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路径论析

2016-04-16桑雪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阜阳236031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高职院校培养

桑雪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路径论析

桑雪洁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摘要:学生干部是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学生干部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正视当前学生干部使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学生干部培养方式,完善学生干部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党领导下的大学生群众组织,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1]而这一组织的重要载体——学生干部,既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也是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纽带,也是学生日常管理、教育与服务工作的执行者、实施者和协调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干部培养是班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个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的风貌、互助互爱精神的班集体,离不开学生干部的组织和协调。在学校管理的实施层面,学生干部经常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和协调班级成员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班委会、团支部和普通学生的行为协同一致,在实现学校既定的教育目标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领导力。大学生的领导力是当前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在毕业生招聘时,很多企业也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领导力,领导力正成为大学生踏入社会后所需要的重要能力之一。

(二)学生干部培养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来,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更是冲在生源不足的风口浪尖,维持生源和吸引优质生源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只能是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显然,学生的竞争力来源于学校的竞争力。学校的竞争力包含很多方面,但在学生事务管理方面,主要是指学生和教师、学校之间的关系如何。良好的校生关系、师生关系就会为学校赢得良好的口碑,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学生干部在改善师生关系中有大有可为的空间。如果培养得好,他们可以将学校的教育思想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传播扩散,减少学校政策实施的阻力;他们也可以将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建议及时向学校、教师反应,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竞争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的生源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良好的校生和师生关系将会越来越成为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三)学生干部培养是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建设好高职学校学生干部队伍,对于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示范作用。青年大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长的关键阶段,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他们需要有一个就在身边的,可以效仿、学习,甚至超越的,实实在在的标杆型人物。学校使用什么样的人担任学生干部,表彰什么样的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的作风和职业能力如何等等,都会对其他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学校应当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特别是培养工作,让学生干部能干真正成为学生身边的标杆和榜样。

二、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干部自身的问题

一般来说,学生干部应该是经过层层筛选、思想觉悟高的优秀学生。但是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渠道的拓宽,生源不断增加,生源成分日益多元化,再加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有些学生受名利和功利等外部因素的驱使而加入学生干部群体,自恃占有更多的学校资源,掌握着学校的信息优势,不经意中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态度,有些学生干部甚至利用掌握的优势信息和资源为自己谋利。如前所述,普通学生总是在高标准地观察和考量学生干部,对学生干部的期望值很高,当他们发现身边的学生干部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时,这些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学生干部这一群体就会被普通同学孤立,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各项学生工作并难以开展和实施。倘若学校不能够及时加强对此类学生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就容易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给其他学生干部带来负向引导,从而影响整个学生干部队伍发展的生态环境。

(二)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都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和管理,但是仍然欠缺系统性和科学性。在选拔阶段,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专门的选拔机制,即使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对学生干部的筛选缺乏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干部的后续培养和使用产生负面影响。在培养阶段,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创新,多数采用“3+2”或“2+1”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在校时间极大缩短,对于学生干部进行专业培训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学生干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间减少,效果也大打折扣。在学生的实习阶段,出现学生干部队伍“离岗、缺岗、空岗”的情况。在学校层面,学生干部更新的频率加快,学生干部在校锻炼的时间相对变少,整体质量在迅速下滑。对于学生干部的管理,也经常会使学生工作的管理者陷入两难的境地。为了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某些学生管理工作者会尝试在评优评先方面对学生干部进行适当倾斜,但是往往收效并不理想。如果想体现在学生管理上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学校会适时放宽对学生干部的约束,这种物质和情感上的“照顾”会让学生干部更加疏于管理,整个队伍的能力素质也难以服众。如果完全以学校领导和教师为主导,也会让学生干部产生一种被监视、被控制的反感情绪。综合以上种种现象,可以发现,无论是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还是对其约束和管理,目前的体制都会有些许不足和漏洞。

三、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学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具体来说,主要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四个方面实施。在思想建设的层面,要对学生干部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1]的系统教育,要树立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意识和强烈的责任观念。在组织建设层面上,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而且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学生干部队伍,有利于调动各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维护了班级和谐,又有效完成了各项教学管理工作。通过作风建设,可以使学生干部摒弃功利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倾向以及“特权”思想带来的优越感。制度建设既是各项建设工作的基础,又贯穿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始终。一旦建立了制度,就要确保制度的稳定性和操作性,不因个人意愿而随意更改或废止。

(二)建立科学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和培养机制

科学合理的选拔培养机制是严把高职学生干部“进口”关的重要保障。它能把高素质的学生分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上,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选拔学生干部应该将民主和集中相结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等标准来衡量,将思想道德素质摆在首位,既要考虑其能力,又要关注学业成绩和群众基础等方面。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对高职学生干部的培养,需要建立科学合理而且规范的学生干部考核机制。考核机制是督促学生干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保障学生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可采用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从德、智、勤、绩四个方面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系统的评价,并把考核结果运用到学生干部的奖惩和选拔上去,使其树立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干部的岗位意识,并不断增强其履行职责的能力。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来激励和鞭策学生干部。对于一些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乐于奉献、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干部,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在入党、择优就业、提升学历层次等方面适当进行政策倾斜。同时,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干部,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完善建议。这种将考核和激励相结合的机制,极大发挥了考核工作对学生干部的监督、督促和导向的作用。

(三)开发学生干部培养的实践平台

培养学生干部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干部发挥作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而干事的首要前提是有平台,所以开发平台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干部的首要任务。一是要建立学生干部示范岗,提升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促成学生干部想干事。可以在团委、学生会或学生社团中竞选产生示范岗,面向全校学生挂牌上岗。将学生干部的形象展示于全体学生,既可以增强学生工作岗位的影响力,又在给学生干部提升自身素质增加外部压力。可以每年开展一次示范岗创建活动,让学生干部在总结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完成特定学生工作的品牌塑造和完善工作。二是要建立职业技能示范岗,提升学生干部服务学生的能力,促成学生干部能干事。相比较本科高校,高职院校更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学生工作当然不能忽视这一点。倘若学生事务工作仅仅局限于日常管理性事务而脱离学生的学术性事务,学生工作就会被学生和专业教师所忽视而失去发展空间,这一点欧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者已经深有体会。高职院校可以结合专业的特殊性,在院系建立相应的专业性的职业技能示范岗,遴选一批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干部挂牌上岗。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让学生自觉参加到学生事务工作中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干部在这一平台干成一番有利于自身、同学和学校发展的事情。三是要建立校生交流示范岗,提升学生干部参与学校事务的能力,促成学生干部干成事。可以设立校长学生助理示范岗,在学校讨论学生工作相关会议时,如学生奖惩、资助、采购、教学评估等,邀请他们列席会议,参与讨论,让学生干部成为学校管理的真正主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干部更好地发挥校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缓和、改善和促进校生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 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檀磊.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管理与培养[J].科教文汇,2013(8):161-162.

[4] 任睿.浅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22-124.

[5] 王彦光.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6):94-95.

[6] 方芳,郭振宇.激励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管理方法创新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7):253-255.

[7] 何发胜.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机制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84-85.

[8] 陈昊宇.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6)02-0021-03

收稿日期:2016-03-03

作者简介:桑雪洁(1987-),女,安徽阜阳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高职院校培养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