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堂中软件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6-04-19姚水花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姚水花

【摘要】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对于一生所学习的知识来说,犹如九牛一毛。尤其是实用技术,实用技术需要走上社会后根据需要通过自学来补充和完善。本文研究怎样培养学生的软件自学能力,提出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软件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软件自学 问题探究法

【基金项目】本文是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信息技术课中应用软件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56-02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

学习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知识中有10%是在学校学到的,其余90%都是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获得的。

(二)具备软件自学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目前,软件行业迅速发展,目前每年上市的国产软件新品种达1000个左右,其中,部分软件随着电脑系统的升级,不断推出功能更加强大的版本,需要使用者自学。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需要

学生在日常软件的使用中,碰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不能独立解决,对于老师没有提及的知识点,不知道怎样运用已学知识自学。

二、相关理论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所以,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二)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得出结论,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为教学活动形式。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探究问题的解决,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软件自学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知识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工具。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开发的,是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在本课题研究中,课堂上采取问题探究法开展教学研究。

(二)软件自学能力培养的教学阶段

软件自学能力培养过程中,使用问题探究法进行教学,问题探究法的核心是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主要有三个阶段:激疑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释疑阶段——让学生通过所设计选择的方案,进行逐步探讨得出结论。

根据问题探究法的教学阶段及软件自学能力的学习方法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软件自学能力培养,教学的实施步骤有:情景引出、任务要求、作品制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作品点评(展示作品、指出不足、修改提示、学生修改)。软件自学能力培养的教学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

(1)情景引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情景,引出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不提供具体的技术和方法,要求学生自学所需要的软件操作。

(2)任务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情景,设计探究任务,提供完成任务的素材及学习资源。设计任务要有一定的阶梯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开放式的任务要求,即完成的作品可以多样化,不限定学生制作同一内容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作品制作:学生根据探究任务,完成作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最后通过自学或者寻求帮助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软件自学能力。

(4)作品点评:作品点评阶段,先展示学生作品,指出具体不足的地方、教师对个别学生的作品进行局部修改,与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前后对比,可以让学生对作品的修改效果一目了然,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讲解进行最终修改,并提交作品。

四、案例分析

高中一年级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四节《2.4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运用问题探究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本校是城乡结合部的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对ppt演示文稿的制作不熟练,有些甚至没有接触过,因此任务要求难度不大。

1.情景引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情景:“世界很大,我们去看看”,根据热门的话题语,引出“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让我们融入生活、感受生活,让我们懂得如何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让我们了解自己、肯定自我的价值。假期到来的之前,让我们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2.任务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情景,设计探究任务,并提供完成任务的素材及学习资源。不同的人旅游的目的不同,任务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根据你旅游的目的,完成旅行计划。

3.作品制作:学生根据探究任务,完成作品。具体过程如下: (1)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学生确定自己要去的旅游目的地,例如可以是桂林、云南、西藏、北京等等,还可以是国外,计划要进行经费预算,出游时间自己决定,可以是三天,或者五天;内容包含:目的地介绍、交通住宿、当地景点、当地美食;演示文稿要有目录,内容要穿插图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参考资源。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求及模板独立完成任务,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提出问题:怎样插入图片?怎样修改背景?学生可以通过独自摸索或者向教师和同学的请教解决问题。

学生完成作品,提交到教师机。

4.作品点评:作品点评阶段,教师展示学生作品,指出不足,进行修改,反馈完成后,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再进行修改。例如:在本节,刘同学提交作品如图2所示,这个版面存在一些问题:文字字号太大、标题不突出、版面设计不协调等,经过教师修改后如图3所示:

通过老师的点评,修改示范,学生不但能掌握ppt软件使用,对于版面的排版和美化,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隐性知识,懂得排版的技巧:标题、文字、图片的颜色要接近,字体大小和图片比例要和谐,标题要突出。

五、总结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软件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课中,笔者通过问题探究法培养学生的软件自学能力,经过实践研究,证明问题探究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软件自学能力。问题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和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王其芳.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01)

[2]李瑞.建构主义与大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榆林学院学报. 2009(05)

[3]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深度融合初探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素养提升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活动的整合运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