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木混交效果对林分质量的影响探讨

2016-04-16肖华英

绿色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营林造林永安新形势

肖华英

(福建省永安市林业局小陶镇林业站,福建 永安 366025)



林木混交效果对林分质量的影响探讨

肖华英

(福建省永安市林业局小陶镇林业站,福建 永安 366025)

摘要:指出了营林造林工程不仅能够绿化环境,还能够更大程度地促进一方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林分实验,对福建三明永安地区的混交林营林造林工作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对该区域开展营林造林活动提出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永安;新形势;营林造林;研究

1引言

我国经济环境的腾飞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而营林造林事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目前我国的营林造林基础设施已具有较大的规模,相关的林场、采育场已建设有过万个,造林面积也已超过亿亩。为了保证营林造林工作能够向更高化发展,保证绿化面积的增长。建设针阔混交林是十分关键的手段之一。混交林具有存活率高,生长情况优异、环境优化能力强等特点,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2实验林分概况

本次试验地设在福建三明永安市研岭林木种植试验场开展,实验林分的具体概况如下。

2.1气候条件

实验林场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具明显的雨季以及干季,雨量充沛,水热条件良好,年平均气温在17.2~21.2 ℃之间,年降水量为1 460~2 000 mm,年均蒸发量为1 400 mm,四季相对湿度在82 %左右,全年无霜期为261 d~300 d[1]。

2.2地质地貌

林场海拔在300~600 m之间,为戴云山脉余脉,大多属低山和丘陵地貌类型,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属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区,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木为主,阔叶林以硬阔、桉树为主。土壤种类主要有红壤、紫色土、石灰土等,其中红壤占总量的83 %,紫色土占总量的5%,石灰土占总量的12 %,林区内土壤有机质以及含氮量丰富,肥力深厚、土质肥沃,植被覆盖率高达96.7 %,是闵中西北地区的绿色宝库。试验林场的经营面积8689亩,其中一般用材林6 607亩,短周期工业原料林1 673亩,其它林地418亩,蓄积量45 000 m3,林区内主要实验树种为楠木、红锥以及乳源木莲。

3研究方法

利用测树法、群落生态法等方法[2],对实验地的林分特征进行分析,在实际的勘测后,将在实验林场设置2块试验地,在选取试验地时,选择具有代表性且具统计学意义的林地开展。每块实验地为面积0.02 hm2的方形,总计样地10块,实验需要将样地的地理特征、位置、海拔、土壤等情况进行收录。在每块样地中还需设置8个5 m×5 m的小样方,对小样地中的乔木样木设置标尺,记录其树种、冠幅、胸径等数据。在小的样方中设置一个3 m×3 m的次样方,用来进行灌木样木的树种、冠幅、胸径等数据的记录。在次样方中设置一个1 m×1 m的微样方,用来进行草本植物的种类、高度以及株数等数据的记录。

4结语

杉木林分的主要土壤肥力因素大多数比马尾松林略差,表明杉木林地地力呈退化趋势。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提高,建义不要在同一地方长期种杉木。在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分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在炼山、整地和机械作业种植过程中,生态系统原有植被和地表枯落物大部分被清除,迹地裸露,破坏了表土的物理性质,使林地遭受降雨直接打击和地表径流冲蚀,土壤结构变差,土壤养分流失,导致林地地力衰退。由此可见,在较贫瘠的立地营造马尾松林有利于维护土壤肥力,防止地力衰退。但从根本上看,杉木林与马尾松林的土壤肥力及地力情况并无多大差别,无论是马尾松林还是杉木林都可以使土壤肥力和水土得到保持。

参考文献:

[1] 林大仪.土壤学实验指导[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3).

[2] 孙向阳.土壤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1).

[3] 何斌,梁伟克,陈文军,等.湿地松、杉木林取代马尾松林后土壤肥力的差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6).

4结果与分析

4.1不同林分情况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林分情况下的土壤容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等数据的分析可知:在使用针阔混交林的模式时,土壤的渗透性、持水性、穿插性要明显高于片面性林分种植模式。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林分情况土壤环境情况

注:马指马尾松,楠指楠木,杉指杉木

4.2不同林分情况的样木胸径发育程度比较

通过对不同林分情况下的平均胸径、整齐度、标准差的分析可知:由于马尾松的生长速度较慢,导致在马尾松较多的针阔混交林中出现平均胸径较低,整齐度不高的情况。而在马尾松少量分布的针阔混交林中的样木平均胸径较大,整齐度也更高。

4.3不同林分情况的直径分布比较

通过对不同林分情况下的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X2的分析可知:针阔混交情况较好的样地具有合贝塔分布规律,而在混交情况较差的样地中分布规律不明显,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林分情况直径分布情况

注:马指马尾松,楠指楠木,杉指杉木

4.4不同林分情况的树高分布规律

通过对不同林分情况下的平均胸径、整齐度、标准差的分析可知:混交林的平均树高要大于纯林,同时林层数更为丰富,树高分布的离散程度远大于纯林,具体情况见表3。

5结语

本次研究是针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妍岭林木种植试验场的混交林营林造林情况进行分析,混交林的造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本文中主要阐述了混交林不同林分方式对树高、直径、土壤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林分实验得出结果。首先对不同林分样地的土壤情况进行观测,包括土壤容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等内容,在针阔叶林混交情况良好时,土壤容量最大可达到1.11 g/cm3,最大持水量可达到39.86 %,田间持水量可达到21.38 %,总孔隙量可达到41.28 %,与单一树种造林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不同林分情况的样木胸径发育程度比较后发现,在种植楠木较多的样地中,其胸径发育与其它样地具有明显差异。在不同林分情况的直径分布比较后,可以看出在混交较单一的实验样地中其直径分布较不均匀,不具备规律性,而在针阔混交情况良好的样地中呈现出合贝塔规律,最后进行不同林分情况的树高分布规律分析,通过样地数据的对比发现混交林的平均树高要大于纯林,同时林层数更为丰富,树高分布的离散程度远大于纯林。由此说明,进行混交林的营林造林活动,更有利于林木的生长,营林造林所产生的效果也要大于纯林造林[3]。

表3 不同林分情况树高分布情况

注:马指马尾松,楠指楠木,杉指杉木

在传统的营林造林工作中,由于大量地进行纯林造林,导致林地地力衰退,林分质量下降,造林后容易发生病虫病害问题,同时纯种造林所产出的木材质量较低,对林业产业的长远发展不具备高性价比的经济效益。开展混交林营林造林活动,提升造林品质,加强人工种植木材的质量是当前亟需开展的工作。本文通过对混交林林分种植实验,探讨了不同的林分混交方式对造林效果的影响。通过上述实验发现,在福建三明永安县地区进行混交林营林造林活动,需加强阔叶树与杉木、马尾松等乡土树种的混交种植,以提升林分整体质量,提升整体生态功能,从而实现培育参天大树目标。

[1] 唐纯清.新形势下营林造林工作研究[J].民营科技,2015,2(11):215.

[2] 刘蕊.研究我国营林造林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民营科技,2015,2(7):221.

[3] 严学仁.营林造林中的播种育苗技术要点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5,11(1):225.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1-0047-02

作者简介:肖华英(1973—),女,福建永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工作。

收稿日期:2015-11-10

猜你喜欢

营林造林永安新形势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长安永安
美丽的永安溪
如何做好营林造林工作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永安五铢”的版式及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