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爵士舞蹈啦啦操的技术特征与教学方法

2016-04-20马鸿韬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100084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延展性爵士芭蕾

马鸿韬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100084)

爵士舞蹈啦啦操是以爵士风格的舞蹈动作元素为基础,结合舞蹈啦啦操所特有的项目要求与特点,同时附加一定的运动负荷,表现学生激情以及良好运用舞蹈能力的体育项目。

提到“爵士舞蹈啦啦操”,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爵士舞”。爵士舞是由黑人带到美国本土后,将爵士舞经过一系列的演进后,才逐渐形成具有美国本土化气息的大众舞蹈。

因此,中国的爵士舞蹈啦啦操和美国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而爵士舞蹈啦啦操里所运用的爵士舞,主要是现代爵士与芭蕾爵士相结合的动作风格,这类爵士舞早期是在美国由芭蕾所演化而来,它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的延展,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动作定位,而单纯的爵士舞没有固定的规则和要求。但在爵士舞蹈啦啦操中,被加入了舞蹈啦啦操所特有的特性与要求,在此基础上把带有爵士风格的元素加入到动作中,由此形成了爵士舞蹈啦啦操。爵士舞蹈啦啦操的技术特征除了延展性与动作定型之外,无论是它的舞蹈动作还是过渡连接的动作,都有芭蕾的影子贯穿始终,因此,芭蕾基本功的学习在爵士舞蹈啦啦操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爵士舞蹈啦啦操的教学可以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分别为芭蕾基本功教学、延展性教学、动作组合教学与表演作品教学。学生在学习爵士舞蹈啦啦操之前,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芭蕾基础和形成一定的姿态——头位、脚位、开、绷、直、立以及肌肉控制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慢慢发展学生肢体的延展性,开发学生们的肢体感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动作惯性与动作定型的基础以后,再逐步学习与完成爵士动作组合。能够较好地完成一段段组合后,再加入技巧动作与配合动作,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爵士舞蹈啦啦操套路。

一、芭蕾基本功教学

芭蕾基本功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爵士舞蹈啦啦操初期必须进行的一项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身体姿态,开足的方法,控制肌肉的能力以及擦地、蹲、立等基本的动作技术与习惯。爵士舞蹈啦啦操中最常用的芭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姿态、开足方法、双脚位置、手臂位置、身体面向、擦地练习、蹲与立练习、踢腿练习、跳练习等。

(一)教学方法

在芭蕾基本功的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示范法和讲解法,从身体的姿态开始,到手臂的位置、脚的位置,为学生作全面的讲解与示范,让他们在做动作之前了解正确的动作位置。就芭蕾的基本动作而言,许多动作即使学生了解了正确的做法,但想要把动作做到位,对初学的学生而言也还是较为吃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入一些辅助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准确地完成动作。

1.贴墙站立法

该方法主要针对身体姿态的教学。在学习初期,学生对自己身体形态与方位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因此可以利用墙壁进行练习,让学生的后背贴着墙壁站立,感受后背挺直、腹部收紧以及身体拔高的感觉,辅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正确的身体姿态。

2.把杆辅助法

所谓把杆辅助法,就是芭蕾基本功里的把杆动作学习,学生在学习初期掌握不好身体的重心,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较为吃力,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此时,可以利用把杆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双手扶把练习动作,当对重心的把握有一定基础后,再转换为单手扶把练习,最后完成脱离把杆动作。

3.变奏法

变奏法,即是在学生掌握了动作要领后,把每一个动作的轨迹与过程尽可能地放慢,在慢动作过程中使动作达到极致,寻找身体运动幅度的极限。如此,长期地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慢慢开发和放大动作的幅度范围。

(二)注意问题

芭蕾基本功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是身体姿态,在身体姿态掌握好的基础上进行开足教学才能正确地锻炼肌肉。其次是脚和手臂的位置,后期的脚的位置以及手臂的位置同样需要建立在正确的身体姿态和开足练习的基础上,并且,需要掌握好正确的脚与手臂的位置,方可以进行后续的擦地、蹲、立、踢、跳等练习。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地安排练习的数量,超量的蹲立动作会导致腿脚肌腱的力量衰退。因此,教师在教学练习时,应当注意将一些动作穿插练习。

二、延展性教学

爵士舞蹈啦啦操的动作延展性与花球啦啦操的短促发力截然相反,因此,需要对这一环节单独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运动方式的动作要领。延展性教学主要包括手臂的延展性、躯干的延展性以及下肢的延展性。

(一)教学方法

在延展性教学中,要用到一些常用的示范法、讲解法以及分解教学法。但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要领,还需要辅以一些特殊的教学法,如,反作用法、牵拉法、音乐引导法等。

1.反作用力法

如,用一个8拍做手臂向外打开的动作,教师可以用双手在学生的手臂外侧施加一个向内的推力,学生在对抗反作用力中慢慢打开手臂,直到最大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肢体的张力,慢慢寻找延伸出去的感觉,可以将学生分组,依次进行该练习。其他的延伸动作同样适用此方法。

2.牵拉法

牵拉法,是学生做手臂、躯干或腿部的伸展动作时,在动作完成定型后,顺着动作运行的方向再次牵拉学生的肢体,利用外力帮助学生放大动作的幅度,拉长肢体,帮助学生寻找动作的延伸感。

3.音乐引导法

音乐引导法,是将舒缓悠长的音乐配合到动作教学中,让学生跟着音乐做延伸的动作,每一个动作做满一个乐句或一个乐段,让学生用动作把音乐充满,悠长的音乐会引导肢体向外扩张延伸,从而帮助学生锻炼到肢体的延伸感。

(二)注意问题

延展性教学相对于其他的动作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与舞蹈啦啦操中大部分的发力方法截然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速度相对会较慢一些,在教学初期需要多花时间帮助学生适应并开发肢体的延伸感。

除此,在做上身的延伸动作时,许多学生会出现耸肩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延展性教学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肩部动作,让学生尽量放松自己的肩部,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肢体语言。

三、动作组合教学

掌握了一定的芭蕾基础与动作的延展性,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组合教学,通过动作组合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运用舞蹈的能力。首先进行4个8拍的简单组合教学,待到学生掌握后,再过渡为8个8拍的复杂组合,后面还可以适当地加入过渡连接与技巧动作到组合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舞蹈运用能力。

(一)教学方法

在动作组合教学中,用到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教学法、重复教学法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

1.变速叠加法

如,学习一个4×8拍的组合,先在4个8拍中安排4个动作,每个动作做8拍。动作熟练后可以加快动作速度,每个动作做4拍,2个8拍完成动作组合。这样就可以再学习两个新的动作放到剩下的2个8拍中,组成一个新的4个8拍的组合。然后再次加快后面2个新的动作,用3个8拍完成所有动作后再学习1个8拍新的动作,然后再次加快新动作,以此类推,进行叠加教学。

2.分层变化法

分层变化法,是指在组合中原有动作的基础上,将一个原地动作变为转身动作,或者是将一个站立动作变为跳跃动作,再或者将正面完成的动作加上身体面向的变化,一层一层地依次变化,从而增加组合难度,锻炼身体的协调控制能力。

3.即兴重组法

即兴重组法,是指教师给出一个指定的音乐,让学生将已学的动作组合根据音乐进行即兴重组。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帮助学生释放肢体的感知力,通过学生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进行动作的即兴重组,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对肢体的运用感觉。

(二)注意问题

学生初步进行组合动作学习时,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与协调能力较弱,因此,很多动作完成吃力,容易出现动作变形的情况,这时候教师们可以通过放慢动作速度或降低难度的方法帮助学生规范动作,从而保证动作完成的准确性。

四、表演作品教学

在表演作品的教学中,除了要学习爵士舞蹈动作之外,还需要完成一定的技巧动作,并且设计过渡连接动作将技巧动作与舞蹈动作巧妙地结合起来。

(一)教学方法

表演作品的教学需要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做基础,所用到的教学方法也很多,除了讲解法、示范法、纠错法、重复教学法、分解教学法等,还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辅助完成表演作品的教学。

1.分段教学法

顾名思义,也就是将整套动作按一定的规律分为几段依次进行教学,学生依次掌握后再逐个段落连接起来练习,直到完成一整套动作的学习。这种分段教学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并更牢固地记忆动作。

2.分割教学法

分割教学法是指将舞蹈动作、连接与技巧动作、配合动作分割开依次进行教学,将各个部分的动作熟练掌握后再逐步连接到一起完成。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保证动作的质量,并且降低学习难度。

(二)注意问题

在进行表演作品动作教学时,学生在后期跟音乐时容易出现把握不准音乐以及动作跟不上音乐节奏的现象,因此,在分段教学时就可以加入音乐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熟悉音乐,掌握节拍,从而更好地诠释出作品的整体感觉与主题。

爵士舞蹈啦啦操是一个对学生身体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项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较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找对方法,就一定会被爵士舞蹈啦啦操特有的风格魅力所吸引。

猜你喜欢

延展性爵士芭蕾
新西兰:爵士苹果开始出口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春天的芭蕾
我爱芭蕾
课堂有效教学之大学课堂
历史教学中的“三性”原则研究
主题酒店景观的设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