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2016-04-19彭永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3期
关键词:开展中职学校研究

彭永

【摘要】中职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进课堂、带进教材、输进学生头脑的最基本传播途径。扎实细致地推进中职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工作,使中职学生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 开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研究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JG15EB16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70-02

中职学校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引进课堂、带进教材、输进学生头脑的最基本传播途径。党的十八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十八大报告以精炼的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它是当前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价值目标,更是青年学生的价值导引。当代中职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技术技能创新的主力军,他们步入社会后,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中职学生的价值观正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准确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的工作,对推进和引领广大中职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具有深远意义。

一、中职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工作的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各级各类校园,是当前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中职学生相较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成长环境都有差距,再加上中等职业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办学道路和实施“弹性学制”办学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多数中职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暂达不到持久、深入、有效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者,能从国家发展大计出发,借助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东风,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和阵地,把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进教学设计中,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地实践活动,从而摸索出职业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二、中职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全员推进,逐步提升工作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工作,是研究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础,也是引领中职学生从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向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层面和国家层面的价值观推进的必经阶段。因此,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前,必须统一教师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认识,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工作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通过对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问卷调查、座谈时发现,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近12%的人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有45%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实训课堂上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走过场,应该是德育课教师的事。从类似问题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工作,宣传和教育的主体不能仅仅针对学生,更要面向教师。必须让教师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作为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高度统一教师从教思想,明确任务,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文化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备课时,必须围绕“24个字”,构思和取舍教学内容,要懂得把什么样的事例引进课堂,怎样引进,利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每一节课重点引领哪个层面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进而增强教师自身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将时事政治引进课堂,培养学生政治敏锐感。中职学生大多行为比较松散,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态度,促使他们的行为举止往往与社会格格不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技能时,也要引领学生关注国际和国内新闻,特别是诸如中国高铁技术、儒家文化、中国梦、大国工匠的报道,都要及时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国家荣耀感和民族自信。

3.将企业文化引进课堂,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中职学生对步入工作岗位的期待与普通高中学生想考入重点大学的渴望一样,是值得教师尊重的。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78%的以上的孩子对企业岗位的需求,认识得比较肤浅,这将影响到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就业稳定性,影响到学生传承技术的自信心,影响到学生做事的责任意识,影响到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养成,影响到学生在岗位上的创造力。因此,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的课堂,教师在专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主动学习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要把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道理传授给学生。进而培育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4.将核心价值观“24个字”引进实训课堂。实训周是职业学校强化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展示专业成果的特殊施教形式。通常是一周的时间里,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生产的流程进行实训,最终的实训产品要在校内进行展示。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工作初期,为了让学生尽快牢记和熟知核心价值观内容,各专业教师在布置实训内容时,都围绕核心价值观24个字来布置实训工作,让学生在边学边做中熟记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内涵,进而将中职学生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到头脑中。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编进校本教材,指导学生学会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辨析问题。

编写校本教材是课题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的重点工作之一。在调研中发现,有近60%的教师对编写校本教材的意义不了解,有近70%的文化课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校本教材,着手编写过校本教材的专业课教师,也只是把多年积累的教学讲义作为教学补充。这些数据从侧面反衬出,在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除了学校硬件不足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没有及时跟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而借助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教材研究,对督促教师树立科研兴教意识,积极主动开展校本教材编写工作,也具有“双推进”的作用。因此,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主体性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成就人的教育活动,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容忽略。目前,有近84%的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情绪,这将影响活动开展。因此,在活动开展初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到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广大教师始终在活动中铭记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

2.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学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不能仅局限在思想政治课教师身上和政治课课堂,所有学科的教学,都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坚持知识和能力并用,教与学并用的原则,将核心价值观内容编写到专业知识讲授和专业技能传授的教学目标中,不断地总结不足,取舍实用的题材和案例,最终形成有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研究的成果。因此,必须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骨干队伍,冲在活动的前例,带动研究工作良性推进。

3.坚持立足于现实生活世界的原则。平凡的生活是思想教育的鲜活教材和激励人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中职学校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其宗旨就是让学生将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因此,编写校本教材选取案例时,要更多关注身边普通人的故事,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一言九鼎”的营口农民张凤毕、双手捡回的“孟泰仓库”、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等事例,分类编写到不同专业的教材里,有计划、有目标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品质。这既实现了教材资源与核心价值观宣传内容有效的融合,也把践行营口精神、辽宁精神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一起。

4.坚持现代精神与传统思想结合的原则。核心价值观内容引进教材里或编入校本教材,必须发挥其引导和培养学生会辨析问题的作用。因此,引用的材料要有时代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专业,贴近实际。在编写校本教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心理健康教育讲堂》、《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时,我们收编了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大国工匠》,同时也根据专业教学德育目标要求,取舍和改编了儒家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中传承仁爱、礼仪、守法、自由等理念的精典案例,在教学目标上力求让现代人的力行与古人先贤的知行达到合一,在能力目标上也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迁移。

(三)围绕三个载体,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学生头脑的有效途径。

中职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借助不同载体,才能切实地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植根到学生的脑海里。

1.家庭载体。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有近90%的学生家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了解,95%以上的家长认为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没有关系。家长的这种认识,说明学校缺少与家庭之间的互动,没有让家长意识到学校与家庭培养学生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学校和家庭必须联手,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有机体系,共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学校要主动与家庭形成互动,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网络合作平台、家访等形式,带动家长也参加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学生三者之间的有效联动,推进活动有效开展。

2.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载体。校园文化对中职学生提升道德素质、技术技能、心理素质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青春远足、唱红歌、诵红诗、汉字书写比赛、专业技术技能大赛、寻找身边孝心大使、我为父母做家务视频制作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把核心价值观充实到头脑中。为了达到让每名学生都能熟记“24字”,学校把学生在活动中展现的风采制成宣传画,张贴在走廊、教室、宿舍,让每名学生都成为“24”字代言人。

3.社区载体。社会实践是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研究工作的最佳途径。今年,学校先后与营口通惠等4个社区签订了共建协议。社区党员走进学校与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互动,学校也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学生在社区活动中展示技术技能,增强了自信,也学会了遵守社会公德,学会了在突发事件里,能自救、能正确参与救助的技能。因此,社区是学校培养学生增进社会责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学生头脑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邱国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刘永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实践研究》,载《教研日志》(1985)2015年11月

[3]黄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北京论坛》,2015年10月

猜你喜欢

开展中职学校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试分析交通企业管理中政工工作的开展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