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内部“噪音”问题探讨
——以F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6-04-16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阜阳236037

关键词:治理方法噪音来源

王 燕(阜阳师范学院 图书馆,安徽 阜阳 236037)



图书馆内部“噪音”问题探讨
——以F学院图书馆为例

王燕
(阜阳师范学院 图书馆,安徽 阜阳 236037)

摘要:朗读声、电话闲聊声、桌椅挪动声、翻书声等等,是图书馆主要的室内噪音源。学生的不良习惯、管理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图书馆功能区规划缺陷则是产生噪音的主要原因。为此,图书馆应以培训、教育提高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素质,用规章条例约束他们的行为,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并合理规划功能区,以收到良好的降噪效果。

关键词:内部噪音;来源;成因;治理方法

除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外,安静的学习环境是一个合格高校图书馆的最基本要求。科学研究证明,安静的环境不仅可以带来身心的愉悦感,更有助于深入思考,提高学习效率。而噪音不单影响情绪,让人烦躁不安,还会加剧大脑疲劳,降低学习效率[1]。目前,很多图书馆把精力放在追求丰富的馆藏资源、高科技的设备、精致的桌椅、柔和的灯光等方面。对图书馆噪音危害治理方面采取了举措,但降噪收效甚微,噪音依然弥漫于图书馆的各个角落,成为影响图书馆环境的一大痼疾。本文拟以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对图书馆噪音来源、成因、解决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 、图书馆“噪音”的来源

图书馆内部噪音主要是建设内部的机械噪音和人们活动产生的噪音,内部噪音与图书馆建筑内设备、设施、结构、装饰材料、平面不局及人们的环境意识有关[2]。高校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有声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成了噪音也有诸多人为因素。

朗朗的读书声。图书馆理应是一个安静的场所,如果能在里面听到郎朗的读书声,确实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但这在我院图书馆却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事实,特别是学期末考试之前更是突出,这些读书声形成噪音给想安静看书学习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难题。这也是学生投诉最多、处理最为棘手的问题,管理人员想了各种办法均收效甚微。目前我院图书馆采用借藏阅一体化的模式,书库、阅览室、自习室分区并不明显,各个区域都允许学生读书学习。一旦到了考研阶段或期末考试之前,图书馆各阅览室、自习室人满为患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为了躲避风雨严寒,就在阅览室、自习室以外的图书馆大厅、走廊、休闲区、楼梯间等地方旁若无人地高声朗读,严重影响了自习室和阅览室学生的学习,干扰了图书馆的正常运转。

电话闲聊声。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经成了高校大学生的基本装备。安静的自习室内,陷入沉思的学子突然被高昂的手机铃声打断思路,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矜持者当场接起电话小声回应,豪放者则不顾其他同学的感受高谈阔论。虽然多数学生还是能自觉到外面接打电话,但是声音之大也足以让安静的环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端时刻,电话铃声起此彼伏,几乎失去了安静学习的基本条件。

挪动桌椅翻书声。图书馆人员流动量大,特别是阅览室的学生需要查阅资料、翻动图书和报刊杂志。这一过程中,来回走动、桌椅推拉,震动摩擦加上地面材质不同,产生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当学生找到自己所需资料,办理借阅手续的时候,还需要和管理人员在阅览室内沟通交流,虽然这些沟通必不可少,但稍不注意,就会成为重要的噪音来源之一。

其他噪音。部分同学为了睡会懒觉,踩着时间点起床,买点零食赶紧跑到图书馆占位子。图书馆明令禁止带零食入内,但他们将食物带到自习室,肆无忌惮地吃喝,完全忽视其他同学的感受[2]。现在的学生生活优越,经常携带笔记本、平板电脑进入图书馆查资料或聊天,啪啪地敲打键盘,聊天时的笑声和叹息声,也会让周围的同学感到不安;部分馆员不能坚守工作岗位,聚集到室外走廊甚至直接在阅览室内聊天叙话;学生遇到问题也会和周围同学交谈,窃窃私语者有之,旁若无人者亦不罕见;再加上机器运转声、电源开关声,各种声音交织起伏,给图书馆环境带来很大的噪音污染。这不仅有损于图书馆的形象,既损害了学生在图书馆学习使用的权益,也破坏了图书馆固有的文化韵味。

二、图书馆“噪音”的成因

安静良好的图书馆环境,有利于师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促进图书馆职能最大化。要想更好地抑制噪音,必须从根本上了解产生“噪音”的根源及其原因。

学生自身的原因。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千差万别。部分学生原来养成的不良习惯如公共意识淡薄、缺乏尊重他人基本观念、自律性差等等,一时间很难彻底改变。制造“噪音”的种种行为,往往就会在有意无意中表现出来。

教师管理人员的原因。图书馆固有环境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初次走进图书馆,就遇到一个随意谈笑、接打电话的嘈杂环境,下意识地认为这些行为是合理的。这有赖于管理人员的约束和示范作用。如果管理人员经常聚在一起说话聊天,随意接打电话,吃零食等,必然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不自觉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同时管理人员也失去其权威,管理学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另外,学校老师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如果再缺乏有效的馆外教育,图书馆静谧的环境追求将变得遥不可及。

馆藏布局和功能区划分的缺陷。很多图书馆遵循“书中有人,人在书中”的原则,把阅览座位放在书库之中。这种布局之下,学生一边要不断地走动,翻阅图书资料,噪音产生自然无可避免;屋内设有借阅服务台,学生借阅资料要和馆员交流,消磁、充磁的过程,都会不断产生“噪音”。这和阅览座位上的同学需要安静的环境看书学习,构成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为了给学生设置更多的座位,在大厅、走廊里摆放部分阅览桌椅,成为学习区;而学生休息活动的休闲区,往往就在离学习区不远的地方,没有明显的分割,这样就形成了静中有闹、闹中存静的格局。自习室、阅览室和办公区混在一起,虽有就近管理的优势,但办公区内的噪音也很容易传到学习区域,带来不小的“噪音”污染。特别在图书利用的高峰时段,区域划分不合理带来的噪音危害更加明显。

三、图书馆“噪音”的解决方法

由上可见,“噪音”问题的产生,涉及到和图书馆有关系的每一个人。这就要求领导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奖惩措施,老师、学生群策群力,共同应对,调整对图书馆环境观念的认识,加强对馆员和学生的教育引导,加大对具体措施的落实,共同维护安静的阅读和工作环境。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噪音问题。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在新生入馆培训阶段,就应该向学生展示噪音带来的种种危害,强调图书馆是高雅的学术殿堂,对安静的要求远甚于其他各种公共场所,并把保持安静、避免噪音作为图书馆的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介绍给学生。搜集图书馆各类噪声源,把各种产生噪音的行为和规避噪音的方法,做成图片或音频视频,利用宣传橱窗、馆内展览、校园网站等媒介进行传播。也可举办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有针对性的宣传。大力倡导自律的同时,还应当出台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出现严重问题者给予相应的警示或处罚[3]。

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营造并维护安静的学习环境,每个图书馆管理人员都应责无旁贷。为此,管理人员首先应当在控噪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除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外,图书馆还应制定专门的管理人员行为规范,把其中有关噪音的行为作为重要的条款专门列出,以引起他们的充分重视。同时,发挥馆员和学生的监督作用,凡是室内接打电话、高声喧哗或其他噪声行为,要耐心劝阻,无理取闹者向馆领导及时反映,以便更好地协调解决。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对学生管理才具有充分的权威性。而且,身体力行的示范远比喋喋不休地说教,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调整功能区的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地治理“噪音”,要结合图书馆自身特点和读者的自身需求统筹安排合理规划,调整图书馆空间布局,合理设置,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我院图书馆而言,一楼划分为办公区、借阅服务总台、朗读区。办公室则把职能部门都集中在一起,避免相互跑动;并撤销各个阅览室的借阅权限,由服务总台办理所有借还手续;朗读区是专门为爱朗读的学生设立的,区内桌椅等设施要齐全。这样即使有“噪音”也不能打扰到自习室和阅览室的学生。自习室和阅览室分设在不同的楼层,这样学生就会减少串门现象。在自习室和阅览室所在楼层的小房间专门设立一个学生的休息室。学生学习累了,可以到里面放松心情,接打电话。这样,根据师生实际需求,设置能够满足他们的阅览空间和相应的功能区,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噪音问题自然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图书馆内装饰方面。根据图书馆整体设计和读者特点,尽量满足师生对环境的需求,在装饰方面用隔音吸音材料,减少内部噪音,地面用橡胶地板,减小脚步声、挪桌椅运送等产生的摩擦声。图书馆内部多放些绿色植物,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可有效地控制噪音,美化环境。

总之,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噪音”问题已被重视,随着该领域研究问题的具体化、科学化和多样化,该问题必将会化解,但需经过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只有从管理、制度、设施、思想等方面齐头并进,综合治理,才能营造出静谧的图书馆环境,为师生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图书馆的“静”文化。

参考文献:

[1]余若琪.高校图书馆噪音管制研究[J].河南科技: 2014(11).

[2]蒋薪,刘尧琪. 图书馆噪音分析与控制[J].图书馆建设,2006(3).

[3]陈静静.浅论高职院校图书馆自习室的有效管理[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4]符瑞锐.高校图书馆阅览座位的设置和管理[J].河北科技图苑,2015(1).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16)03-0155-02

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3.37

*收稿日期:2016-03-20

基金项目:阜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在图书馆角色再定位”(2013FSSK13)。

作者简介:王燕(1972—),女,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治理方法噪音来源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噪音,总是有噪音!
无法逃避的噪音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浅谈宁夏地区黄土的湿陷性危害及治理方法
关于『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