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观主要问题分析

2016-04-19冷红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3期
关键词:就业观大学生

【摘要】就业观是人们在就业问题时所持有的态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观受到很大的影响,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观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观 就业期望 就业意识

【基金项目】湖南城市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50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84-01

近年来,全国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当前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除了与客观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来自主观上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一、就业观的含义

就业观是指人们对于各种不同职业的意向、评价以及对就业所持有的态度,是人们的择业倾向和就业行为在思想中的反映。

每一位大学生的就业观不同,都具备自身的特性,受其所在环境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观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时所持有的态度。它客观反映出了他的职业素质和就业期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形势,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自我认识不清,就业期望值过高

就业是对自己个性、能力、意愿、兴趣、就业方向、就业目的的自我了解和评价,它与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息息相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对自我了解的程度。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清,不能结合自身情况,从实际出发,正确估价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部分同学好高骛远,盲目追求,就业期望值过高,追求高待遇、低付出的工作岗位,一心向往到大型国有企业、教学科研事业单位,不愿到基层、西部偏远地区、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

2.安于现状,就业意识不强

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系家中独生子女,从小过着安逸的生活,他们对就业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害怕走入社会,面对竞争,父母过度的保护使他们缺失生存能力;对于工作,他们一方面希望找到如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却不愿意采取积极行动,主动了解就业信息,参与现场招聘,宁愿待在寝室玩电脑,睡懒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期待父母或亲朋好友帮忙实现自己就业。

3.缺乏职业规划,就业目标模糊

近几年来,受高校毕业生人数和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一点,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很清楚,但很少去思考,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系统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制定近期或长远的目标,他们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来到大学,就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意愿,为了不愿过早的涉入社会。同时,也有很多大学生不能充分认识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他们仅把工作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注重个人的福利待遇,只考虑企业给个人带来的发展空间如何,却很少考虑个人为企业、为社会能做多大的贡献。

4.就业能力欠缺,就业素质有待提高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充分的就业能力和良好的就业素质,是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有力保证。然而,当今的大学生中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从踏入大学校园开始就没有进行职业规划,设定学习目标,他们沉溺于网络游戏,浑浑噩噩过日子,没有有意识的去利用各种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组织管理、团体协作、人际交往、服务意识、诚信意识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求职的过程中容易受挫而导致缺失信心。

三、树立正确就业观的主要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它关乎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社会的稳定。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关系密切。就业观问题,对大学生的就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与引导,非常重要,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社会方面:加强文化意识的导向作用

当今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就业方面存在很大的思想限制,从而影响就业观的正确判断,缺乏对就业观的理性思考和认识。纵观历史发展,社会文化氛围,环境对一个人思想观念的产生起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和方向选择性作用。因此,强化文化氛围,注意正面宣传,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学校方面:加强就业观教育

大学生的就业观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态度,直接影响高校的就业质量,高校作为当代大学生知识传授的重要场所,应该将就业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贯穿大学生教育始终,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让大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特殊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态度。

(三)家庭方面:加强就业观的正确引导

大学生就业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第一,受其家庭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父母往往重视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经验来判断职业的“好坏”,从而影响孩子对职业的判断与选择,失去自我;第二,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家庭条件好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到不发达、离家太远的地区去就业,而家庭条件不好尤其是农村的父母则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上学,通过知识改变家庭的命运,能在城市里找到一份收入较高的好工作。作为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要过分干预孩子的一切尤其是就业,应该让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大胆与他人竞争,尽早融入社会,引导孩子养成坚强耐挫的性格,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自身方面:加强就业观的自我调适

大学生能否就业、是否就业,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与自身有很大的关系。部分毕业生凭着自己家庭条件好,衣食住行有父母安排,就业紧迫意识不强。还有一些毕业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愿意到偏远地区或基层单位就业,不愿意从事待遇不高、与专业不匹配的工作岗位,不愿意到晋升空间不高的单位工作,等等,这些都影响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形成。作为大学生,应尽早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从大一开始加强自身教育,根据社会需求与个人自身条件选择适当就业岗位,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宣平.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浅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6):46-47.

[2]刘畅.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0).112-113.

作者简介:

冷红,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观大学生
以就业为导向在中职化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究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及启示
从一分钱到一元钱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