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作感言:十年

2016-04-20舒辉波

少年文艺(1953) 2016年3期
关键词:处境文学奖武汉市

十年前,我还是个电视人,拍摄了很多纪录片和专题片,其中有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和武汉市妇联合作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关注城市弱势儿童并提供给他们助学金。在这过程中,我接触到很多处境艰难的孩子,他们肩负重压而倍感迷茫,他们孤单无助而倍感恓惶,但我常被他们脸上的笑容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感动——由此而来的希望就像经历严冬正在抽芽的枝叶,就像穿越黑云雾霾破云怒射的阳光。

常常是,在了解他们的处境之后,我自己都心灰意冷而滋生绝望,他们却目望远方,天真地跟我描摹他们的梦想,我常常看见他们抹掉眼泪后眸子里熠熠而生的光。

那个系列的片子断断续续拍摄了五年,前后采访了三百多个孩子,他们是静静散落在城市或乡村的花儿。只是,他们要么身在瓦砾堆,要么长在悬崖,阳光照耀的时候少,为生存而挣扎的时候多。但是,和我们所有幸福的孩子一样,他们的头顶是一片广袤的天,他们的梦想从来都不比我们的小,他们的内心也一样比天空更宽广。

十年过去了,我仍时常想起他们,仍记得他们的名字,他们的眼泪和忧伤,他们的孤单和彷徨,仍记得他们抹掉眼泪之后的倔强,他们稚嫩双肩的力量,他们无所畏惧的担当……

于是,心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那就是想知道十年之后,那些花儿是否依旧在开放,他们是否还记得年少时的梦。所以我决定用笔写下他们的十年!我为自己这个想法而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我翻开当年的采访笔记,通过各种渠道来寻找他们现在的联系方式 ,来打听他们现在的处境和生活……

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找到他们,其次是怎样说服他们接受我的再次访问。那些曾居住在城中村的城市务工人员子女,早已

不知道漂泊何方。有些虽然已经获得了联系方式,但长大了的他们不愿意再接受我的访问。我尊重他们的决定,虽然不能形成文字,但起码知道了他们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特别感谢武汉市妇联,他们为我提供了很多孩子的联系方式。特别感谢吴懿,她是第一个接受我再次访问的孩子。

我常问自己,为什么不闭门虚构 ,而是如此艰难地来写“非虚构”?我想,不仅是为了纪念那些孩子的十年,也是为了告慰和激励自己——当我访问他们时,我觉得,我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感同身受,脚踩泥泞,身陷沼泽,但我和孩子们约定,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得仰望星空。

舒辉波,中国作协会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现已发表中短篇小说两百多万字,出版近20部文学作品。曾获第二十五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武汉市政府首届文艺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第五届、第八届作家擂台赛金奖,首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

猜你喜欢

处境文学奖武汉市
穿盔甲,慢慢爬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文学奖与文学史秩序建构(评论)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细雨
画与理
文学奖的“权威”
太阳“跟踪”我
现代雕塑的处境
本刊设立“金盾文学奖”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