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新“三实型”人才为导向的信息类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2016-04-19谢晓兰程小辉隆震谷晓峰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程群程序设计

谢晓兰 程小辉 隆震 谷晓峰

【摘要】分析了目前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等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了新三实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解决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群建设中的问题。并以新三实型为主要干线分析了程序设计类课程群建设方法和内容,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课程群 程序设计 新三实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39-02

0 引言

课程群是几门内容密切相关,前后承接连贯一致的课程集合。深入研究专业课程群体系,更加易于打通课程知识脉络,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或者前后脱节,进而获得整体优势[1]。程序设计课程是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核心主干课程,因此研究信息类程序设计课程群具有重大实际意义[2]。

我们从教师及学生角度分析了现阶段程序设计课程群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新“三实型人才”(“实践”、“实用”、“实干”)为导向,以实现师生个人能力同时提高的“双赢”模式为目标的解决方法,提出了信息类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构建了程序设计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师生在多项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多项教学成果。

1.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现有教学水平提高难的原因无外乎要从“教”与“学”两个角度进行剖析。

①教师方面:有些与企业没有合作项目也很少获得的国家、省部、地厅层次的纵向项目,对所教课程学科知识只限于书本,没有实践经验,难以指导学生学习。

②学生方面:近几年 IT 相关企业深感招人难,不是应聘学生数量不多,而是认为毕业生不好用,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及社会所需严重脱节。

我们通过研究、调查与创新,以培养新“三实型”人才为导向,解决了程序设计课程群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1)目标定位不明确问题。

“学习编程语言还是学习编程方法”,“教授编程知识还是培养用编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定位十分不明确。没有建立课程目标体系,程序类基础课的作用不明显[3]。

(2)对专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的问题。

课程教学中太过强调程序语言本身的要素,以知识点为目标,忽视了对知识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对课程的实用性重视不够,实际知识运用的训练较少的问题。

学生能否掌握好计算机技能是直接决定能否对口就业的重要因素,通过新“三实型人才”培养,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注重社会实效,增强应用技能培养,培养企业所需实用人才。

(4)改变了原有教学内容中与企业及社会所需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修改课程群课程、课程群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教学内容;采用类似“3+1”模式,即在本科第四年学习中鼓励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学习。

2.寻求解决问题的教学问题的方法

2.1构建以培养新“三实型人才”为导向的“三位一体”的程序设计课程群的课程体系。

①从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入手研究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科目的科学设置,设计更加科学的课程群的课程科目。通过调整后的课程科目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方法学、算法设计与分析、Java程序设计、PHP应用开发、.Net应用程序开发、智能手机客户端开发及应用、MATLAB程序设计等。

②对“点-线-面-体”(“三位一体”)即主要知识点(点)—主干课(线)—课程群(面)—课程群体系的课程群构建思路和构建框架进行研究,达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定位正确、强化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体)。

2.2 构建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实践体系的方法

①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码农”的基本修养,包括编码能力、代码维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内容设计、资料收集的锻炼及表达、写作能力、沟通能力。

②教师授课“一条龙”的教学方法研究。如研究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再到“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方法学”,一直到“实用软件开发”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一条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来研究从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到V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转化与衔接。

2.3 构建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实用体系的方法

①开设的程序设计课程群中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社会与企业所需,设置“企业实用技术”课程,该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担任主讲教师,在不同的时间段讲述不同的内容。开设小班学习先进企业新技术,让学生从程序员向工程师转变。

②采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实验模式,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程序设计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2.4 构建“四个结合”的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实干体系”

①采用多视角的研究策略,其中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继承与改革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简称“四结合”)等,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国家急需的软件产业人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内容和“程序设计课程群”的体系结构建设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改革研究工作。

②通过与软件公司等软件企业相结合,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跟踪研究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教学与软件产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关系。

3.理论最终的实践效果

最终的理论总要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知。我们在桂林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实践表明,以培养新“三实型人才”为导向的信息类专业程序设计系列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后教师自身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发表了多篇科研及教改论文,层次上也得到了提高,并完善了程序设计课程群的网络教学平台、微课展示、MOOC建设、网格资源共享平台、教学资源云平台的建设等。学生在各种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指导了学生参加“物联网大赛”、“蓝桥杯”软件大赛、“ACM”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及近期的“互联网+”大赛,且均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二等奖3项,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立项6项,自治区级立项14项。

4.总结

本文提出在信息类人才培养中的新概念“三实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原有的“三实型”模式进行延伸和拓展,具体定义如下:

“实践”:让学生可以从“小系统”做起,可以独立开发出一个小的应用、一个小系统、一个网络平台等简单系统。

“实用”:开设的程序设计课程群中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社会与企业所需。该阶段实现学生从“程序员”向“工程师”的进化。

“实干”:在校学习期间,指导学生以“项目经理”或者“团队负责人”的身份,培养项目管理的能力,包括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控制。在外学习期间,鼓励学生进入IT企业实习参与真正的项目研发与设计。

参考文献:

[1]翁伟,吴克寿,吴芸,林仙丽.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3):122-125.

[2]徐克奇.程序设计实践与分析课程建设的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6):63-66.

[3]张素芹.独立学院“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4):2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群程序设计
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个性化教学研究
基于Electron.js的风向玫瑰图绘制程序设计与实现
项目化教学在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教学探索
面向高精尖信息化产业背景下的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与课程群建设的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围绕教学关键点的网络软件课程群构建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