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有效地对聋哑学生实施教育实践

2016-04-19车琳赵国捧

关键词:聋哑学生

车琳 赵国捧

【摘要】听力的丧失、语言的障碍、特殊的环境以及入学太迟是影响聋哑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现如今对聋哑学生教育的忽视也是造成他们智力和知识水平发展滞后的又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如何对聋哑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就此给予合理化的建议:1.设置合理的课程目标。2.合理的进行教学实施。

【关键词】聋哑学生 心理表现 有效的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63-02

一、聋哑学生的心理表现

1.自尊心强

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会对异他群体表现出冷漠和敌视,同时又对他人的眼光表现出极度的敏感,同时他们拥有比我们普通人更强自尊心。例如,当我们去聋哑学校调研时,聋哑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他们很敏感,自尊心非常强,总是会对他人下意识的行为或动作表现出很强的敏感性,甚至会偏执的认为他们会伤害自己,我们调研组的出现,更加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我们一个细微的动作或是表情眼神等,都会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全然不知的。事实上,与其说他们自尊心强,也可以说他们比我们更加脆弱敏感,更需要我们得当地关心和关爱。

2.自卑感

同样是由于他们自身的生理缺陷,和他人对他们的不理解及漠视,甚至是歧视,以及现实中他们想象健全人一样的生活而不得时,导致他们比我们常人更加自卑。

3.孤独感

作为聋哑人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社会在一方面对他们是宽容和包容的,但是,另一方面总是有很多人喜欢欺凌弱小,歧视、孤立他们。所以在他们的内心有很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这种感觉也是和之前我们所谈及的他们的自卑感及自尊心、脆弱等有关系的。于是他们只能长时间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那些不良的心理体验反复灼烧他们的内心,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意愿也大打折扣,变得更加的自私、不合群。

4.自制力差、独立性差

聋哑儿童的自制力差是他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所以很容易被社会上的坏人所威逼利诱。鉴于他们较强的自尊心,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事物的看法更多的是依赖于他人对他们的评价和对待他们的方式,而不是靠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来独立分析和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等。

二、有效的对聋哑儿童实施教育实践

鉴于聋哑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以及他们自身的缺陷和心理的脆弱性和表现,我们在对他们在制定计划之前充分地考虑到他们的特点,尽我们所能地去顾及到各个方面。

1.设置合理的课程目标

在接受性课程上,聋哑学生是不需要特殊的课程目标的,他们可以接受和学习与健全的孩子相差不多的课程教学。所以我们应该是开设特殊的课程来帮助他们恢复听觉和配合他们特殊的发展需要。

这些课程包括:语言、阅读和写作、聋文化、言语、听觉康复。

(1)语言、阅读和写作

聋哑学生的书面语言和阅读理解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掌握并逐步提高的,再结合平时的手语课程,学生们可以充分地将这些单独的技能用于交流中。而交流又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聋哑学生可以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将这些看似独立的过程充分地融会贯通起来。写作课程一般要求聋哑学生学习写作的规则,而在文笔上和句式的使用上不做苛责,因为这也是他们表现出学习中最为困难的部分。

(2)聋文化

文化是反应群体特征的一系列信仰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艺术形态、风俗习惯、体制形式、社会形态和知识。聋文化的教育目标有两点:首先帮助学生理解和发展聋人社区文化,其次是将聋文化传递到下一代的聋哑人中去。

(3)言语

该课程的目标是帮助聋哑儿童发展呼吸控制、发声、认识声音模式和产生言语的能力。因为对于聋哑学生而言,他们不仅在单个发音上有困难,而且控制音量,气息和音调上都有困难,并且他们听到的声音并不是真的自然的语音,而是经过处理后的失真声音,所以要教授他们言语,首先就要就会他们如何发音,然后在逐步的来提高他们的发声技巧,最终提高他们的言语能力。

(4)听觉康复

对于聋哑儿童来说,有一点残留的听力都是他们的福音。可以通过听觉康复课程来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恢复一定程度的听力。所以该课程的设定是根据每个聋哑儿童听力残存的不同情况来确定的,一般通过扩大声音和人工耳蜗植入和对声音反应的训练来进行的,使聋哑儿童学会利用残留的听力来学习和生活。

2.教学实施

(1)会话教学

会话教学是由班级教师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以便聋哑学生能够发展语言和读写能力,并在适合的时候,运用言语和残余的听力。再会话教学中,教师关注概念和课程内容,通过重复学生的观点和重新澄清学生的观点来扩展儿童们想要表达的内容,起到了修正和带动的作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引起聋哑儿童对于语言特征的注意,使他们更好地修正自己的言语,同时会话教学也是聋哑学生学习语言、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在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中我们可以鼓励特殊教育的教师多采用此种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言语能力。

(2)聋社区

聋人社区的教育策略有两种,一种是将聋人社区里的聋人带入到聋哑儿童的课堂中,另一种是将聋哑儿童融入到聋人社区中去。谈及聋人社区,在贵阳甚至是全国,真正形成规模有一定资质的聋人社区是少之又少的,所以要达到这一目标,采取此种教学方法,还需要国家和全社会对聋哑人群体的更多了解关注,才能建立起这样的组织,更好地帮助聋人学习和生活。我们以美国为例,简单了解聋人社区的课程设置,如:a.美国手势语;b.政治活动;c.历史和传记;d.民间传说;e.俱乐部和组织;f.戏剧、艺术和文学等。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聋文化,在学习和了解这些课程的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言语能力,一定的听力恢复,同时还受到了聋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于建立聋哑儿童的自信心,和帮助他们回归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3)融合教育

在实施融合教育这一观点上,争议是非常大的,到底该让聋哑儿童在特殊的班级中学习,还是在普通的班级中学习?部分专家认为,在特殊的班级中学习,可以便于更好的给聋哑儿童制定课程目标,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来使他们获得发展,更能因材施教,同时聋文化也有利于群体意识的培养。而支持在普通班级学习的学者认为,聋哑儿童(听障不严重的)在普通班级中,同样可以得到他们需要的翻译和服务,并且和正常的学生在一起有利于他们的听力恢复,更好地融入社会。

事实上,就我看来,两种方式不需要完全的隔离开来,单一的使用某一种方式,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办法使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最大化。那么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也许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重要的是两者怎样的结合方式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好的为聋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通过对聋哑学校的调研,我认为:特殊学校和隔离班级可以共存。也就是聋哑儿童是需要特殊学校来为他们提供更加体贴和适合的服务的,尤其是一些完全丧失听力的儿童。而隔离班级则是对那些听力不完全受损的儿童所开设的。一开始的基础教育可以在特殊学校中进行,到一定的教学年段,我们即可将学生纳入隔离班级进行教学实施,所谓的隔离并不是将聋哑学生隔离开来,而是将大部分的听障能力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聋哑儿童放到同一个班级进行授课,课程由聋哑教师专门制定和教授。也可是将听障不严重的学生融入到普通班级中,让他们与普通的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接触,从互动中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兴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培养合作精神

我们在此所阐述的合作精神不仅是指聋哑儿童之间的合作,更多强调的是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家长和学校的合作,家长、学校、社区之间的合作。首先,加强聋哑儿童和父母之间的合作,建立起父母对孩子和聋哑儿童自己的自信心,这才有利于今后的学校教育。其次,家长和学校的紧密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应该和学校的老师采取积极地联系,实时反馈学生的情况,更多地关心学生,给予他们适时地帮助。最后,家长,学校,社区之间的合作是学生今后融入社会,被社会所接纳最关键的一步,社区可以给家长和学校提供更多便利,帮助他们组织和建立起聋文化,同时就融入社会而言,社区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衔接作用,对于聋哑儿童的听障恢复以及他们的终生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赵俊峰.聋哑儿童心理的发展及其培养[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

[2]杨艳云,王惠,高梅.聋童推理能力与言语理解能力关系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1(1):31-33.

[3]方俊明.聋儿的认知与综合语言教育[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6):44-49.

[4]王一茹.聋哑儿童的心理表现及其教育策略.教育探索[J].2014(2).

[5]张增慧.7-12 岁学龄儿童、聋哑儿童及成人视、触大小知觉实验研究.

[6]方俊明,汪海萍 译.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767-798.

作者简介:

车琳(1988.08—),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赵国捧(1985.11—),河南安阳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聋哑学生
浅析小学聋哑学生语文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措施
试论如何培养聋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有效提高聋哑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办法
谈聋哑学生手工制作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