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跨学科视角初探

2016-04-19马聪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3期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生创新

马聪

【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关系到社会发展、民族进步。从跨学科视角来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包括提高研究生跨学科人才比例,改革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构建研究生综合课程,打造研究生综合创新平台,改革研究生考核评价制度,对于开阔研究生视野、丰富研究生知识结构、解放研究生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 创新 跨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26-01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国家创新战略是全方位的,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又涵盖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领域。而创新战略的发展依赖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给高校人才创新培养带来的新的任务与挑战。自2001年以来,基于交叉学科理念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跨学科(交叉学科)的提出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生长的肥沃土壤,从跨学科视角对人才培养进行探究为创新人才的培育开拓了新视野、打开了新思路。

一、从跨学科视角进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交叉学科是学科的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前沿。交叉学科的有机整合是理念、技术、观点的整合,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作为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跨学科视角来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势、创新思维方式、激发创新灵感,已是顺应教育质量进步、国民素质提高、社会稳步发展、国际地位提升的必然趋势。

二、跨学科维度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1.改善研究生第一学历专业结构,提高专业跨学科人才比例

首先要在制度上对跨专业考研的学生给予保障,鼓励老师积极主动培养跨学科专业学生。同时本科院校对跨专业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给予奖励等。其次,在研究生招生录取,尤其是面试环节,从中选拔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专业兴趣浓的学生进行研究生培养。提高学科专业中其它相关学科、专业的比例,优化研究生学科结构,为学科建设、平台搭建、学院发展注入新动力。最后,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具有强烈责任心、开放思维方式、开阔视野的导师,遵循学科自身发展规律,探索新的交叉点,或进而催生新型交叉学科。

2.改革导师对研究生培养机制,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导师自身要具有学科交叉研究的视野,终身学习的自我教育理念,提高对学科发展的敏感性,积极关注、主动吸收相关学科的前沿发展及最新成果,自主联系其他学科师资力量,积极搭建跨学科科研平台。同时,导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交叉学科之间的研究,学业指导不再局限于自身所学专业,而是要拓宽思路,从学业指导、氛围营造、平台搭建、奖励制度等方面确保学生跨学科创新研究的顺利进行。

3.构建研究生综合课程,夯实学生创新基础

以西南大学为例,共有32个学院,112个专业,学科门类齐全,高层次教师资源丰厚,教学科研水平高,进行跨学科研究优势显著,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平台课以及专业课(必修与选修)。公共课的课程内容设置应该改变仅仅涵盖政治与英语的现状,将社会、文化、科技等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门类包含进来,类似本科课程设置,从设置多门公共选修课入手,调整公共课课程结构,扩大公共课课程内容范围。专业课由于专业性强、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因此课程的设计可以更多考虑因材施教,课程设计上更多地涉及到班级学生的第一学历专业,构建第一学历专业与研究生专业之间的联系,以头脑风暴的讨论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同时借鉴西方研究生教育模式,与其它综合性大学进行学分互换,鼓励学生以自身专业为中心,广泛涉猎,发散思维,探索专业之间、学科之间的新交叉点。

4.打造研究生综合创新科研平台,实践创新理念

基于跨学科维度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校研究生院应建立综合创新科研项目平台,平台的搭建是为了让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共同组建一个团队研究同一项课题。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启动了“农业生命科学学科群研究生培养改革专项”,2007 年已经招收硕博连读“专项”研究生 50 名。“专项”依托“985”工程——“农业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在该平台所覆盖的国家级重点学科范围内,围绕重大科研项目的协同公关,建立和实施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招收优秀生源攻读博士学位。DNA双螺旋结构也是由四位不同专业的科学家(物理、化学、生物)共同合作发现。跨学科平台的建立不仅仅是对相关学科的简单整合,而是要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尤其突出综合性、创新性特点,将该平台打造成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大学科理念、较高创新素养的研究生培育基地。

5.改革研究生考核评价制度,激励创新素质培养

研究生培养要充分发挥奖助机制的激励作用。进行研究生跨学科创新科研项目的研究生,导师或学院应在保障学生创新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上给予补贴。对于在跨学科科研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研究出新的交叉成果,有了重大突破的研究生,学院以及学校应出台相关的奖学金细则,建立具体详实的奖学金制度,鼓励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的创新研究,逐步培养创新思维,养成创新的科研习惯,从而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

三、跨学科视角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困境

从跨学科视角来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提高科研转化率、促进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进行该研究仍然存在困难与挑战。(1)创新教育的连续性不强。(2)难以突破观念的桎梏。跨学科、大学科是新兴理念,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由学科专家引领,来改变根深蒂固的学科界限思想,只有在跨学科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才能够各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决策层的重点关注,这就需要国家从战略角度对跨学科视角的研究生创新培养予以支持与制度保障。(3)相关导师人才储备不足。从跨学科角度进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一支知识储备丰富、视野开阔、思维开放的导师队伍。导师应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拓宽知识广度,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4)资源分配压力重重。如若进一步在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双导师拟题,双研究生选题“,则要进一步考虑到导师的责任归属、成果产权归属、经费分配等问题。在导师科研压力繁重的情况下,同时也要考虑到导师的激励奖励制度,为导师培养创新型人才切实提供制度以及物质保障,平衡好导师科研与创新人才培养二者的关系。综合课程的整合需要同时综合课程的打造需要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协调各方关系。(5)传统的管理模式不适用。跨学科视角进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更新现有的落后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改进管理手段,营造弹性的管理氛围,突破原有的管理思维定势。最后,从跨学科视角进行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无论是各学科资源的整合、平台的搭建、导师的培养、课程的设计还是评价制度的改革、奖学金的设置不仅需要制度保障,同时也需要物质支持。

参考文献:

[1]卓志,毛洪涛,赵磊.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33-36.

[2]徐临阳,洪娟丽.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回顾与展望[J].西安社会科学,2009,27(3):155-159.

[3]于嘉林,史长丽.构建学科交叉集成的研究生培养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7-6-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学科研究生创新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