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绘本阅读课的探索与思考

2016-04-14沈苹

创新时代 2016年3期
关键词:野狼阅读课教养

沈苹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最重要又有一定难度的任务。笔者在一项面向三年级近百名学生的语文阅读课的调查问卷中发现:有近20%的学生觉得语文课没意思,有近20%的学生觉得只要是语文教师不讲的内容他都不会去看;有近一半的学生不确定自己是否愿意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而只有近20%的学生常常主动举手发言;有约40%的学生在语文课上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不到40%的学生会在语文课后主动复习,而近20%的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一种负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学生阅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重视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见,阅读能力绝不只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对教师而言,还要考虑通过何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力。

阅读心理能力指的是读者因参与阅读活动而产生的认知、情感、思维、意志等心理现象,包括智力因素(阅读感知、阅读记忆、阅读思维、阅读记忆等)和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补偿了智力因素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在阅读过程中起到了动力作用,还能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针对以上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的认知上的狭隘、情感上的桎梏、思维上的肤浅、意志上的缺憾等问题,笔者结合江苏省无锡新区实验小学中年级的绘本阅读课谈谈我们的探索与思考。

一、我们的探索—中年级绘本阅读课

绘本阅读课属于我校绘本幸福课的一部分。绘本幸福课是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绘本为主要载体,帮助小学低、中、高各年级段的儿童在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这五大方面获得成长的校本德育课程。绘本阅读课是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绘本为主要载体,在课堂上以互动式的阅读为主要方式,帮助小学中年级儿童通过倾听、参与、体验、互动,获得语文阅读心理能力的提高,并把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

小学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在这个过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转折期是在小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所以,在小学中年级的绘本阅读课中,阅读是以教师和学生互动式的绘本阅读为主,让儿童拥有更多思考的空间,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激起儿童思维的碰撞,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懂道理,更明白为什么要懂这个道理。

以《我也有教养》一课为例,我们选用的是绘本《一只有教养的狼》。

第一环节:观察封面,引入主题

出示绘本的封面,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里会有哪些“为什么”想问呢?

抓住中心“教养”,让孩子们自由谈谈他们心目中什么是教养?

第二环节:互动式讲故事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由老师带领着,互动式地讲故事—先是观察画面,由学生畅谈画面描述的情景,想象会发生的故事,体会绘本中主人公的心情。

第三环节:围绕主线提问

绘本在师生互动中讲完后,我们会提1~3个和主题有关的问题,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思考本课的主题。

①大野狼几次回到农场?它有什么改变?

②大野狼变成一只有教养的狼了吗?为什么?

第四环节:畅谈收获

让孩子从各个方面,自由谈谈课堂中的收获。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①把这本绘本与至少5个朋友分享,并和他们谈谈你心目中什么是“教养”。

②想象结尾中,四个好朋友结伴去给全世界讲故事的情景,自己也编一个故事。

二、我们的思考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提升认知的广度

阅,本意指看,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功能来实现的;读,本意指看着文字发出声音,是通过我们口头语言的形式来表达的。心理学家认为,阅读就其本意而言,就是文字信息传递过程中接收端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的绘本阅读课,既要看又要读,从各个方面来提升阅读认知的广度。

在我们的绘本阅读课中,第一个环节一般都是“观察封面,引入主题”。绘本的封面有着丰富的信息量,从中可以发现许多。例如,在《有个性的我》一课中读绘本《有个性的羊》。一看到绘本封面,孩子们顿时活跃了:这只叫赫尔博特的小羊像个大大的棉花球,几乎充满了整个画面,最有趣的是它毛上还扎着许多红色的蝴蝶结,很爱美呢!瞧,它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嘴巴里嚼着嫩嫩的青草,好不惬意!有孩子注意到了封面左下角的一把小剪刀,立刻猜想到这只小羊要被剪羊毛!对绘本封面的仔细观察打开了学生对绘本认知的广度,对绘本阅读的思考也会进一步加深。

绘本阅读课的第二个环节是互动式讲故事。在这个环节里,一般会由教师或者学生来大声地讲、读绘本故事,同时边读边思考、分享感受。在西方国家的阅读教学中,一般做法往往是通过对经典作品中的片段的分析研究,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创作个性、思想和精神的理解。例如,英国早期的“念诵法”(look&say)要求学生在英语课上大声地跟着教师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并不太作解释,通过学生流畅地阅读,理解各种不同的读物。我们的绘本阅读课也是如此,在大声讲、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跟着绘本故事进行认知与思考。

2.“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突破情感的枷锁

有时私下和学生聊天,有学生会感慨:老师,你如果上课也能像下课和我们聊天一样轻松自在该多好啊!一语惊醒梦中人。其实大多数学生是喜欢语文的,特别是阅读课,他们害怕的是语文课上那种严肃、一本正经的氛围,让他们不好意思畅所欲言。所以在我们的绘本阅读课中,我们倡导的就是互动式的说,其目的就是在自由、安全、民主的环境中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

图书馆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有很多书而且很安静的地方,图书馆来了一只狮子,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是我们的绘本阅读课《心中有规则》中讲的绘本故事《图书馆狮子》。封面真的很吸引人,引导学生们观察封面上的每一个细节,孩子们谈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多,还要全面。然后就是带着孩子们一页一页,观察着、朗读着、思考着、随时互动着,课堂气氛热烈,孩子们时不时会拥到讲台前想要看清某个细节,平时语文课很少举手的孩子也都参与了讨论。那头毛茸茸的大狮子成了每个孩子最想拥有的朋友,所以当读到“大家都会拍拍他柔软的头”时,很多孩子都轻轻地拍了拍同桌的头;麦小姐那句慢悠悠的“不要跑”成了孩子的口头禅;冷冰冰的马彬先生因为找回了狮子赢得了孩子们的好感,原本想把马彬先生赶走的孩子到了故事结尾也开始喜欢上了他……整堂课上,学生完全忘记了我这个老师的存在,把我当成了他们的一员,我们一起读书、思考、表达,这种突破了枷锁的情感的完全释放,让每一个人不但收获了道理,更收获了一份轻松与信任。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拓展思维的深度

阅读不单单是人们学习和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同时也是促进人的心智发展的最有效方式。阅读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启迪人的心灵,熏陶人的品格,丰富人的素质和精神世界。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中年级的绘本阅读课中,最重要的是互动式的思考。绘本阅读课的每个环节都用“为什么”来引导孩子们思考、想象、猜测,并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教师不会做出对与错的评价,而是通过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孩子继续发表见解。

《我也有教养》一课中读的是绘本《一只有教养的狼》。这本绘本在读完一遍后大家心中其实有很多问号:为什么大野狼会变得有教养了呢?为什么大野狼越来越会讲故事了呢?为什么小动物们越来越喜欢大野狼了呢?这些变化都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呀?提问是最好的思考!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我们就索性回过头再去探寻绘本中的一个个细节。例如,孩子们发现了有教养的大野狼三次回农场,进门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越来越有礼貌;大野狼的衣着变化也能发现他越来越有品位,最后还戴着帽子,简直是一位绅士;大野狼第一次讲故事只知道大声,第二次是流利,第三次就是有自己的风格了,不紧不慢,还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小动物们对大野狼的态度也有了变化,从一开始的蔑视甚至厌恶,到不理不睬,到小猪给建议,到最后大家要求大野狼再讲一个故事……

让孩子们在无数个疑问中找寻不同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并让他们爱上思考,让故事中的道理在不断的思考中更加深入儿童的内心。

4.“读不在三更五短,功只怕一曝十寒”—培养意志的韧性

阅读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件事,只有形成了阅读的习惯,长期坚持,才会真正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收获到成长。

在小学阶段,学生按照一定的活动目的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是比较差的,在阅读上主要是从兴趣出发,不能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去读书,需要依赖教师的指导与监督。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学会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的控制力。

我们的绘本阅读课一共有16堂课,可以在一个学期里每周上一堂课,也可以一学年中,每两周上一堂课,以校本课程的方式固定下来,会有更好的延续性,而且每周或每两周一堂绘本阅读课的频率,对语文课的影响也不大。绘本阅读课通过以点带面,来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我们的每一堂绘本阅读课都会有一个口头作业,把课堂上的这个绘本故事与家人分享,你可以读绘本,也可以讲故事;有些课后会推荐一些相关的绘本,让学生课后阅读。又如,绘本阅读课《心中有规则》除了讲绘本《图书馆狮子》,还推荐了课外阅读《图书馆》,绘本阅读课《换位思考真有趣》;除了讲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还推荐了课外阅读《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有些课会要求学生续写绘本故事,或者写读后感。例如,讲完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让学生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爱,讲完绘本《蚯蚓日记》让学生也写写《我的日记》等。

习惯的养成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需要21天,当然,没有坚强的意志与坚韧的毅力,就算210天也没用。我们教师所能做的就是起到一个外力推动的作用。当然,除了外力的推动外,最主要的是内力,也就是学生的自觉阅读。其实我们做每件事都是有目的的,有了目的,就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坚定意志去努力。阅读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最终目的的是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并不断把这种信息在学生头脑中强化,让学生真正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把阅读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猜你喜欢

野狼阅读课教养
小野狼饿了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朱德庸漫画
教养方程式
当心大野狼
野狼为什么总是嚎叫?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