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班级管理问题

2016-04-20张付军贾晓梅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初中班级措施

张付军 贾晓梅

[摘 要]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科教兴国”,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强调教育优先发展,而初中班级管理是确保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分析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措施

初中班主任肩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任务的同时还要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参加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工作繁重。因此初中班主任要处理好教学与管理的关系,确立明确的管理目标,采用合理高效的管理措施,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目标片面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班级管理应以学生发展观为根本目的。大多数班级的管理目标片面,都是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未来发展的余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包括心理、情感等内在情商发展往往被忽视,音、体、美等科任课被班主任或其它课程所占用。初中生高尚的情怀、优良的身心健康、情感和学生主动性的发展被抑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思想要端正是得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保障。那些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学生,只要他们能够在自己的特长、最佳发展方向上努力,同样是在未来的人生中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但是,尤其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目标片面,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能做到客观的认识,从而歪曲正确的人才观,不能正确对待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存在的不同。

2.管理内容缺乏系统性

德育是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影响受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启发他们自觉地接受教育。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社会系统、活动舞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要通过班级管理来实现。初中生的各方面发展受到抑制是由于在班级管理中缺少良好的德育氛围,忽视德育管理。教学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班级管理的一项主要活动、更是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所以班主任要在班级教学管理活动、学生的学习质量上下功夫。教学管理是教师向学生进行讲授语言知识、训练学生学习技能管理内容。

3.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

打开人与人心灵之门的桥梁与和谐相处的良药是沟通。在培养学生与教育教学的进程中,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班级管理中更是如此。教师服务的对象是班级学生,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教育好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运用自己的情感智力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准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为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沟通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传递班级管理信息,但由于每一个学生不能及时收到信息,或者学生在信息理解上出现歧义,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沟通障碍。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愿主动与家长联系,也很少主动家访,只有学生出了问题,如学生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或出了安全问题、成绩下降时,才请家长到学校配合班级对学生进行教育。 光靠学校、班主任、社会的力量去教育好一个学生,管理好一个班级是不够的。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教育是补充,家庭教育是基础。学生家长对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有推动作用,因此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尤为重要。

二、优化初中班级管理的措施

1.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新课程评价所关注的内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需要关注,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只有如此,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能培育成功。当今时代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更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主要目的除了使班级成绩提高外,还应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综合能力培养。对那些在音体美等方面有特长和天赋的学生要同样重视,通过鼓励他们的兴趣爱好,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任何事情,方法很重要。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不科学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素质教育,不仅教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想要优化班级管理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2.转变教育管理观念

班级的主要功能是教育管理与自我教育管理,其实现主要受到班级内部结构和运行状态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班主任应从学生和班级变化因素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具体实施的政策进行良好的把握。班主任在初中班级日常管理中应从以下三个重点开展工作:一是作为班主任的教师要深入研究班级管理的专业知识,对班级内的管理行为、正式、非正式群体的决策目标判断上能够游刃有余。二是班主任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工作方法应多样化。三是班主任应与其本班任课教师在初中班级管理问题中经常进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教师应经常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方面的情况。班主任教师只有这样做,才能明确班级管理的决策与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养成良好的班级作风,人人都为班级着想,人人争当班级主人翁,才能最大激发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意识,为班级荣誉,为班级文化争先恐后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3.健全班干部的选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班干部民主选举后,班主任要给予充分的信任,通过班干部的工作汇报,全面了解全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好的现象要及时表扬、夸奖,坏的现象要及时批评、制止。信任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班主任信任的目光是班干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催化剂”。除了充分信任班干部外,班主任还要大胆地把班级管理的事务交给班干部,让他们在班级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班主任要适时适度的给予指导,让班干部懂得如何开展工作、如何与同学相处。这样不仅有利于班干部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全班学生进行自我纪律约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三、结语

初中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复杂繁重、任重道远,需要初中班主任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班级管理没有固定的方法,总之,初中班主任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进而管理好班级,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晓燕. 当代初中生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3).

[2] 普布卓玛. 中学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方法探究[J]. 中学时代. 2012(02) .

猜你喜欢

初中班级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班级“四小怪”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