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考分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

2016-04-19朱尧平

关键词:教考分离评价体系课堂教学

【摘要】作者以高职《应用英语》课程为例,分析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背景与现状,提出并开展了基于教考分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总结实践效果,反思实践过程,以为高职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考分离 课堂教学 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成果,项目名称:基于教考分离的《应用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编号:kg2015698。

【中图分类号】G7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80-02

一、背景与现状

在过去的10年里,高职英语一直经历着各种改革,从最初的复制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到后来的高职实用英语,再到后来的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目前高职英语在明确了“校本特色、内涵建设”的改革发展方向后,形成了“应用英语/职业英语+专业英语”的课程体系,同时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英语也积极地融入了“互联网+”的变革,积极地实践与探索着慕课、翻转课堂等各种课堂教学改革。

尽管如此,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就在于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不规范。以《应用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例,经过调研发现,该课程的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一门课程评价体系不统一。该课程开设的学校均存在班级较多,由多名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现象。而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均是由任课教师本人根据课程和学生实际设置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一个班级的英语考试往往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出卷、自己阅卷完成。个别教师为了保证及格率,还存在着划重点、划范围的现象。2)评价体系无法体现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基于不同评价体系下的课堂教学,教学重点、难点不统一,测试题型难度不统一,阅卷教师要求不统一,导致同一学生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下,学习结果差别较大,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3)评价体系无法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统一,同时教师对学生评价握有绝对的控制权,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监控,评价结果无法为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提供有力的依据,更不用说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了。

二、基于教考分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

基于以上现状,课题组以《应用英语》课程为例,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具体内容包括两个层面:1)评价体系的改革;2)基于评价体系改革的《应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如下:

1.基于教考分离的评价体系的改革

第一,改革分班形式、组建帮带互助学习小组。将原有行政班级按照英语水平分成A,B,C,三个层次,并将三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班级,班级规模控制在30人左右。根据《应用英语》课程要求,设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分听说和读写两门课程展开。建立帮带互助学习小组,小组内实行同伴互助学习形式,并将小组学习情况纳入考核。

第二,成立教考分离评估小组,创建试题库。根据《应用英语》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目标,邀请外资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和其余未参与课程教学的外语教师成立教考分离评估小组,根据《应用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创建课程试题库。通过专题研讨会的形式规范命题的题型、覆盖面、有效性、可信度、动态性、难易程度、主客观试题比例、分值比例等要求。调整已经建立的试题库,使之反应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为随机抽取试题做好准备。

第三,调整考评体系,引入教考分离,兼顾职业素养培养。根据每个教学主题设计的项目,授课教师负责对每个项目进行单元测试和项目质量评估。每个学期安排一次期中和期末考试,采用教考分离形式,由教考分离评价小组,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进行测试并批阅。学生综合评价包括一个学期两次教考分离测试(40%)和过程性评价(60%)。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英语应用能力(30%)和职业素养(30%)。职业素养分则是根据不同专业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采用个性化设置,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包括:时间管理、团队合作、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等等。

2.基于评价体系改革的《应用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职场工作中涉及的日常话题为主要教学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融入课堂教学;将英语的输出能力,即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着重培养。具体如下:

1)明确职场工作中涉及的日常主题,形成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的应用英语校本教学材料。每个主题设计一个项目,完成主题学习后进行项目测试和评估。2)建设网络资源课程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课外补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正在建设的《职场英语》网络资源课程,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相关章节内容,并能运用互联网,独立搜索和自学相关网络学习资源,通过该平台进行师生或者生生互动,并将学生在该平台的学习情况纳入考核。3)读写课启用英语学习日志,锻炼写作应用能力。学习日志和教学日志相对应,是学生管理自己学习的记录,同时也是教师评价的依据之一,里面可以包括学习计划,知识点,学习心得等。要求每个学生创建英文学习日志,每周根据主题和格式要求上交学习日志,并纳入考核。4)听说课增加话题汇报,锻炼口语应用能力。将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作为口头汇报的主题,规定每个学生的汇报时间,并要求学生在汇报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汇报内容、汇报形式以及汇报PPT,将成绩纳入考核。

三、实践成效

经过为期一年的改革实践,围绕改革目标,课题组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222名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8名参与课程教学的教师和5名教考分离评估组成员进行了调研,证明了本次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考分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有考评体系不能显示教与学的真实情况的问题,而突出英语输出能力的试题库建设让本次改革与实践更显意义。在222名被调研学生中,几乎所有学生对这样的水平测试表示有创意、体现了英语的应用性,同时也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样的测试让他们倍感压力又更具动力。在8名参与课程教学的教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所有教师对于教学都表示:由于这样的测试比较客观的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压力,但也有一定的挑战。大家都绞尽脑汁地创新自己的教学,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2.英语技能水平融入职业素养的过程性评价,更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意义和特色,更好地满足了企业对人才多元要求。90%以上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过程性评价给了他们更多展示的机会,比起一考定成绩的考评体系,更为客观。85%以上的学生则认为过程性评价和教考分离测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让他们既有压力又有动力。78%以上的学生对于职业素养融入课程评价体系的做法表示理解和支持。而在对来自企业的教考分离评估小组专家的访谈中,所有专家都一致认为英语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企业目前存在的高水平低素质或者低水平高素质员工的矛盾问题。

3.评价体系的改革带来了课程教学的改革,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本次改革中,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多元需求,评价体系突出了英语的输出能力和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强调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其中最为有效、最具特色的就是“课堂内英语技能训练+课堂外主题英语实践+全过程职业素养强化”的模式受到师生和专业的一致认可,并作为教学示范得以推广。

四、实践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活动,是生命群体之间的对话, 是教师生命对学生生命潜力的激化、激励、激活。评价体系则既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果的监测器,也是师生的教学的目标和方向的指挥棒。基于教考分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有其固有模式,也有其个体差异。在本次改革与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引起了一些反思。

1.教考分离测试成绩与过程性评价的占比关系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只有合理的、恰到好处的占比才能最大限度的反映课程教学的水平、调动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评价体系的改革势必会带来课程教师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改变,评价体系改革方向绝对不再是一味的应试取高分而忽略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而是为了更为立体和全面的展现学生应用水平和职业素养,满足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童玉琴.浅议教考分离型试题库在高职学校的应用, 教育教学[J],2010.12

[2]梁伟; 卢远.高职教学评价改革中教考分离的实践探索, 教育与职业[J],2011.07

[3]郭宗莲; 杨书杰.专业基础课实施教考分离的研究,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2014.08

[4]陈婧; 陈媛; 刘柳.基于语言测试理论的实用英语试题库构建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J],2015.10

[5]高春明、教考分离的研究与实践—在《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信息通信[J],2014,11

[6]相广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扬州教育学院学报[J],2015.11

[7]曹广军;赵伟;王琳.完善试题库 实行教考分离 提高教学质量,中国管理信息化[J],2015.02

[8]周扬帆; 罗竟.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研究,现代商贸工业[J],2016.01

作者简介:

朱尧平(1980-),女,杭州人,讲师,硕士,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高职英语课程与改革。

猜你喜欢

教考分离评价体系课堂教学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电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