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改进大见效

2016-04-20杨秀林张国全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3期
关键词:魔棒铝片色光

杨秀林+张国全

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它在科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课本上提供的实验或探究活动并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环境;或者实验材料不是很符合实际,给学生操作、观察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再者有些材料只用一次,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笔者适时、适地、适宜地对实验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和改进,即从化偶然为必然、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化隐性为显性、化分散为集中等方面对实验设计或装置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自制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磁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学生课余的一种玩具,学生对磁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鄂教版《磁铁玩具》一课的开始,笔者设计了一个“魔棒寻宝”的游戏。把一根条形磁铁用彩纸包装好,做成一个“魔棒”,再把铁钉、铁屑、曲别针、铜丝、铝片、塑料棒、碎布等放入平盘里,然后在上面盖上一层薄沙。让学生用“魔棒”找出宝贝,看看“魔棒”能找出哪些宝贝?“魔棒”有什么特性?学生发现,魔棒可以吸铁。这种会吸铁的魔棒到底长什么样?让学生打开包装看看,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磁铁。学生通过游戏,获得了对磁铁的直观体验和感性认识,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改进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中有些实验的设计本身存在局限,实验现象和效果不明显。如鄂教版《美丽的彩虹》一课中有一个实验是借助三棱镜分解阳光,从而让学生认识彩虹形成的原因。但实验室里的三棱镜比较小,产生的七色光带比较短,现象不明显,而且学生没有经历阳光通过水后被分解成七色光,不能很好地体会水在彩虹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笔者用镜子和水槽代替了三棱镜分解阳光。先将一面镜子斜放入水槽中,使它将阳光反射到对面的墙上(阴天时可以用手电筒代替),看到的是白色光,然后把水槽中倒满水,学生亲眼看到反射的白色光变成了七色光,而且看到了更大更清晰的色带,也亲眼见证了阳光在镜子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变成彩色光带的奇妙过程。有的同学还发现了白色光变成七色光后位置改变了,这也为学生理解折射现象奠定了基础。

3 改进实验,减少主客观因素和操作造成的失误

在鄂教版《水是怎么变热的》一课有以下两个实验。①将火柴棍用蜡粘在铝片上,从铝片的一角或中心加热,观察火柴棍倒下的顺序。但如果火柴棍粘不紧或是粘火柴的蜡滴大小不一,火柴棍可能就不会依次掉落,实验结果会出现失误。②比较不同的材料传热的难易程度。书上设计的实验是把不同的材料放进倒有热水的烧杯里,用手握住材料的上端,感觉哪个先变热。这个实验现象不明显,也不便于比较。为此,笔者把这两个实验进行了整合:把同样粗细的铜丝、铁丝和铝丝固定在铁架台上,一端合拢,一端分开。在分开的一端等距离穿上湿润的毛边纸环。用酒精灯加热,学生观察毛边纸环水迹的变化。因为毛边纸环大小、湿润度相同,不会出现远处的比近处的先变干的现象,这样就减少了因主客观因素和操作造成的失误。学生在观察到热的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同的材料传热的速度快慢不同。同时,这个实验节约了材料,纸环可以重复使用,不浪费蜡烛和火柴,并且实验清洁无污染。

4 循环使用实验材料,减少浪费

在3年级上册《糖到哪里去了》中使用了大量的食盐,发生了大部分食盐被倒掉的浪费现象,全部食盐水用蒸发分离的方法重新得到食盐又比较耗时。4年级下册研究《沉浮的秘密》中正好要用到浓食盐水,故可以把食盐水用矿泉水瓶装好,循环使用。

金属汤匙是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在科学课上它也可以有很多用途。若仪器室里的仪器不全,可以用它替代:①有些实验需要用到化学药品,如高锰酸钾、碳酸钙、小苏打等时,可用小号的金属代替药匙,对化学药品进行取放,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又确保了实验的安全;②做曲面镜成像实验,可以用金属汤匙的正反面模拟凸透镜和凹透镜,让他们用金属汤匙照照自己,从而发现凸面镜成正立的像的规律;③做一些加热实验时,可以用金属汤匙替代蒸发皿,让学生观察。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科学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各种科学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科学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如果教师不精心设计、改进实验,充分利用实验材料,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就低,实验效果不理想,准备材料又费神费力。因此,不仅要认真对待每节课,而且要花心思准备,研究好每个实验,提高学生探究的乐趣。

猜你喜欢

魔棒铝片色光
纳米微孔铝片太阳辐射吸收性能测试研究
基于COMSOL模拟的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电特性
雪姑娘的魔棒
巧用“魔棒” 智能调控进程
“魔棒”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妙用
一种提升树脂、阻焊塞孔良率新工艺方法应用推广
方便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