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的友谊很脆弱?

2016-04-19王凤邹蜜

家人 2016年4期
关键词:信任度友情闺蜜

王凤 邹蜜

闺蜜这个词被滥用,女性特有的分享精神开创了一种经济模式,影视作品的黑化扭曲,“防火防盗防闺蜜”成了名言警句,还有人特地写了一首同名歌曲风靡大小广场……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证明:女人间的友情不牢固。

闺蜜经济让女人的友情变复杂

“女性经济”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有调查显示,中国的女性一般主导了家庭消费的70%,无论家中女性的收入是否超过男性,但女性的消费能力是超过了的。这也难怪商场的1~3楼基本都是女性用品,甚至有的商家推出女性专属购物商城。

所以,马云成功后要感谢“那帮败家娘们儿”。2014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571亿元,2015年又创纪录地达到912亿元。他重新定义了“败家娘们”一词,把它与对家庭的关爱直接挂钩:你们的疯狂网购、分享购物链接,其实都是为了家人。

而从2015年起,移动购物领域占据线上领域大半壁江山:移动购物以64.1%的比例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这部分中,女性消费占有70.60%的绝对比例。想一想,每天2.8个小时乘以20亿台电脑和16小时乘以45亿台智能终端的消费力相比,后者是何等强大。手机社交网络+购物的全新女性经济模式——闺蜜经济,也由此凸显出来。

从原始社会结伴劳作到如今的习惯结伴逛街,女人喜欢群体类活动的本性没有发生改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释放出高度黏性。只是目的从提高采摘效率和相互照应孩子,演变成增强逛街的快感与提高收获。

闺蜜经济强调的是闺蜜之间相互交流的经济网络。但它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消费问题,以情感为纽带、关系亲密、信任度高,闺蜜往往会成为购买者的意见领袖,淘宝、蘑菇街、美丽说、聚美优品,闺蜜拼团、闺蜜购物节……都利用了这点。但购物分享所产生的心理,却又会不可避免地反作用于关系中。

有人将“买什么”也纳入友情共同价值观体系中进行考量。闺蜜圈里流行买个什么东西,人手一个,你没有,就会产生两种心理:“大家都买,我不买,岂不是很掉价?以后还怎么混圈子。”“这个东西大家都买,看来是个好东西,我也要来一个,还能增加谈资。”

而妒忌也隐藏于分享心理中,当大家都渴望“生活得像别人那样美好”,主动提出分享要求的背后,往往是这样的消费心理:“你这个口红用起来不错,我也要像你一样,不能让你专美在前。”

当闺蜜这个词被滥用后,闺蜜关系被物化也是必然结果。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最令人尴尬的闺蜜之间的分享,当属时常刷屏的朋友圈微商了。

闺蜜之间的体验和分享更能给人以信赖感,圈里第一个生孩子的,就很容易成为一个令人信服的孕、婴、幼产品“微商”;圈里最会化妆、经常晒护肤品照片的,自然也会在挑选化妆品这件事上具有权威性。有友情的信任感为基础,沟通门槛几乎为零,闺蜜之间的强关联又很容易建立口碑,制造病毒式传播。闺蜜,不知道成就与养活了多少朋友圈微商。

但这种社群消费圈式经济模式,却是以消耗信任度为前提的。如果说刷屏广告你能忍,那你出于信任购买了她的面膜、用之后满脸起红斑却投诉无门呢?那些上门推销产品、不买说你不仗义、还要求你在朋友圈宣传效果Po图给好评的呢?你将她屏蔽,她跟你翻脸。用我们一贯骂某宝卖家的话来说,就是强买强卖、无良黑店。只有绝交。

作为除家庭成员以外与你关系最为亲密(这种情感上的亲密度远超过伴侣)的人,基于两人的强信任度产生的分享以及女人的强大购买力,足够支撑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的诞生。但如果这种模式一开始就是混乱、无序甚至无良的,它只会成为真伪闺蜜的鉴别方法。

当闺蜜话题成为类型片和炒作选题

友情的价值除了直接转化为现金,还能成为一种针对年轻女性观众而拍摄的“闺蜜片”。它们以讲述女性间一起打拼奋斗为主线,穿插进友情的误解、背叛和撕破脸,导演和编剧在表达自己的创作初衷时,少不了这么一句:“让观众思考友情到底该是什么样。”

针对女性友情而拍摄的电影自然受到年轻女性受众群的追捧,她们试图在影视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谈资。从2010年到现在,几乎每年都有几部相关影视剧诞生。而剧情中对友情设定的变化,也映射着现实里人们对“闺蜜”一词情感色彩的改变:2013年以前,友情还是一起奋斗、偶有摩擦;2013年后,闺蜜就成了必须防范的对象、会偷你男人的地雷。

而国内著名的天涯网站以爆料和八卦各种极品人士为卖点,极品闺蜜自然也在其中,不少人试图用炒作当年“小月月”事件的手法,来炒作新一批写手。2014年一篇名为《你用两年时间打垮我,我用六年时间报复你》的故事,便是巅峰之作。

此外,在百度上,关于闺蜜+关键词的搜索中,“闺蜜+劈腿”,有240多万条;“出轨+闺蜜”有290万条,还有226万条关于教你如何防范男人被闺蜜撬走、及时发现假闺蜜的技术帖。

从人人都想要一个贴心闺蜜到人人都来吐槽“我的极品闺蜜”,我们终于回到友情分级的起点:不是所有熟人都该拉入闺蜜行列。至少,真正的闺蜜应该只有一两个,而不是朋友圈里的一二十个。

“防火防盗防闺蜜”有科学道理?

本该是最具信任度的人际关系,为什么会变成全民话题?为什么闺蜜会和嫉妒、背叛牢牢捆绑在一起?

某研究团队在对478名已经订婚或者结婚的异性恋女性中进行了4项研究,在每项研究中,测试者都会看到一组女性的照片,然后根据是否希望她们成为自己伴侣的朋友打分。结果很明显地发现,如果照片中的女性处在排卵期,那么参与者就更加希望她们与自己的伴侣保持距离。

还有一种说法是:男朋友和闺蜜容易走到一起,关键就在于她是你的闺蜜。我们很容易与观点、性格、爱好相投的人走到一起,这意味着作为闺蜜的你们在性格、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话题趋向、生活方式甚至连理想都极其相似。所以你喜欢的东西、你看上的男生,你的闺蜜也会喜欢(至少不会讨厌)。而你看上的男生能够成为你的男朋友,那他的性格可能与你互补,兴趣爱好相似,并且能博得你喜爱。既然与你这样,那与你的闺蜜在一起也就没多大区别了。

人们更乐意看到闺蜜间脆弱的友情,这能为他们提供谈资;而牢固深厚的女性友情让男人们感受到威胁和挑战。

“防火防盗防闺蜜”的说法之所以流行,也许和过去两千年里“女人没有伟大友情”的论调将女人们彻底洗脑一样,细思极恐。

哪些人不该列入闺蜜名单?

1 .从小一起长大的。她更可能是发小或者老同学。

2 .长得比你好看,很喜欢带着你去参加各种相亲活动的人。

3 .你说什么都不会反对的人。真闺蜜会在你和一个渣男交往时用“绝交”逼你分手。

4 .常常和你去酒吧“钓鱼”“打猎”的人,酒肉朋友的称呼更适合。

5 .同事和同居室友。尽管你们相处时间最多、还知道了对方的一些秘密,但你们真的交心吗?

其实就像某篇帖子的标题:《不要意淫了,其实大多数女人根本没有真正的闺蜜》。

猜你喜欢

信任度友情闺蜜
好闺蜜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我的闺蜜
我有友情要出租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我们的友情
靠谱闺蜜
备孕别全听闺蜜的
基于信任度评估的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