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波兰,全民帮你带孩子

2016-04-19淑婷

家人 2016年4期
关键词:波兰车厢小孩

淑婷

贴心的设备、温暖的人心、闲适的生活,波兰把爱的教育变成全社会的功课。

“妈妈不怕半夜起来八百次挤奶喂奶,不怕身上背一个十几公斤的孩子买菜煮饭,不怕孩子发脾气生病,不怕吃饭永远在赶时间,不怕没有朋友没有自己的生活,不怕变丑变肥变黄脸婆……但是妈妈怕不理解、不体谅、不设身处地冷眼旁观。”这段话流传于“脸书”,道出了许多母亲的心声。

但在波兰,所有上述带孩子的担忧,都被证明是多余的。

这里没有“快点妈妈”

诞生了肖邦、居里夫人、哥白尼等名人的波兰,其文化气质丝毫不逊于欧洲其他国家。而它的另一个特质则是“慢”。

在国内带孩子,只有一个节奏:快。尤其带小孩出门,像打仗一样手忙脚乱,从出门前的准备到出门后的全过程,不停上演着“你追我赶”的戏。而妈妈们越着急、越想快点处理好所有的不愉快,孩子感受到的压力就越大。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即便我能察觉到他的压抑和惊慌,却无法第一时间调整自己的状态。

习惯了那样快节奏的生活,初到波兰我竟然无法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吃饭为例,波兰人的“早餐”分两次吃。第一次早餐是在早上八九点,等待他们的还有中午十二点前的上午饭;下午四五点钟吃下午饭,至于晚饭,起码得到晚上八点去了。

很自然的,母亲带孩子出门也是再悠闲不过的事。我观察到,波兰的妈妈带孩子出门,几乎不会去购物场所,多是去公园或是风景较好的空旷地,选择的交通方式也是速度较慢的公交,因为她们觉得平时照看孩子很累,出门一趟就必须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放松身心。而当妈妈放松了,孩子与妈妈的关系也在平淡中透露出和谐、温存。

有爱的环境设计

渐渐适应了波兰缓慢的生活节奏,我很快就被它极具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吸引。

有年冬天,我带着不满四岁的孩子坐火车去波兰的首都华沙玩,当我们踏上旅程后,乘务员轻声细语地对我说:“让孩子去儿童车厢玩儿吧!”

我带儿子走进儿童车厢,里面别有洞天。这个只属于儿童的游戏空间,地上铺有干净的卡通软垫,摆放着有趣的积木玩具,火车上的服务人员还会贴心地根据孩子身高降低座椅高度,便于孩子舒适就座。

此外,车厢的设计者还考虑到了孩子玩耍时的安全问题。这些儿童专用车厢在游戏空间之外,按车厢长度比例装有防护栏杆,防止孩子摔落。车厢内再配上一些轻柔恬淡的音乐,不只孩子,就连父母都会第一眼爱上这里。当我把孩子留在那里、独自返回乘客车厢时,我又有了一个发现:关上车厢门,我听不到儿童车厢里的嬉戏声。

原来在保护孩子的同时,设计者也考虑到了成人们的感受,特地在儿童车厢与乘客车厢的连接区间安置了隔音设备。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在国内的遭遇。我曾在长途客运车上看到一位妈妈背着一岁女儿、抱着熟睡的三岁儿子坐了两个座位,但司机算错人头,最后一位上车的乘客没有位置。于是包括司机在内,众人开始发难要这位妈妈不要占位置,没有人提出额外的解决方案。“可是成人只需一张车票,可以带两个孩子啊。”那位母亲可怜巴巴地为自己辩解。

我不知道客运规定到底是怎样,但当时真为人们的冷漠感到了透心凉。

所以当我在波兰看到火车上的专属儿童车厢、看到隔音装置,看到公交车上有专门的婴儿推车放置空间、地铁站专门为孩子播放等车时看的动画,我想,这其实就是无声的爱的教育。它告诉孩子:我们很重视你的感受。

设施美,人更美

不只是硬件设施体现出友善,当地人对孩子有极大的包容心。我在波兰几乎没有遇过因为孩子哭闹而被旁人指责的情况。反倒是当我面对哭闹的孩子手足无措时,好几次都是陌生人出手救了我。

一次,我和儿子坐出租车,他很想睡所以一直哭,我怕孩子的哭闹会惹到司机,所以一直在哄他希望他安静下来,没想到司机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立马从他的车内储物箱中拿出一个布偶,然后对我说:“给孩子玩这个!”孩子手上有了布偶,不但瞬间停止了哭闹,还一直开心地玩到我们下车。

后来我带儿子去看医生,他不肯把嘴巴张开。除了哄他张嘴,我没有别的招了。这时医生对他说:那我不用压舌片,压舌片给你玩,你自己把嘴巴打开好吗?令我惊讶的是,他真的张嘴了。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爱?来自同辈的善意是最直接的。一次我带儿子坐公交车,由于车太挤,儿子闹情绪大哭,旁边比他大几岁的小孩不但主动过来和他说话,还把自己的玩具让给他玩,逗他开心。

我带孩子进入一家咖啡馆,时值门庭若市的拥挤时段,所有座位早已坐满,没有位置坐又腿酸的孩子露出焦急的神情,进而哭闹不止。我正准备带他离开,旁边的一位小女孩突然上前拉住我:“您带着您的孩子坐我的位置吧。”随后她牵着儿子的手走到她的位置坐下。

呼吁儿童权意识,给小孩“友善的空间”

为何几岁的孩子也能对同龄人表达出最大程度的耐心与善意?这与波兰的政策有关。波兰是最早加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并执行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它以儿童公约为蓝图,在公众“儿童权”意识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并不断完善对孩子的教育与保护方针。

最著名的是由儿童权衍生出的“对小孩友善空间计划”,这是由民间机构、当地媒体和政府机构共同举办的长期活动,旨在保障儿童在公众场合的利益不受无礼侵害,保证孩子们能尽情享受陌生人带来的关怀和爱。类似的计划还有很多。

儿童权在波兰的实施,上及政府,下达民众,深入人心,所有人都把孩子当作未来可以担起建设国家重任的勇敢者,通常都会考虑到儿童在公众场合的利益维护问题,学校也无一例外地向家长们传递“儿童即是未来新生力量,儿童即是未来新生希望”的观念。孩子的人文教育也关于互帮互助、和谐共处,比如去社区做义工、收留流浪小动物,帮助残疾人等。

社区会不时召集居民捐助,如果这户人家有小孩,那么小孩将会得到更多的福利,洋娃娃、模型车、玩具积木一类的玩意比比皆是。一个叫南希的小女孩说:我有洋娃娃,把洋娃娃给其他小朋友,他们会得到更多乐趣。

波兰在法律上对儿童的保护也是最严厉的。波兰邻居赛琳娜家的五岁孩子在外玩耍,被附近的一只大狗咬伤手臂。警方不但专门出动警力查出狗主人,还判处对方一个月监禁、支付全额医药费。

我对波兰的了解并不多,但陌生人会如何对待他人的孩子,最大程度体现了这个国家关于“爱”的教育程度。在波兰,每次当我得到周围人的帮助时,总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我不是一个人在带孩子,你瞧,全国人民都在帮我呢。

猜你喜欢

波兰车厢小孩
在此消彼长中幸存的波兰
进军波兰
六号车厢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网络时代
云小孩(上)
懒小孩
SSAB Hardox悍达450材料轻型自卸车厢体测试报告
绝对小孩
绝对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