。

三、“亮剑精神”——全书通篇唯一的行文线索

通读《亮剑》可以说全书都在在围绕一个主题来叙述就是“亮剑”精神。小说的主人公毋庸置疑是“亮剑”精神最直接,最全面,最透彻的执行者。从战争年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勇无敌,到爱情来临时的果然决断,敢爱敢恨,再到战争胜利,人民解放了当家做主之后面对灾荒大年,面对部队百万大裁军,面对婚姻的经营失利,面对“十年浩劫”时候,“亮剑”精神始终是李云龙这一生最真实的表达。明知不敌对手,却还是要毅然亮剑!即使是蒙受冤屈,承受苦难,哪怕是付出生命!李云龙也对这个他信守了一生的信仰不怨无悔,忠诚不摇。可以说“亮剑”精神,就是他这一生所追求的唯一信仰,也是他所信任的唯一信仰。

参考文献:

[1]都梁.亮剑[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2,12.

[2]都梁.亮剑[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2,6.

[3]张英.吴婷.都梁:用亮剑铭刻中国英雄[J].北京:中国报道:112.

[4]徐彬.漫谈语言风格[J].盐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11:93-95.

[5]杨小兰.赏亮剑豪杰做时代英雄——李云龙形象分析[J].青年科学,2009,4:240.

作者简介:洪小丽(1991—),女,河南安阳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理论和传媒。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亮剑
始终保持“亮剑”精神 不断将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推向深入
——访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