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蚕杂交种“秋华×平30”繁育体会

2016-04-15傅志莉邵云华郭勤方忠仙

蚕桑通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雄蛾收蚁微粒子

傅志莉,邵云华,郭勤,方忠仙

(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700)

雄蚕杂交种“秋华×平30”繁育体会

傅志莉,邵云华,郭勤,方忠仙

(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700)

“秋华×平30”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雄蚕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生产上的雄蚕主推品种。在蚕种饲养量不断下降的产业形势下,雄蚕品种“秋华×平30”饲养量以稳中有升的势态进入大众视线,2016年累计推广近7万张,较2015年增加39%。由于雄蚕技术的成熟及前景诱人,该品种在全国的杂交种繁育权2016年被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买断而体现出该品种的生命力。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自2013年开始繁育雄蚕杂交种至今已连续四年,现将繁育总体情况与体会报告如下。

1 繁育总体情况

2013~2016年累计饲养雄蚕原蚕4938 g,其中饲养“秋华”原蚕3130 g(不含应淘汰的“秋华”蚁量的雄蚕),“平30”原蚕1808 g,平均雌雄比例为1.73∶1。共繁育雄蚕杂交种56508张,平均克蚁单产达到11.44张,从近四年繁育总体情况来看,雄蚕品种“秋华×平30”性状与主要繁育性状成绩稳定,其中2016年春、秋两期主要繁育成绩见表1。

2 体会

雄蚕杂交种繁育还是一个新颖的技术,与常规品种有许多不同之处,总结公司多年多期繁育雄蚕杂交种的实践经验,谈几点不体会,与雄蚕杂交种繁育单位的同行共同探讨。

2.1 雌雄原蚕饲养比例的确定

雄蚕杂交种只有一种杂交方式,即常规品种中系与平衡致死系日系杂交而成,现行的雄蚕品种“秋华×平30”就是这种形式。为提高制种效率,降低繁育成本,根据科研单位提出的技术设计,通常我们利用雄蛾的再交,人为设定雌、雄原蚕饲养比例。根据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990-2015,平衡致死系原蚕与对交品种的实收蚁量比控制在1∶4为宜。但由于常规品种中系原种与日系平衡致死系原种的成品卵形式不同,通常平衡致死系原种为“标准化”的原种,盒卵量为常数(34000粒),盒收蚁量决定于良卵率及孵化率。常规品种原种是“非标准化”的原种,它的张种收蚁量决定于圈卵数、良卵率及孵化率。根据多年的经验,“平30”原种盒种收蚁量在5 g左右,“秋华”原种张种收蚁量通常在6 g以上。如果按1盒“平30”原种配4张“秋华”原种的惯例配比,则实际收蚁量比为1∶5左右,超出了省颁标准。另外,从饲养角度讲,“秋华”饲养容易,结茧率、虫蛹率均高于“平30”,到最终种茧个体数量比会达到1∶3或更高,会造成雌蛾的浪费,将严重影响制种质量。根据我们的繁育实践认为:收蚁时“秋华”雌蚕头数与雄蚕头数之比为2.2∶1最为合适,最终种茧个数比例为2.5∶1。因此建议今后在雄蚕原种配比上要以盒孵化率及对应的张孵化率为配比依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影响蚕种质量。

2.2 原种出库的日差

表1 2016年雄蚕品种“秋华×平30”主要性状繁育成绩

由于“秋华”、“平30”的催青经过及发育经过不同,加之羽化习性不同及雄蚕的再利用,因此发蛾调节在雄蚕杂交种繁育中是非常关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而做好发蛾调节最重要的一环是通过催青日差进行调节。我们通常是做到:“平30”原种提前于“秋华”原种3 d出库,2 d收蚁,1 d上蔟,“秋华”则根据总量的多少,1批或2批收蚁,前后批相差2 d,如1批收蚁则在饲养过程中人为的拉开一些距离,以防以后“秋华”种茧羽化过于集中造成雌蛾损失。

2.3 原蚕的饲养及微粒子病防治

“秋华”是十分容易饲养的一个品种,但“秋华”原种中的雄性原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带来负效益,因此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繁育成本,从4龄起利用“秋华”限性品种的特点,逐匾逐条淘汰“白蚕”(雄蚕)。但由于数量多、时间紧,是不可能一次性淘汰彻底的,因此要反复不断地巡视蚕座,以4眠止桑前1~2顿为最佳复查时间,发现遗漏的,及时淘汰,要求达到99.5%以上,这既是降低繁育成本的一项措施也是确保所繁蚕种雄蚕率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在“秋华”饲养过程中,淘汰“白蚕”是确保繁育质量的最为关键的技术措施。“平30”原蚕饲养难度远高于“秋华”,但如果做到小蚕期用叶适当偏嫩,饲养温度适当偏高,适度分批提青,分批饲养,上蔟温度也要偏高于其它品种,及时捡游蚕,总体饲养还是容易的。“平30”原蚕相对于其它品种,比较忌湿叶,在当前为防微粒子病,普遍采用桑叶全程漂白粉液消毒的情况下,要根据条件尽可能进行晾干使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对饲养好“平30”原蚕还是有把握的。

家蚕微粒子病是目前影响蚕种繁育安全的主要因素。目前生产中,我们对桑叶进行全程叶面消毒及消毒后的隔离,只要工作做到位,微粒子病还是可以防治的。理论上微粒子病的胚胎传染与平衡致死系无关,但检种会造成假阳性,有重点地更注重对“秋华”做好防治微粒子病工作。通过几年实践,我们在微粒子病防治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4 “平30”雄蛾的利用、冷藏及“秋华”雌蛾的冷藏

由于在雄蚕杂交种繁育过程中,为降低繁育成本,人为地调整了雄、雌原蚕饲养比例,最终达到雌、雄种茧个体比例为2.5:1为最佳,以达到既降低繁育成本又确保繁育质量的最佳平衡点。在这个最佳种茧比例下,由于“秋华”雌蛾的羽化集中度高,往往同日“秋华”雌蛾羽化的数量远远多于“平30”雄蛾羽化的数量。因此,我们工作实践中做到雄蛾早见苗蛾1 d,且单雄蛾1 d 2交,新鲜雄蚕交配3 h,再交雄蚕交配4 h,通过这种方式利用雄蚕,可以达到最大效率及确保蚕种质量。当天使用后的多余雄蛾应即放置到不超过10℃而尽可能低的环境中冷藏,次日备用。单一雄蚕最多交配次数不多于4次。有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当日羽化的“秋华”雌蛾没有雄蚕交配而不得不冷藏,根据我们的多年经验,主要把多余的雌蛾放置到5℃以下而尽可能低的环境中进行冷藏,次日从冷藏中取出,适当回暖,用新鲜的雄蛾进行交配2 h即拆对、投蛾产卵,不会对“秋华”雌蛾产卵质量与数量造成影响。

猜你喜欢

雄蛾收蚁微粒子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春柞蚕收蚁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
河南一化二放秋柞蚕收蚁日期探讨
雄蛾保护和使用过程中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